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祖廟

(河南安陽呂祖廟)

鎖定
安陽縣洪河屯鄉張湖頂村位於安陽西北野馬崗上,因村西崗頂上原有一大湖泊,村民皆姓張而得名。村子東頭有座歷史悠久的呂祖廟,關於該廟的來歷還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傳説。
中文名
呂祖廟
外文名
Lu Zi temple
類    別
佛教寺廟
佔地面積
438 m²
建造時間
明代成化年間

目錄

呂祖廟發展歷史

話説大明王朝建立後,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因不滿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繼承及削藩之舉,在北京發動兵變。朱棣帶領數十萬大軍先後攻取了河北、河南、山東等地,一直打到南京城,史稱“靖難之役”。在攻打的過程中,他們一路受到忠於建文帝的政府軍隊和百姓的強烈對抗,雙方大戰多年,直打得長江以北廣大地區人煙斷絕,所以民間也稱“燕王掃北”。
在多年的征戰中,燕王朱棣身邊有位名叫張瑞虎的貼身侍衞,為人樸實,忠勇善戰,深受朱棣的信任和喜愛。一次,燕王朱棣帶兵行進至河南彰德府城西北一帶時,陷入政府軍隊的重重圍困之中,戰鬥形勢對他們極為不利。張瑞虎手持大刀,左擋右砍,奮力廝殺,護衞着燕王朱棣撤到野馬崗上的一片柏林中。突然,一陣黑風颳來,頓時飛沙走石,天昏地暗,颳得人連眼睛都睜不開,政府軍隊只好鳴金收兵。就在這時,張瑞虎看到呂祖大仙正站於五彩雲端之上,口唸咒語,手搖蒲扇,裹夾着沙石的黑風股股襲來。張瑞虎明白,原來這是呂祖大仙在護佑他們遇難成祥,心中發誓待隨燕王奪取天下後,定要為呂祖大仙修建廟宇,塑造金身,世代敬奉。
幾年後,燕王朱棣攻克南京,坐上了大明永樂皇帝的寶座,又將皇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這場席捲半個中國的戰亂才算平定了下來。因張瑞虎隨燕王南征北戰,屢建奇功,特封為“武衞將軍”,賞賜金銀財寶及莊園府邸。此時的張瑞虎無意貪戀榮華富貴,想起當年所發誓願,就一心想回彰德府過田園生活,為呂祖大仙建廟造像。他和同在朝中擔任要職的哥哥張瑞龍商量後,將心中的想法上奏給了皇上。皇上感念他們兄弟二人多年護駕於身邊,功勳卓著,便欣然准奏,撥重金於彰德府城西北的野馬崗上賜建呂祖廟一座,於崗下的西大姓村(今屬殷都區北蒙街道辦事處)賜陰宅福地24畝。
呂祖宮 呂祖宮
張瑞龍、張瑞虎辭世後,子孫們尊其遺願將其安葬於西大姓村,世代守塋而居,張氏遂落地生根。隨着張氏家族門户漸大,族人分為三門,長門先祖張仁化遷居張湖頂村,二門先祖張義化遷居東大姓村,三門先祖張禮化守居西大姓村。
自長門先祖張仁化遷居張湖頂村後,世代就以守廟種地為生。清初時期,當地一些反清復明的義士於呂祖廟內聚眾起事,後來遭到清政府的殘酷鎮壓,廟宇也被焚燬。清末及民國年間,張氏族人依原貌對呂祖廟又進行了重建,並約定於每年農曆正月在呂祖廟中和西大姓村張氏祖塋舉行祭祀活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