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麥赤黴病

鎖定
小麥赤黴病又稱爛穗病、麥秸枯、爛麥頭、紅麥頭、紅頭瘴,是由多種鐮刀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小麥上的病害。從苗期到穗期均可發生,引起苗腐、莖基腐、稈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大。濕度大時,病部均可見粉紅色黴層。小麥受害後千綜合粒重降低,發芽率下降,發芽勢減弱,出粉率低,麪粉質量差 ,色澤灰暗,商品價值降低。病麥含有致嘔毒素和類雌性激素述等毒素,人畜食後可引起急性中毒。病麥粒中含有脱氧雪腐鐮刀菌烯醇、玉米赤黴烯酮等毒素,還會導致懷孕母畜中毒後流產。 [1-2] 
小麥赤黴病在中國南方冬麥區,如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川滇冬麥區和華南冬麥區等地經常流行為害;東北三江平原春麥區在多雨年份也可流行成災。 [1]  尤以多雨潮濕的温帶發生嚴重。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達50-100%,產量損失10-20%,中等發生年病穗率30-50%,產量損失5-10%。 [2] 
小麥赤黴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以選用抗菌品種為基礎,以藥劑拌種作為重要措施,以農業防治緊抓不放,以化學防治為重點,將小麥赤黴病控制好、防治好,確保小麥豐產豐收。 [2] 
2023年3月7日,被農業農村部列入《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2023年)》。 [5] 
中文名
小麥赤黴病
別    名
爛穗病
麥秸枯
爛麥頭
別    名
紅麥頭
紅頭瘴
為害植物
小麥
為害部位
幼苗、莖基、莖稈和穗
病    原
多種鐮刀菌

小麥赤黴病病原特徵

小麥赤黴病由多種鐮刀菌引起。如禾穀鐮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燕麥鐮孢Fusarium avenaceum (Fr.) Sacc.)、串珠鐮孢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黃色鐮孢(Fusarium culmorum (W. G. Smith) Sacc)和税頂鐮孢(Fusarium acuminatum (ElL et Ev) Wr)等也能引起小麥赤黴病。 [1]  [3] 
優勢種為禾穀鐮孢,無性態為禾穀鐮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屬半知菌亞門。其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有隔膜3-7個,頂端鈍圓,基部足細胞明顯,單個孢子無色,聚集在一起呈粉紅色粘稠狀。小型孢子很少產生。有性態為玉蜀黍赤黴Gibperella zeae (Schw.) Petch.),屬子囊菌亞門子囊殼散生或聚生於寄主組織表面,略包於子座中,梨形,有孔口,頂部呈疣狀突起,紫紅或紫藍至紫黑色。子囊無色,棍棒狀,大小100-250微米×15-150微米,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無色,紡錘形,兩端鈍圓,多為3個隔膜,大小16-33微米×3-6微米。 [4] 
禾穀鐮孢 禾穀鐮孢

小麥赤黴病為害症狀

小麥赤黴病
小麥赤黴病從苗期到穗期均可發生,引起苗腐、莖基腐、稈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大。濕度大時,病部均可見粉紅色黴層。 [1] 
苗腐:由種子帶菌或土壤中的病菌侵染所致。先是芽變褐,然後根冠腐爛。輕者病苗黃瘦,重者幼苗死亡。手拔病株易自腐爛處拉斷,斷口褐色,帶有黏性的腐爛組織。 [1] 
莖基腐:腐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發生,麥株基部組織受害後變褐腐爛,致全株枯死。 [1] 
稈腐:多發生在穗下第一、二節,初在葉鞘上出現水漬狀褪綠斑,後擴展為淡褐色至紅褐色不規則形斑,病斑也可向莖內擴展。病情嚴重時,造成病部以上枯黃,有時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黃穗。 [1] 
穗腐:發生初期,在小穗和穎片上出現小的水漬狀淡褐色病斑,後逐漸擴大至整個小穗,小穗枯黃。濕度大時,病斑處產生粉紅色膠狀黴層。後期其上密生小黑點,即子囊殼。後擴展至穗軸,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1] 

小麥赤黴病分佈範圍

小麥赤黴病在中國南方冬麥區,如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川滇冬麥區、華南冬麥區和東北三江平原春麥區等地經常流行為害。 [1] 

小麥赤黴病侵染循環

病原菌主要以菌絲體在寄住病殘體上或種子上越夏、越冬,也可在土壤中營腐生生活而越冬。春天,在病殘體上形成子囊殼,條件適宜時子囊殼釋放子囊孢子,借氣流、風雨傳播,濺落在花器凋萎的花葯上萌發,先營腐生生活,然後侵染小穗,幾天後產生大量粉紅色黴層,經風雨傳播引起再侵染。 [1] 

