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呈子遺址

鎖定
呈子遺址位於皇華鎮呈子村西河邊的高地上,南、北、西三面為楊家莊子環繞。遺址周圍形成高3至5米的斷崖,比呈子村高出兩米左右。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00米,面積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到3米,下層為大汶口文化,中層為龍山文化,上層為嶽石文化和商周遺存。經炭14年代側定,呈子遺址最早年代距今約4900年(樹輪較正為約5500年),是山東沿海一帶較早的人類定居村落,也是諸城市境內最早的古文化遺址。
2021年10月,該項目入選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文物局)主辦,山東省考古學會承辦的“山東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 [1] 
中文名
呈子遺址
地理位置
皇華鎮呈子村
面    積
20000 m²
發掘時間
1976年秋至1977年春
1976年秋至1977年春,考古人員對該遺址進行了科學發掘,發現原始社會晚期墓葬100座,房基3處,灰坑16個,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和角、牙、蚌等器物700餘件。其中,有盆形“鬼臉式”足黑陶鼎和蛋殼陶高柄杯等十分珍貴的文物。1978年,山東省博物館的考古工作者又對該遺址進行了第二次發掘,共發現灰坑44個,房基4座,墓葬26座,出土文物有陶、石、骨、蚌、玉器等。在這次發掘中,尤為重要的是在龍山文化層中發現了一銅器殘塊,這是繼膠縣三里河遺址發現同時期銅器之後的第二次重大發現,為確定龍山文化時期已進入銅石並用時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呈子遺址的科學發掘充分證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就有人類聚居於諸城這片美麗的土地上。遺址出土瞭如此之多的文物,也為世人所矚目。1980年《考古學報》第三期,對呈子遺址發掘的科學資料予以發表,引起了全國考古學界的極大關注,國家文物局和國內考古學界的權威人士也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呈子遺址的考古發現,是建國以來的重要收穫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