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如盤

鎖定
即周如磐,莆田縣黃石人,萬曆二十六年(1598)進士。天啓六年(1625)明熹宗詔為東閣大學士,晉太子太保,參與機務,繼入閣為首輔,閲三月即罷歸。
中文名
周如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莆田縣黃石

周如盤個人簡介

周如磐(1567年-1626年),字聖倍,號鎮庵,莆田連江裏清浦(今莆田黃石鎮清後)村人。
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生,幼年喪父,由寡母養育。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鄉試中舉。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中趙秉忠榜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萬曆四十年(1612年),為江西鄉試主考官,轉任右庶子,分管司經局。天啓元年(1621年),升禮部右侍郎,為《神宗實錄》、《光宗實錄》總裁。天啓五年(1625年)與丁紹軾黃立極同為禮部尚書。累官文淵閣大學士,因操勞過度,乞歸,未出京城大門而卒。諡文懿。著有《澹志齋集》。

周如盤民俗傳説

(情婢墓)
在錦江上陽橋北新嶺頭上有一堆隆起的土墩,四周雜草叢生,露出一塊石牌,苔蓋泥封,拂掃一看,上面寫着“情婢墓”三個字赫然奪目。看來是座無主的孤墳,真是“獨留青冢向黃昏。”
説起情婢墓,這裏有段風流韻事。
據説,明朝萬曆年間,莆田清江有個書生姓周名如盤,家境清貧,寒窗苦讀。有一年赴京趕考(當年交通不便,士子都是徒步進京),行至福清蒜嶺地界,突遇暴雨來臨。在這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地方,身邊又無雨具,結果渾身淋得濕透,竟染風寒。因貧病交困,飢寒交迫,一時暈倒路旁。
蒜嶺鄉間有一黃姓財主,家財萬貫,家中養有丫鬟、長工,其中一個小丫頭名喚秋娘,年方二八(16歲),長得端莊秀麗,臉如出水芙蓉,眼似閃閃明星,既聰明又伶俐,頗得主娘歡心。這天,雨過天霽,主娘喚秋娘往新厝店仔去採買。她出門走不遠路,看到有一個年輕書生暈倒路邊。她走上前去想把他喚醒,但礙於男女授受不親,不敢冒然去扶他,三番兩次走上前去,又退回來,猶豫再三。她看這曠野悄無人至,怕青年暈死路邊,想起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於是壯起膽,狠下心,上前喚醒那個青年,然後扶他回到主人家裏。這家主人看到周如盤眉目清秀,舉止温文爾雅,心生憐憫之情,就把他留下延醫救治。周如盤當時因趕路汗流浹背,一時被大雨淋透全身,竟得傷風感冒,畏寒發燒,咳嗽不止。當時,鄉下缺醫少藥,偶有專門串户的郎中行醫,大都是庸醫,因此,一般的傷風感冒,卻醫治了個把月時間才好,結果延誤了科期,未能進京應試。
病癒後,周如盤想告辭黃家,準備回家閉門攻讀,等待下科再進京赴考,名標黃榜。
小丫頭秋娘聞知此事,她告訴主娘説:“周先生是個飽學之士,因病誤了考期,現在要回家寒窗苦讀,不如把他留下教少爺讀書,他也一邊教習子弟,一邊攻讀經史,豈不兩全其美。”主娘認為小丫頭言之有理,就告訴丈夫把周如盤留在家塾教書。
從此,周如盤就在蒜嶺黃家當家塾教師。每月束脩(薪俸)八吊錢,食住在黃家,一日三餐就由秋娘姑娘送到學堂。秋娘每天把飯送到學堂放在周先生書桌上,然後幫學生們打掃教室,整理桌椅,她手腳勤快,不一時,把教室打掃乾淨桌椅整理的整整齊齊。閒下來,有時陪少爺讀書,有時站在一旁看周先生授課寫字。
