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厚超

鎖定
呂厚超,河南商丘寧陵縣人,心理學博士,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訪問學者。中國心理學會社區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社區心理學服務與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人員測評分會常務理事,重慶市心理學會理事兼社區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重慶市委組織部面試題庫及面試專家,企業EAP測評專家,國際羅夏墨跡測驗協會會員。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Time & Socie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PsyCH Journal、《心理學報》、《心理科學》、《心理科學進展》、《管理評論》等期刊審稿人。主持、主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等20餘項,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80餘篇,專著和教材12部。一項論文成果獲中國心理學會社區心理學專業委員會2017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一項專著成果獲重慶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主要研究方向為時間人格(time personality)、社區心理學和國民價值觀。時間人格研究主要關注(未來)時間洞察力、跨文化時間自我、情節式未來思考等研究領域;社區心理學研究包括社區老年人剩餘時間知覺,社區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困境,社區老人幸福感研究等;國民價值觀研究以未來時間洞察力為動機導向,綜合多方法系統探索中國人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規律及其對幸福感的影響機制。
中文名
呂厚超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4年09月 [1] 
畢業院校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 [1] 
職    業
教師 [1] 
代表作品
主譯《應用心理學與人力資源管理》
主要成就
主研,時間人格的認知和神經機制
主研,情節式未來思考
主研,中國人價值觀聽覺信息加工的時間整合機制研究 [1] 
著    作
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研究

呂厚超人物簡介

呂厚超,河南商丘寧陵縣人,心理學博士,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訪問學者。中國心理學會社區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社區心理學服務與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人員測評分會常務理事,重慶市心理學會理事兼社區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重慶市委組織部面試題庫及面試專家,企業EAP測評專家,國際羅夏墨跡測驗協會會員。JournalofResearchinPersonality、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Time & Socie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PsyCH Journal、《心理學報》、《心理科學》、《心理科學進展》、《管理評論》等期刊審稿人。主持、主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等20餘項,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80餘篇,專著和教材12部。一項論文成果獲中國心理學會社區心理學專業委員會2017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一項專著成果獲重慶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呂厚超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時間人格(time personality)、社區心理學和國民價值觀。近期,第一,時間人格研究主要關注(未來)時間洞察力、跨文化時間自我、情節式未來思考等研究領域,包括(1)中國人時間洞察力地圖構建;(2)中國人時間洞察力的發展規律;(3)基於不同文化和國家樣本數據,探討時間自我的跨文化差異;(4)留守兒童時間洞察力研究;(5)情節式未來思考的認知機制和神經機制。第二,社區心理學研究包括(1)社區老年人剩餘時間知覺;(2)社區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困境;(3)社區老人幸福感研究等。第三,國民價值觀研究包括:以幸福中國和積極社會適應為出發點,以中國人價值觀為基礎,以提升中國人幸福感水平和社會信心為目標,以未來時間洞察力為動機導向,綜合多方法系統探索中國人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規律及其對幸福感的影響機制。

呂厚超主要經歷

2002.8——至今,西南大學心理學部
2011.8——2012.8,訪問學者,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系;
2002.9——2006.6,博士,西南大學心理學院
2000.7——2002.8,青島市人事局人才中心人才素質評價處;
1997.9——2000.6,碩士,西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系;
1992.9——1996.6,學士,河南大學教育系。

