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坡遺址

鎖定
呂坡遺址,是山東省重點保護文物單位。位於山東省滕州市鮑溝鎮呂坡村西首,南北長900米,東西寬450米,總面積約3.8萬平方米。地表採集陶片有鼎足、缸沿、缽沿、盆沿、鬲沿、筒瓦、板瓦等。
該遺址最古老的遺存距今約5000餘年,是在20世紀80年代發現的古人類活動遺址,含有大汶口、龍山、嶽石、周、漢等不同時期的歷史遺存,其古老程度僅次於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現已就地封土保存
中文名
呂坡遺址
所屬年代
大汶口、龍山、嶽石、周、漢時期
出土地點
山東省滕州市呂坡村

呂坡遺址遺址簡介

呂坡遺址,是山東省重點保護文物單位。位於山東省滕州市鮑溝鎮呂坡村西,是上世紀80年代發現的古人類活動遺址,含有大汶口、龍山、嶽石、周、漢各個時期的遺存,最古老的遺存距今約5000餘年,古老程度僅次於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
漷河白鷺 漷河白鷺
呂坡文化遺址北靠自東北向西南流的老漷河(當地人稱”呂坡河“),為一河旁高地。1987年春,山東省考古所與滕縣(今滕州市)博物館聯合。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1989年秋市博物館又進行復查。是棗莊市政府公佈的“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6月被山東省政府確定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呂坡遺址歷史沿革

遺址位於水草豐茂的漷河陽側,呂坡村西首,地處該村故定名呂坡遺址。其南北長約900米,東西寬約500米,面積3.8萬平方米。遺址範圍內土溝的西壁上,暴露出大汶口時期的灰坑,內含有較多的草木灰、紅燒土塊、陶片等。 [1] 
採集的標本有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鼎足、器蓋、陶杯、觚形杯、高柄杯口沿、殘石器;
龍山文化時期的匜口沿;嶽石文化時期的盆口沿,西周的鬲口、蠶豆,東周的豆把、甕口沿。據採集的標本分析,該處遺址含有大汶口、龍山、嶽石、周、漢各個時期的歷史遺存。

呂坡遺址現狀

呂坡遺址現已就地封土保存。
呂氏宗祠,位於呂坡村中心原呂氏列祖列宗家祠(現僅存呂坡村委西院),清朝嘉慶、光緒年間多次修葺、擴建,前、後家祠總面積達近百畝。“文革”時期,在村支書呂宜蘭帶領下,呂氏宗祠慘遭浩劫,幾代人修建的宗祠被損毀、廢棄,後建造成民房、校舍。昔日宏偉壯觀的建築羣已不復存在,文物遭遇災難性毀滅,呂氏列宗遺蹟化為塵土。
明朝洪武朱元璋)年間栽種的兩棵銀杏樹和一顆古槐樹(老小學校後)得以保存下來,現確定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樹齡600餘。
呂坡宗祠 呂坡宗祠
2011、2017年僅存宗祠再次修繕,並舉行祭祖儀式。

呂坡遺址文物價值

對研究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等不同時期的歷史、人文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呂坡遺址文物保護

棗莊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