小麥赤黴病流行規律

小麥生長的各個階段都能受害,苗期侵染引小麥赤黴病的發生流行主要與小麥生育期、氣候條件、菌源等因素引起苗腐,中後期侵染引起稈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性最大。病菌最先侵染部位主要是花葯,其次為穎片內側壁。通常一個麥穗的小穗先發病,然後迅速擴展到穗軸,進而使其上部其他小穗迅速失水枯死而不能結實。揚花期侵染,灌漿期顯症,成熟期成災。小麥揚花期感染率最高,特別在齊穗後20天內最易感病。小麥抽穗至灌漿期雨日的多少是病害發生輕重的最重要因素。此時,陰雨日數超過50%,病害就可能流行,超過70%就可能大流行,40%以下為輕發生。在有大量菌原存在的條件下,小麥抽穗揚花期連續陰雨3天以上或有大霧及露水大天氣,氣温若保持在15℃以上,就有嚴重發生的可能。 [3]  開花灌漿階段悶熱、連續降雨、潮濕多霧的天氣,發病重。遲熟、不耐肥的品種,發病重。田間病殘體數量大,帶菌量高的地塊,發病重。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素質黏重,偏施氮肥,田間潮濕鬱閉,發病重。 [1] 

小麥赤黴病防治方法

小麥赤黴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以選用抗菌品種為基礎,以藥劑拌種作為重要措施,以農業防治緊抓不放,以化學防治為重點,將小麥赤黴病控制好、防治好,確保小麥豐產豐收。 [2] 

小麥赤黴病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培育無病種子田,深耕滅茬,清潔田園,減少和控制病菌來源。 [2] 

小麥赤黴病化學防治

  • 藥劑拌種
  1. 用2.5%咯菌腈種子劑拌種,藥種比例為1:500。
  2. 用20%克福種衣劑1:50包衣。
  3. 選噻菌靈種子量0.15%(有效成分)拌種。
  4. 50%福美雙種子量0.5%拌種。
  5. 40%拌種靈或拌種雙0.2%拌種。
  6. 75%萎鏽靈250克拌麥種100千克。
  7.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克拌種100千克。 [2] 
  • 藥劑噴灑
化學防治赤黴病宜在小麥抽穗後至揚花初期結合防治吸漿蟲、麥蚜、白粉病,及防止小麥後期乾熱風一起噴治。可選用以下藥劑:
  1. 小麥抽穗期:30%多·酮可濕性粉劑110克/畝左右;28%井岡黴素·多菌靈懸浮劑110毫升/畝左右;10%井岡·蠟芽菌懸浮劑230毫升/畝左右;咪鮮·甲硫靈可濕性粉劑70克/畝左右;4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克/畝左右;28%烯肟菌酯·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克/畝左右。每畝用水50-60千克。 [2] 
  2. 小麥揚花初期: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克/畝左右;多菌靈·福美雙·硫磺可濕性粉劑250克/畝左右;40%多菌靈·三唑酮·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克/畝左右;70%福·甲硫磺可濕性粉劑130克/畝左右;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50克/畝左右;50%硫磺·多菌靈懸浮劑125克/畝左右。每畝用水50-60千克。 [2] 
  3. 對於發病較重或抗病性差的或噴後遇雨的麥田,可在小麥灌漿初期選用如下藥劑再噴施1次,畝用水量50-60千克。25%戊唑醇乳油80克/畝;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50克/畝;25%丙環唑乳油40毫升/畝;25%咪鮮胺乳油55毫升/畝;25%氰烯菌腈懸浮劑110毫升/畝;400克/升戊唑·咪鮮胺水乳劑22毫升/畝。 [2] 

小麥赤黴病保護級別

2020年9月15日,小麥赤黴病被中國農業農村部列入《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
2023年3月7日,被農業農村部列入《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2023年)》。 [5] 
參考資料
  • 1.    黃新動,趙雲柱,韋加貴主編,農業綠色防控技術與有害生物綜合防控綜述,寧夏人民出版社,2017.12,第142-144頁
  • 2.    韓曉.小麥赤黴病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村科技,2019,(第6期):33
  • 3.    宋小紅.小麥赤黴病的發生及防治[J].新農民,2019,(第1期):54
  • 4.    韓方勝,徐軍編著,糧油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09,第58頁
  • 5.    《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2023年)》公佈  .農業農村部.2023-05-19[引用日期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