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代無井田制

鎖定
《周代無井田制》是史學大家黃現璠教授早年撰寫的一篇史學名作,最早於1941年3月19日發表在《掃蕩報》第八期的“文史地週刊”版。
中文名
周代無井田制
別    名
《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作    者
黃現璠
出版時間
1941年3月19日 、2004年7月
頁    數
128 頁
類    別
史學
裝    幀
16

周代無井田制內容簡介

隨後於2004年7月收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一書。作者於文中對周代有無井田制的問題展開了全面論述。文中引經據典,對古人的數字觀有所解釋,提出了周代無田井制的主張。

周代無井田制寫作背景

引用文中作者的開篇幾句話,可知大概。作者雲:“井田制之有無,古今爭辯眾矣,然其所論多不從大處着想,博而寡。 餘今否認井田之説的最大理由,即周天子無土地授民是也......周為封建社會,封建者何?即天子以土地,封授諸侯,建立國家者 也。諸侯有封地,卿大夫有采邑,封地之使用權,非天子所有。即畿內 之地,亦分賜卿大夫,亦非天子所有。全國土地,一再分割,所存無幾, 而謂天子以土授民,行井田制,寧有是理乎?......有論者曰天子雖無土地授民,然周已大一統:“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蓋可頒佈法規,通令諸侯施行,不必親以地授民而後可。是又不然,周之中央集權,是相對而非絕對,可能而非必然。 天下宗周,固諸侯所承認。然周只能宗之,非真能命之,諸侯亦只能宗周,非真受命於周,所謂“朝諸侯而有天下”是也。諸侯與天子之關係, 唯有一朝,不朝即無關係,天子亦即無天下,非如後世有君臣之義。諸侯內政,天子向不過問。事實上,亦無權過問。

周代無井田制內容摘要

商鞍施政時,秦國尚未統一全國,縱有井田制,商鞍究有何權以廢之,此不通之論也。戰國之世,人口增加,且以諸侯混戰,豪強兼併,土地集中於少數大地主,貧者地無立錐,社會問題至為嚴重。學者篙目時艱,亞謀良策。儒家以孟子之流,主張行井田制; 農家如許行之流,主張君民並耕; 法家乃商鞍之流,主張盡地力,各種流派,呈方獻計,不一而足。井田制,欲以口舌以輿論勸導大地主交出多餘土地,分賜貧民,無異於與虎謀皮,空費心計,對牛彈琴。並耕論,欲求養尊處優之君主,與民共同勞作,使社會無剝削、無階級之分,事實上,也不過是紙上談兵,亦難實行。法家認為: 此類主張皆不合實際,反不如主張提高生產效率,盡地力以救民生之苦,方能解決人多土少之國情問題。商秧決裂籲陌,即盡地力之教,實屬仁心兼仁政,惠政而非暴力,於廢井田何與焉。

周代無井田制作者結論

一、觀周代農業生產形態,從史書上亦未見大規模之莊園經濟。亦未見小農場之井田組織。
第一,大規模之耕作。《詩經》有“千耦其耘” 〈《周頌“載芟》〉、“終三十里”(《噫嘻》)之耕作。 井田之制,只有方里為井,八家之口八,八八六十四人,焉與三十里,焉有千耦乎?
第二,大量之農作物。農奴為大地主耕作,收穫豐碩,《詩經》有“千斯倉”、“萬斯 箱”(《小雅哺田》〕,“萬億及秭”《周頌咩年》)之詠。即農奴本身,亦 有“獲之桎桎,積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百室盈止, 婦子寧止”〔《周頌“良耜》〉之收穫。試問井田制,八口之家,能有百室 乎?
二、從周代勞力上言之,井田制也難以成立實施。
所謂井田之制,即 “九夫為井,井間有溝,四井為邑,四邑為邱,四邱為甸,甸方八里,旁加 一里為一成,成間有洫@,其地百井,而方十里,四甸為縣,四縣為都,四 都方八十里,旁加十里為一同,同間有澮,其地萬井,而方百里,百里之 間,為澮者一,為洫者百,為溝者萬……非塞溪壑平澗谷夷邱陵破墳 墓……不可為也。縱使盡能得平原曠野而遂規畫〔劃〕於其中,亦當驅 天下之人,竭天下之糧,窮數百年專力於此不治他事,而後可以望天下 之地,盡為井田,盡為溝洫。”〈《文獻通考“田賦一》卷一〉由此可知,無論 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井田之制,實不易行,且難以實施。
三、古代小國寡民,治權與族權合一,自當行貢法。
以後疆土日廣,人事日繁,政府組織日大,物產之主殖日眾,自非行助徹不可。吾嘗謂夏為部落社會,殷始建立國家,為封建社會,於賦税方面亦得一證。
綜上所述,井田制度,大前提上觀之已不能成立,而援引《詩經》,亦不足為證。再則《孟子》、《周禮》所言,尤為矛盾’五十、七十、百畝,又與貢助徹無關,世之好言井田,樂於信古,願於此三致意焉。 [1] 
參考資料
  • 1.    《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