呂厚超研究項目

主持:2018年度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虛擬社區的身份認同研究,批准號:18SKB002,起止期限:2018.6—2021.6.30;
主持:2015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重大培育項目:時間洞察力的縱向發展及變化機制研究,批准號:SWU1509389,起止期限:2015.6—2018.7.1;
主持:2015年度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啓動基金項目:未來情節思考的認知機制和神經機制,起止期限:2015.4—2017.6.30;
主持:2014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青少年未來時間洞察力研究,批准號:14BSH080,起止期限:2014.6—2017.6.30;
主持,2013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重點項目:情節未來思考的認知神經機制,批准號:SWU1309376,起止期限:2013.06—2015.7;
主持,2012年西南大學心理學部研究團隊建設項目:時間與人格課題組:情節式未來思考的認知機制和神經機制,批准號:TR201201-2,起止期限:2012.09—2014.10;
主持,2010年度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基於職業心理與行為的視角,批准號:EIA100409,起止期限:2010.06—2012.06;
主持,2010年度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大學生職業心理與行為問題及對策研究,批准號:10-GJ-0236,起止期限:2010.03.16—2012.7.31;
主持,2010年度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點項目:基於職業心理與職業行為的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與就業指導模式研究,批准號:102204,起止期限:2010.6—2012.6;
主持,20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地震災區災民時間洞察力的變化特點及發生機制研究,批准號:XDJK2009C105,起止期限:2010.03.16—2012.7.31;
主持,2006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研究,批准號:06CZX024;起止時間:2006.5—2008.7;(已結項:優秀)
主持,2006年度西南大學博士基金項目:大學生時間洞察力研究,批准號:SWUB2006037;起止時間:2006.12—2008.12;
主持,2004年度西南師範大學重點學科建設基金研究課題:過去時間洞察力實證研究,批准號:124360—20701112,起止年限:2004.7—2006.12;
學術著作
專著,青少年未來時間洞察力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主譯,時間洞察力理論:回顧、研究和應用。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
專著,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年9月;
主編,職業生涯規劃與輔導。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7月;
主編,青春期心理健康。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1日;(獲得2014年度“我最喜愛”渝版圖書獎);
主譯,[英]Michael Eysenck著。心理學:國際視野(上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2月;
主編。青春期心理健康與防治。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
主譯,[美]Cascio, W., Aguinis, H.著。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心理學(第六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呂厚超(2018).應重視農村社區留守兒童的心理脱貧.載蘭劍,劉新智,向從武,楊鍵等(2018).關注大西南:有話要説(2018),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呂厚超,嚴潔。職業價值觀的心理維度與問卷編制。載《區域人才開發的理論與實踐》(港澳台大陸人才論壇暨2008年中華人力資源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作者:蕭鳴政//戴錫生,中國勞動出版社,2009-07-01第1版,第1次印刷;
參編,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研究(黃希庭主編),第十章。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參編,黃希庭等,心理學大辭典·人格心理學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呂厚超,黃希庭。青少年時間透視及其與人格特徵的關係研究。載於《個性品質的形成:理論與探索》(黃希庭、鄭湧等著),P191-217。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7月;
參編,21世紀網絡教育教材《心理學》,第三章,P62-83。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參譯,人格手冊:理論與研究(第二版)(黃希庭主譯),(翻譯第5、6、7、8、20、21、22、28章)。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參譯,認知心理學(黃希庭主譯),(翻譯第1、2、3、4章)。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年5月。

呂厚超學術論文

Li X. B., & Lyu H. C.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future time perspective.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 under review.
Du G., & Lyu H. C. Social Cla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Present Fatalistic Time Perspective in Chinese Adults.Social Indicator Research, under review.
Alexander Unger, Houchao Lyu, & Philip G. Zimbardo. (2018). How Compulsive Buying Is Influenced by Time Perspective—Cross-Cultural Evidence from Germany, Ukraine, and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ddiction,16(3),525–544.
LyuHouchao &Huang Xiting (2016).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inventory for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Time & Society,25(3),533-551.
Anna Sircova, Houchao Lv…(2014). A Global Look at Time: A 24-Country Study of the Equivalence of the Zimbardo Time Perspective Inventory.SAGE Open, January-March 2014: 1–12;
劉雙妹,楊蓮蓮,呂厚超. (2017).情節式未來思考中目標加工研究進展.心理科學,40(6),1353-1358;
呂厚超,杜剛. (2017).津巴多時間洞察力類型劃分:基於聚類分析的結果.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43)5, 97-104;
蔣虹,呂厚超.(2017).青少年未來時間洞察力與學業成績的關係:堅韌性的中介作用.心理發展與教育, (33)3, 321-327.
杜剛,呂厚超.(2017).青少年未來時間洞察力和學業成績的關係:時間管理傾向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學,40(1), 96-102.
呂厚超,楊蓮蓮.(2016).情節式未來思考的年齡差異及其腦機制.心理科學,39(3), 637-643.
杜剛,呂厚超.(2016).青少年未來時間洞察力和學業延遲滿足的關係:衝動性人格的中介作用.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7(5), 28-32.
呂厚超。(2014).情節式未來思考的認知神經機制。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41(4): 69-75;
龐雪,呂厚超,華生旭.(2014).延遲滿足:基於未來時間洞察力的自我調節.心理科學,37(1):78-82;
敖玲敏,呂厚超,龐雪.(2013). “悲喜交加”的概念、測量及相關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21) 9,1643-1650
肖倩,呂厚超,華生旭. (2013).希望和樂觀——兩種未來指向的積極預期.心理科學, 36(6):1304-1310.
唐榮敏,呂厚超。畢生控制理論的新發展:調節模型及控制策略,心理科學進展,2013,21(5): 847–856;
範富霞,呂厚超。情感適應的心理機制:AREA模型。心理科學進展,2013,21(4): 653–663;
華生旭,呂厚超。心理距離與解釋水平的雙向作用關係。心理科學,2012, 35 (6): 1519-1523;
蔣旭玲,呂厚超。男性氣質:理論基礎、研究取向和相關研究領域。心理科學進展,2012,20(7): 1040-1051;
呂厚超,郭婧. (2012).自我服務偏向的產生機制:動機驅動還是認知驅動.中國社會科學學報, 7月9日,第三版.
郭婧,呂厚超,黃希庭,陳小靜。自我服務偏向研究現狀與展望。心理科學進展,2011,19(7):1054-1060;
敖玲敏,呂厚超,黃希庭。社會情緒選擇理論概述。心理科學進展,2011,19 (2):217-223;
呂厚超,黃希庭。時間洞察力的概念演進與理論模型。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7(2):11-14;
李婷燕,呂厚超,黃希庭。A/B型性格對時距估計的影響。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7(5):44-48;
呂厚超,繆黎。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問卷的初步編制。中國青年研究,2008,145(3):67—70;
呂厚超,黃希庭.過去情緒體驗對自尊影響的實驗研究。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60(4):1-4;
呂厚超,黃希庭.過去定向者認知加工特點的實驗研究。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60(4):5-8;
呂厚超,黃希庭.大學生過去時間洞察力的理論構想。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3(3):16-20;
呂厚超,黃希庭.大學生過去時間洞察力的心理結構。心理科學,2007,30(5):1037-1041;
呂厚超,黃希庭.時間洞察力的概念及研究方法。心理科學,2005,28(1):166-169;
呂厚超,黃希庭.時間洞察力的理論研究。心理科學進展,2005,13(1):27-32;
黃希庭,張志傑,鳳四海,郭秀豔,呂厚超,陳瑩.時間心理學的新探索。心理科學,2005,28(6):1284-1287;