周如盤進京時,只帶一領青衫,時日久了,無可更換。青衫穿在身上有些異味,而且污垢不堪。秋娘心憐之。一天夜裏,秋娘悄悄地把周先生的青衫取回去拿到溪邊浣洗,然後掛在一株龍眼樹的枝杈上晾着。天邊一輪明月躲在雲層後面窺視,她自己站立一旁等候,待晾乾後收回去。第二天早晨悄悄地放回原處。如果遇到陰雨天,浣洗之衣不能幹,她就穿在自己身上以體温烘乾之,天未明仍舊放回周的寢處。一天早上,周如盤穿上青衫沒有異味,也不見有污垢,感到驚訝。他心想,是哪個學生幫他洗的呢?但這些公子少爺不可能做這事的,於是他留心注意到秋娘的舉動。一天晚上,周如盤提早放學,早早關門,脱下青衫掛在壁上,吹燈滅火,上牀假寐。不久,門輕輕被打開了,一條黑影閃了進來,從壁上取下青衫,又悄悄地溜出去。周如盤暗地裏尾隨到溪邊,躲在一棵樹後,看她把青衫放在水中搓洗着,感動的熱淚盈眶。在這異地他鄉有人這樣關心照顧他,還是生平第一次,這真是紅顏知己呀。於是,周如盤從樹後走出,來到溪邊向姑娘鞠一躬深表謝意,説:“姑娘如此關心照顧周某,周某無以為報,他日若能名標黃榜,衣錦還鄉,定要娶姑娘為妻。”秋娘説:“周先生言重了。這是秋娘應該做的,秋娘不圖回報,也不敢有所奢望。”
有一天,周如盤把自己的心思向這家主人提出來,這家主娘説:“等你高中還鄉時,別説你要一個丫頭,就是你要我們的心掏給你我們都願意。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不覺三年科期又到了,周如盤整理行裝準備進京應試去。秋娘心裏高興極了,她把這幾年的積蓄全都拿出來贈給周如盤作為盤纏。臨行時為他送了一程又一程,而一路上千叮嚀,萬囑咐,路上需小心,黃昏早投宿,考完早歸程,免得家中人掛念。真像一對小夫妻一樣臨別依依之情。
苦心人天不負,這年春闈,周如盤果然南宮報捷,衣錦還鄉。秋娘得到喜報真像掉進蜜缸裏一樣心裏甜滋滋的,整天笑得合不攏嘴。平時和她相好的女伴紛紛圍住她逗笑。她家的主娘也為她高興極了。她看到這羣小姑娘吵吵嚷嚷,高興地説:“都什麼時候了,還有空在打鬧。周先生不日轎馬就要來到,你們還不把秋娘送回房間去打扮打扮,等待周先生來娶。”
這一天終於來到,周如盤高中後,告假回鄉省親,轎馬已到福清地界,路經漁溪往蒜嶺這邊來了。秋娘聞之又羞又喜,趕緊躲進自己的房間裏,做起新娘的美夢。俄而,前頭的旌旗一直往前,沒有在蒜嶺駐足停留,黃氏全家感到惶惑。當時,因日夜兼程,道途勞頓,轎馬來到福清縣境內,周如盤感到有點睏倦,呵欠連聲,他交代書吏,轎馬到蒜嶺時,一定要通報一聲,臨到蒜嶺之時,周如盤不覺在轎中睡着了。書吏看了不忍心喚醒他,為此,轎馬不曾駐足一直前行,等到行至莆田江口橋尾地界周如盤才醒過來,一問才知道已過蒜嶺多時。周如盤急了,立刻命轎馬轉回向蒜嶺而去。但是,為時已晚,秋娘是個烈性女子,看到周先生轎馬不在蒜嶺駐足,一直往莆田而去,認為周如盤是個忘情負義之人,當年的婚姻之約已成泡影,她感到無顏見人,遂懸樑自盡而亡。
周如盤返回黃家,看到秋娘自縊身亡,撲在她身上痛哭流涕,無限傷心。他哀其情,高其義,於是把她屍首連同那件青衫收殮入棺,厚葬於錦江上陽橋北新嶺頭上,並親書“情婢墓”三字為志。
後人有詩記其事:
(一)賓館淒涼顧影單,窮途知己古今難。
悠悠睡過天堪問,冉冉悲來淚已幹。
萬里青雲空屬望,一抔黃土冷相看。
千里殘碣傷心碧,蘚蝕苔封恐不幹。
(二)温袍衣蔽客身單,搜篋無衣換洗難。
只好寒砧敲夜靜,尤痴烘月待朝幹。
三年賓館甘為役,一第還鄉不及看。
自古紅顏多薄命,徒高馬鬣向江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