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小平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互聯網資深職業經理人,作家、時評人)

鎖定
周小平,男,漢族,1981年4月出生,四川自貢沿灘區人,知名網絡作家、評論人,代表作品有知名博文《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你的中國你的黨》《美國對華文化冷戰的九大絕招》等。曾任第十二屆全國青聯委員,第二屆青少年媒體協會常務理事。 [8-9] 
現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環球財經》雜誌特約評論員,中共黨建網特約專欄作者,外交部、國家工商總局特約網絡輿情講師。 [4-6] 
中文名
周小平
外文名
Xiaoping Zhou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自貢
出生日期
1981年4月24日
職    業
導演、作家
代表作品
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
《你的中國你的黨》
《美國對華文化冷戰的九大絕招》
主要成就
2013年網絡春節聯歡晚會獲“年度最佳文章”作者稱號 [3] 
2013年被評選為網絡正能量大V代表
星    座
金牛座

周小平人物經歷

2003.10-2006.09 搜狐網遊事業部(搜狐暢遊前身)市場推廣主管
2006.12-2008.06 中國原創音樂基地副總裁
2008.09-2012.11 暗夜科技有限公司(網遊)總裁兼法人
2015.06-2018.03 四川省網絡作家協會第一次常務理事會主席 [13-14] 

周小平擔任職務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二屆全國青聯委員 [1] 第二屆青少年媒體協會常務理事,四川省網絡作家協會第一次常務理事會主席。 [4]  [11] 
周小平

周小平人物著作

周小平代表作品

《你的中國你的黨》
《少年,你真的瞭解這個國家嗎?》
《我們的英雄都去哪兒了》
《中國護照的硬度》
《只有羣眾路線能避免白色文革和大動盪》
《美國對華文化冷戰的九大絕招》
《這一次網友沒有站在“大V”這邊》
《警察、城管、執法者》

周小平社會活動

做客人民日報強國論壇,談當代青年人的時代使命
做客新華社談互聯網時代的信息與輿論特點。
參加“中國夢對話世界”的全球學者圓桌會議。
到新聞出版與廣播電視總局,與總局黨組書記蔣建國、北大前副校長樑柱、紅軍後代劉江波、《新聞聯播》郭志堅、一起暢談“五四精神”。
到外交部進行“網絡時代的信息與輿論”相關講座與交流
到工商總局與年輕公務展開“網絡時代的信息與輿論”相關講座與交流
到北京市宣講團,與黨員幹部展開“網絡時代的信息與輿論”相關講座與交流
到行政總院全國思政理論研修班展開“網絡時代的信息與輿論”相關講座與交流
到瀋陽省委與高校各領導幹部展開“網絡時代的信息與輿論”相關講座與交流
到河南省委與各地市宣傳幹部展開“網絡時代的信息與輿論”相關講座與交流
到南京市委與宣傳幹部展開“網絡時代的信息與輿論”相關講座與交流
參加央視《對話》“點贊網絡正能量”節目特約嘉賓。
參加央視《對話》“大V的社會責任”節目特約嘉賓。
參加河南衞視《中國感動》《V觀點》等節目特別嘉賓。
到四川省共青團與成都各大高校學生幹部展開“互聯網時代如何獨立思考”公開課
到北航面對學子展開“互聯網時代如何獨立思考”公開課
到青島石油麪對學子展開“互聯網時代如何獨立思考”公開課
到中央機關黨校展開交流座談會
等各部委、各省市、各高校,共展開近百次交流座談會和公開課
2014年10月15日,在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與會人員中,除了文學界、影視界、曲藝界的權威人士,還有兩位年輕的網絡作家,周小平、花千芳迅速站起來並向總書記舉手示意。座談會結束時,習近平還走到他們面前,親切地説:“希望你們創作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 [12] 
從《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到《我待祖國如暖男》,周小平表達了對自己、對時代、對中國的一種思考,在互聯網上引起廣泛關注。2014年10月,人民日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周小平。 [2]  [7] 
周小平

周小平人物評價

從《不要辜負我們的時代》開始,周小平寫了一系列的文章,思考自己、時代和中國的命運。這些文章引發了互聯網上廣泛的討論和關注。在中國輿論場複雜的環境中,周小平作為一個年輕的80後的表達成為了一種獨特的現象。
他的真正年輕化的“互聯網思維”表達在文風上的展現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一是從感性的生活經驗出發,從自我的感覺出發。二是文筆生動適應互聯網的寫作方式,聯想豐富,表達活潑沒有高頭講章,長篇大論。這些都為他贏得了讀者。
這是一個瘦弱的中國年輕人,但他卻表現出很堅強的意志力和在複雜的網絡環境中表達自己的能力,文章有着獨到的風格和力量。他充滿着來自個人經驗的對於互聯網上年輕人的真切的感受,因為他自己就是他們中間的一員。他們在中國今天的發展中,一面有自己的夢想和期待,一面也面臨着諸多的挑戰和困擾。他們雖然擺脱了前幾代人曾經經歷的動盪和貧困,卻也面臨着許多新的問題和困擾,有自己的諸多“完成不足”的苦悶和“實現不足”的感慨。周小平正是由於是和這一代人一同成長,所以能夠表達出他們的所思所想,為超越和走出這些苦悶和感慨提供了來自他自己的見證和參照。周小平並不代表誰,他只是把他個人對時代的看法坦誠地表達出來,但這表達卻也是許多普普通通的中國年輕人的心聲。
周小平的文章最重要的特點是他對中國的認同,這也是引起諸多年輕人共鳴的最關鍵方面。他其實是找到了中國“沉默的大多數”的共同情感和選擇。這種認同是文化和情感的歸屬,但更是理性選擇的結果。在這裏他有兩個基本觀點:
一是儘管中國還存在諸多問題和挑戰,但正是由於一百多年來中國前輩們的奮鬥,尤其是近30年來的艱苦努力和高速發展,中國才站在了一個新的平台上。中國要向前走,就不能否定前輩艱難的奮鬥和努力。所以他為這個國家的發展而驕傲,還要向那些在中國發展中付出了辛勞、甚至犧牲了生命的人們致敬。周小平用他感性的筆觸告訴我們,互聯網的一代人其實是有情有義的,他們明白這個國家的不易,也明白珍惜現有的一切,從這裏開始走向更好的未來。
二是中國不能亂,中國的發展只能是漸進有序的,只能是在基礎上不斷地追求卓越,絕不應該推倒重來。他和他的同代人並不是僅僅生活在玫瑰色的幻想之中,那些人道危機和生存災難,那些失敗的苦痛都讓他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啓悟。只有避免最壞的問題,我們才可能追求最好的結果。這其實是周小平的現實感所在。周小平希望中國有更遠大的前程,國家夢想的實現,其實也為個人夢想的實現提供了最好的平台。他明白這個國家是他最後的依靠,他不能讓這個國家變成伊拉克、利比亞或烏克蘭,為此他願意站出來寫作。這其實是這個年輕人的責任感之所在。
周小平的文章給我們的是中國年輕人的志氣和夢想。這種志氣沒有被舒適的生活消磨,沒有被虛幻的忽悠所沉迷;這種夢想沒有被生活的浮躁所摧毀,也沒有被物慾所困頓,而是努力認清自己的命運,承擔自己的責任。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