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宋莢蒾

鎖定
呂宋莢蒾(Viburnum luzonicum Rolfe),一般生長在海拔100~3000的開闊路邊, 山谷溪邊疏林中, 山坡, 山坡灌叢。花期4月,果期10~12月。不是中國特有。非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呂宋莢蒾
拉丁學名
Viburnum luzonicum Rolfe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川續斷目
五福花科
莢蒾屬
呂宋莢蒾
分佈區域
中國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雲南等省及菲律賓,馬來西亞

呂宋莢蒾形態特徵

呂宋莢蒾
呂宋莢蒾(10張)
灌木,高達3米;當年小枝連同芽、葉柄、花序、萼筒及萼齒均被黃褐色簇狀毛,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被疏簇狀毛。葉紙質或厚紙質,卵形、橢圓狀卵形、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有時帶菱形,長4-9 (-11) 釐米,頂端漸尖至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深波狀鋸齒,有緣毛,上面在放大鏡下可見無柄的透明微小腺點,僅中脈被叉狀毛,下面疏被簇狀或叉狀毛,脈上毛較密,側脈5-9對,連同中脈上面凹陷,下面明顯凸起;萌枝被黃褐色絨毛,其葉邊緣具疏齒,上面散生簇狀毛,下面毛較密;葉柄通常長3-10 (-15) 毫米;無托葉。 [3] 
復傘形式聚傘花序常生於具1對葉的側生短枝之頂或頂生小枝上,直徑3-5釐米,總花梗通常極短或幾無,很少有長達1.5釐米者,第一級輻射枝5條,纖細,花生於第三至第四級輻射枝上;萼筒卵圓形,長約1毫米,萼齒卵狀披針形;花冠白色,輻狀,直徑4-5毫米,外被簇狀短毛,蕾時圓球形,裂片卵形,比筒長;雄蕊短於花冠或稍較長,花葯寬橢圓形;柱頭不明顯3裂。
果實紅色,卵圓形,長5-6毫米;核甚扁,寬卵圓形,長4-5毫米,直徑3-4毫米,頂尖,基部截形,有2條淺腹溝和3條極淺背溝。花期4月,果熟期10-12月。 [1] 
本種易與南方莢蒾 V. fordiae Hance 混淆,但其葉上面在放大鏡下有明顯的無柄透明圓形小腺點而非有柄的紅褐色小腺體,總花梗通常極短或幾無,果實較小,不難同那個種區分開。 [1] 

呂宋莢蒾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溪澗旁疏林和山坡灌叢中或曠野路旁,海拔100-700米。

呂宋莢蒾分佈範圍

呂宋莢蒾
呂宋莢蒾(5張)
產浙江南部、江西東南部、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和雲南(富寧)。分佈於中南半島、菲律賓至馬來西亞的麻六甲。 [1] 

呂宋莢蒾主要價值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忍冬科植物呂宋莢蒾的枝、葉。
考證:始載於《廣西藥用植物名錄》。功能主治
【功效】:療瘡止痛。【主治】:用於跌打損傷。
【功效分類】:祛風除濕藥;活血藥
【性味歸經】:辛、苦,温。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9~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或煎湯燻洗患處;或酒調塗患處;日數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