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紹濂

鎖定
周紹濂(1905—1986)1905年10月誕生於湖北省漢陽縣柏泉鄉一個普通農民的家裏,1970年2月25日在上海寓中逝世。蘭州大學教授。畢業於東南大學數學系(後改為中央大學),大學期間,周紹濂學有專攻並博覽中外名著,成績名列前茅,深得師長喜愛,其中有著名的數學界前輩何魯、熊慶來以及段子燮。
中文名
周紹濂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性    別

周紹濂漢陽曆史人物

1928年8月,周紹濂大學畢業,他是留校的優秀生之一。但他謝絕留校,回到武漢,以一身兼任湖北省一中和湖北省立師範學校兩校的數學教師,利用假期翻譯了《施·蓋·勒新解析幾何》送交中華書局出版,得到了一筆稿費。1932年8月赴法留學。1933年初,周紹濂進入巴黎大學專攻數學,成為我國最早出國深造的研究生之一。1936年,他先後發表了《集合的定位和稀疏問題》、《分科命題的論據》、《集合的幾何問題,稀疏與定位》等論文。為此,他順利地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獲得法國國家理科科學博士學位。1936年夏,山東大學理學院向柏林發電報,聘請周紹濂回國擔任山東大學數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從此開始了“為振興中華而培養學人與學術研究的生涯”。“七·七”事變後周紹濂攜眷於9月來到重慶,並受聘為重慶大學與中央大學數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在抗戰年代裏,他編譯了《微分幾何》、《曲面幾何》、《黎曼幾何與張量算法》(由於戰爭年代無法出版,直到1950至1953年才先後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其間,還在J·Chinese.Math.Soc上發表了論文《點狀閉合集》。1946年6月,到上海在暨南大學數學系,周紹濂主要教授微分幾何、點集論、黎曼幾何、形勢幾何(即拓撲學)等課程。教學之外,他還編寫了《黎曼空間幾何》、《拓撲學講義》、《集合論拓撲學》、《維數論》等著作。1947年周紹濂應聘兼任上海商業專科學校校長,為此,他還撰寫了數篇經濟方面的論文,並編寫了《商用數學》、《人壽保險計算學》等教材。1955年,復旦大學決定派朱子清、周紹濂、酈福綿、謝蘭安和陳湘綾等7人支持蘭州大學。周紹濂的晚年獻給了祖國的大西北。在大西北的15年中,13年含冤度過。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他所熱愛的數學事業。這個不知疲倦的學者在教育和科研的崗位上辛勤地耕耘了40年,桃李滿天下。1979年,周紹濂被錯劃的“右派”得到了改正,又在1985年得到了徹底的平反。1986年5月17日,在蘭州大學禮堂,數百名師生及各界人士為他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幾十個花圈,上百幅輓聯表達了生者對他的沉痛的哀思和悼念。這個農民的兒子曾是中國數學界的驕傲,曾為飽經憂患和蒙受恥辱的民族爭得了榮譽。這個不知疲倦的學者在教育和科研崗位上辛勤地耕耘了40年,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他的女兒如今都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他所熱愛的數學事業後繼有人。

周紹濂黃山歷史人物

周紹濂(1897~1973年),名遠思,女,青陽縣人。她17歲即投身教育事業,引導女學生廢除束胸纏足的封建惡習,推行平民教育。
民國27年,她來到徽州從教。1950年,她年逾五旬,在屯溪柏樹小學為患病住院的錢皎如代課,代課金全部贈與錢調養身體。1951年調聯合小學任教,主動擔負一個差班的工作,以母愛温暖孩子的心靈,循循善誘,很快改善了班風。周紹濂認真教學,重視質量,講究方法,作出了顯著成績。1956年12月被評為一等優秀教師,次年元月出席了省優秀教師代表會,榮獲省人民委員會頒發的“熱愛教育事業”的獎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