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永春

(歷史人物)

鎖定
周永春(1573年-1639年),字孟泰,號毓陽,金鄉縣城北關人。
本    名
周永春
孟泰
毓陽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金鄉縣城北關
出生日期
1573年
逝世日期
1639年
主要作品
《修堤記》
《守城記》

目錄

周永春註釋

萬曆四十七年(1619)六月乙亥,方從哲奏:“遼東巡撫周永春,總兵李如楨各報本月十六日寅時奴酋兵馬萬餘從靖安堡進入,已陷開原。”

周永春人物生平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歷任知縣、禮科給事中、太常寺少卿、遼東巡撫。因開原失陷,天啓初年,遭遣戍。終官都察院右僉都御使。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初一卒於家。
周永春生於明萬曆元年,即1573年,卒於1639年,即明崇禎十二年。周永春去世5年後,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明朝滅亡。周永春的辭世當然不會影響到明朝存續,但周永春的人生遭遇可以折射出明朝末期那個悲壯的歷史畫面。
周永春字孟泰,號毓(yù)陽,金鄉縣城北關人。明神宗萬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進士。初任山西省洪洞縣知縣。山西洪洞縣很有名,是明朝“老鸛窩”移民的地方。有個京劇叫《蘇三起解》,很有名,唱詞中有一句是“蘇三離了洪洞縣”,就是這個地方。周永春政績卓著,提升為禮科給事中、太常寺少卿、遼東巡撫,贊理軍務,同時還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這個職務是正四品,我們前面講到的金鄉人李燧也任過這個職。
周永春出身於教育世家。他的爺爺叫周恩,因學習成績優秀,被推薦到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曾任濟南府訓導。他父親叫周大備,考中秀才後曾在山陽書院讀書。他母親侯氏是一位秀才的女兒,知書達禮。
周永春自幼聰慧,喜愛讀書,常常挑燈夜讀,通宵達旦。母親心疼他,不讓這樣。周永春就用布圍成一個帳子,擋住燈光。周永春如此用功,學業大進,在童試中名列第一,考中秀才。
什麼是童試?童試即童生試,是明清兩代取得生員(秀才)的入學考試。應試者不論年齡大小統稱童生。童試包括縣試、府試、院試三階段。縣試在各縣進行,由知縣主持。清朝時一般在每年二月舉行,連考五場。通過後可以參加府試,由府的官員主持,在四月舉行,連考三場。通過縣、府試的便可以稱為童生,參加由各省學政或學道主持的院試。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算是有了功名,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
周永春參加院試得了第一名,受到負責管理山東省地方教育的按察司提學僉事李化龍的稱讚,他説:“此人中鳳也。”李化龍小時候有“神童”之稱,二十歲即考中進士,能博得他的讚譽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此後,周永春更加刻苦用功,年僅19歲考中舉人,28歲成為進士。
周永春初任洪洞縣令,他懲處奸邪、剔除弊端,治理得井井有條。後調任政務繁忙的陽曲縣。陽曲縣離山西省會較近,有很多世襲官宦子弟,有的飛揚跋扈,橫行鄉里,且和京城官員多牽連,很難治理。周永春到任後,不畏強暴,嚴懲貪贓枉法之徒,同時大力興辦教育,政績卓著,在整個山西的考核中排第一名。
萬曆三十五年(1607),周永春調京升任禮科給事中。給事中是正五品,官職雖然不大,可權力不小,職責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和監視、考察、彈劾官吏,可以直接上疏朝廷。周永春忠心為國,多次犯顏直諫,無所避忌。
此時,清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已經基本統一了北方的女真各部,迅速崛起。周永春雖然官位不高,但密切關注這件事。他曾前後十餘次上奏關於邊疆的事,提出遼東危急,如不及早防備,待羽翼己豐,很難剪除。僅僅11年之後,努爾哈赤公開反明,這説明周永春極有戰略眼光。但是,萬曆皇帝根本不理朝政,這個萬曆皇帝10歲登基,做了48年皇帝,是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他有一個紀錄,就是因為冊封問題與當時的文官集團發生矛盾,竟然罷朝,長達28年不上朝,因而加劇了內憂外患,為明朝滅亡埋下了種子。
周永春對工作盡職盡責,還是受到了表彰。萬曆三十六年(1608)九月二十二日,皇帝下旨敕封周永春的父母和妻子。這兩道聖旨現藏金鄉縣博物館,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萬曆四十六年(1618),努爾哈赤起兵攻陷撫順,遼東危急。萬曆皇帝這才慌了手腳,任命周永春為遼東巡撫,贊理軍務。周永春到任後,積極地整飭邊防、海防,訓練兵馬,籌劃糧草,修城築堡。