呂厚超參加學術會議

呂厚超。大學師範生職業價值觀、職業認同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研究。2014年中國領導人才論壇——暨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測評分會年會,中國北京,2014年10月10-20。小組主題發言
呂厚超,蔣旭玲。遠近勝近鄰:基於施助者角度的心理距離和利他行為的關係。第十七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中國北京,2014年10月10-12。小組報告
翟天宇,呂厚超。自豪兩維結構與偏見的關係研究——共情的中介作用。第十七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中國北京,2014年10月10-12。展板報告
呂厚超。居所流動的心理學研究。中國社區心理學研究與實踐高級研會,中國重慶,2014年9月29-30。小組報告
呂厚超。未來時間洞察力對自尊的影響:自我概念清晰度的中介作用(Future time perspective and self-esteem: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concept clarity)。中國北京(清華大學):第二屆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2012年11月9-11。小組報告
Houchao Lv,美國中西部心理學會年會(Midwe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Eighty-fourth Annual Meeting, May 3-5, 2012, Palmer House Hilton, Chicago, Illinois, USA);
Houchao Lv,美國芝加哥社會心理學家年會(SPOC, Social Psychologists of Chicago, 2012 Annual Conferenc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USA);
Houchao Lv,美國第24屆APS學術年會(The 24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Convention, Sheraton Chicago Hotel & Towers,301 East North Water Street, Chicago, IL 60611, USA, May 24 - May 27, 2012);
呂厚超,羅婷婷。青少年時間洞察力問卷編制。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2009年,中國濟南;
呂厚超,嚴潔。職業價值觀的心理維度與問卷編制,港澳台大陸人才論壇暨2008年中華人力資源研究會年會,2008,8,中國無錫;
呂厚超,黃希庭. 大學生過去時間洞察力理論建構。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教學工作委員會暨人格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中國重慶,2006,10月26-28日;
呂厚超,黃希庭. 青少年學生過去時間洞察力結構初探, 第五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 中國蘇州,2005,7,15-19;
呂厚超,黃希庭. 大學生過去時間洞察力心理結構構建,第十屆中國心理學大會,中國上海,2005,10,23-26;
Houchao Lv, Xiting Huang.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Chinese People’s Past Time Perspective, the 9th European Congress of Psychology, Granada, Spain, 2005,7,3-8;
Houchao Lv. A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ime perspective,28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Beijing, 2004,8,8—13;
呂厚超.青年學生時間洞察力與人格特徵關係研究。重慶市心理學會第八界會員大會暨學術年會,重慶,2003年12月20日;
Houchao Lv. A study on youth students’ time perspective. The 3 Sino-German Advanced Workshop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Psychology, Beijing, 2003,11,28;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