當時掌管遼東軍政事務的叫熊廷弼,他讚揚周永春的功勞説:“關西馬如果沒有周都堂餵養,死去的馬骨就要和醫巫閭山一樣高了。”周都堂是對周永春的敬稱。醫巫閭山是東北的一座名山,現稱閭山,是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周永春和熊廷弼的密切配合,打退了努爾哈赤的進攻,遼東局勢初步穩定下來。
萬曆皇帝任命楊鎬任經略元帥。楊鎬是個進士出身的文官,志大才疏。他到任後,調集軍隊,籌措兵餉,準備消滅努爾哈赤。他不與當地將領商議,自已關起門來研究兵法,制定軍事方案,然後召集人佈置行動。
會上,周永春和遼東總兵提出不同的作戰方案,但楊鎬不以為然,仍按他的戰略方案部署。1619年二月,楊鎬坐鎮瀋陽,兵分四路分頭進攻。第一路收復撫順後,向東前進到一個叫薩爾滸的地方,遭到努爾哈赤軍隊的猛力襲擊,經過一天多的戰鬥,這一路明軍全軍覆沒。第二路被打敗倉皇撤退;第三路主將戰死,餘部投降;第四路聽説前三路軍慘敗,急忙撤軍才得以保全。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之後,努爾哈赤士氣大振,對明朝由防禦轉向進攻,明朝在東北地區的統治開始全面崩潰。
在“薩爾滸之戰”中,周永春負責後方的糧餉和兵馬的轉送任務,因調撥及時,確保無慮,不但沒受制裁,反而升為副經略元帥,繼續留任。這之後不久,因為母親去世,周永春返回金鄉葬母守孝。之後,因諸多原因,周永春沒有復任,在國家有難之際,非常遺憾。
在任遼東巡撫期間,周永春編繪了一部《全遼圖》。《全遼圖》在古代文獻中很少提及,他曾在1620年十一月出使遼東,返回的途中寫下這部書。序言説,《遼夷略》中的材料“蓋得自週中丞毓陽《全遼圖》底本,中頗詳核”。週中丞是對周永春的官稱,毓陽則是周永春的號。
數百年來,周永春的《全遼圖》一直沒有進入人們的視野,近年終於現身。2011年10月20日晚,河南鄭州文交所對《全遼圖》進行了拍賣公告。
專家鑑定説,《全遼圖》為明代軍事檔案性質的邊防地圖,系明代手繪彩色疆域軍事地圖。《全遼圖》分為圖説和地圖兩部分,其中圖説部分詳細記述了每一地域的山川、地勢、物產、風土人情、戰事戰例及對應的攻防策略。《全遼圖》是明代流傳至今的唯一一幅帶有文字解説的地圖,具有極高的軍事、政治、國防等價值。標價為9000萬元,有輿論認為拍賣價格還會更高一些。
周永春返回金鄉後守喪,期滿之後,因為厭惡官場,一直在家閒居。這期間,周永春做了兩件造福百姓的大事。
1622年,白蓮教起義暴發,首領是鉅野人徐鴻儒。白蓮教徒很快攻佔了鄆城、鄒縣、滕縣等地,金鄉也面臨着被攻佔的危險。當時,金鄉的兵士都被上級抽調走了,縣城無人防守,人心惶惶。危難之際,周永春挺身而出,協助縣令防守縣城。《金鄉縣誌》中收錄了周永春寫的《守城記》,詳細記載了當時的情況。
周永春從遼東回來時,有幾位遼東的將領來到金鄉。遼東戰敗後,又有很多士兵來投靠他。當時,全縣組織了一個1200多人隊伍,一部分是從全縣抽選的壯丁,一部分就是周永春的舊部。遼東的幾位將領帶人負責把守四座城門,這1200多人白天合在一起訓練,夜晚就分開把守。
六月十四日,白蓮教徒駐紮在大義,周永春命令部下率兵發動突然襲擊。白蓮教徒很快就潰散了,向卜集方向行進,沿途也不敢再焚燒搶掠。金鄉縣城都得以保全。
白蓮教徒在卜集駐紮時,有個姓王的秀才和他的僕人一起誤入營中。白蓮教的人就讓他的僕人打水,半夜才放他們走。臨走的時候,白蓮教的首領説:“本來打算攻襲金鄉縣城,因為城中有懂兵法的人,所以不得不離開。”
九月二十日,佔據滕縣的白蓮教徒向西潰退,在經過雞黍時對一位姓徐的村民説:“我們知道金鄉防守嚴密,又有人帶領遼兵防備,所以我們抓緊向西跑,不要追打我們。我們在這裏插上白旗,不做放火搶掠的事。”
在這篇《守城記》中,周永春極少提及自己的功勞,只是在最後謙虛地説,“餘亦庶幾得展一籌雲”,意思是説,我也只是有幸施展一下自己的一點才能罷了。因為有了周永春的正確指揮和他的舊部參與防守,金鄉縣城才沒有受到侵擾。
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整修金鄉的城堤。《金鄉縣誌》中有一篇周永春寫的《修堤記》記載了這件事。
1631年連下大雨,金鄉連續接到黃河決口的警報。第二年,黃河決口,洪水衝擊金鄉縣,縣城南北兩面的水幾乎與城堤持平,眾人都説一定守不住。
在家閒居的周永春又閒不住了,和縣令一起出巡城堤,晝夜督促百姓運土加固。當時,周永春已年近60,他的幾個兒子苦苦勸説:“你年老體弱,水勢兇猛,應該多愛惜身體。”周永春憤怒地説:“官宦者享俸祿,遇難應首當其衝,豈能見危後退也!”洪水退去之後,周永春提議並實際主持重修了城堤。
《金鄉縣誌》中收錄文章最多的人是周永春,共有8篇,由此可見周永春的文才非常好。這8篇文章中,有3篇給皇帝的上疏,另有5篇記述了金鄉發生的大事。這5篇記生動再現了金鄉的重大歷史事件,是研究金鄉歷史的重要史料。
崇禎十二年(1639)正月初一,周永春在金鄉去世,終年六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