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吹毛求疵

(漢語成語)

鎖定
吹毛求疵(拼音:chuī máo qiú cī)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韓非韓非子·大體》。 [1] 
吹毛求疵(求:尋找;疵:瑕疵,小毛病)指吹開皮上的毛尋找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連動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4] 
中文名
吹毛求疵
拼    音
chuī máo qiú cī
近義詞
無中生有
反義詞
寬大為懷
出    處
《韓非子·大體》
注音字母
ㄔㄨㄟ ㄇㄠˊ ㄑㄧㄡˊ ㄘ
語法結構
連動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賓語

吹毛求疵成語出處

先秦·韓非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難。”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吹毛求疵”。 [1] 

吹毛求疵成語典故

韓非是戰國末期韓國人,思維敏捷,才學超人,他的文章經常被人們竟相傳誦。有一次,他的《説難》《孤憤》被傳到了秦國,秦王(即後來的秦始皇)看了後説:“哎呀!我要是能見到此人並和他來往交遊,死而無!”秦國於是發兵攻韓,韓國趕緊把韓非交給了秦國。秦國丞相李斯是韓非的同學,他嫉妒韓非的才能,就屢次中傷韓非,韓非就被關進了監獄。李斯隨後又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藥,逼他自殺了。後人把他的文章編集在一起,就成了《韓非子》一書。 [2] 
《韓非子·大體》論述了辦事應該着眼於大體,應當把握全局。文章説到,古代能保全大體的人,不以智巧幹擾心境,不因私利拖累自身,把國家的治亂寄託在法律上,把是非的分辨寄託在賞罰上,把物體輕重的辯別寄託在秤具上。不違背天然的常理,不傷害人的真實感情,不吹開毛來挑剔裏面的小毛病,不苟刻地考察難以知曉的隱秘。如果依照自然的規律,保全國家的法度,就會君子安樂太平而壞人停止作惡。淡泊少欲,安閒清靜,順應自然的法則,把握事物的大局,就能使人不去觸犯法律,這樣人們就沒有像魚兒失去水一樣的災禍,天下就很少有行不通的事情。 [2] 

吹毛求疵成語寓意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太清澈,意味着雜質太少,魚賴以生存的養分就無法保障,自然就無法生存。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如果對他人太過較真兒,事事求全責備,不能容人,結果所有人都會對他敬而遠之。每個人都有缺點,甚至有一些見不得人的陰暗角落。因為都是凡人,都有人性的弱點,因此,在與人交往時,不要太挑刺,對人對事不要過於“吹毛求疵”,需要以寬容、豁達的胸襟對待周圍的人,做到明察他人但不計小過,營造一種親和、寬鬆的環境,在融洽、平等、祥和的氣氛中處理一切問題。 [3] 

吹毛求疵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吹毛求疵”指吹開皮上的毛尋找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連動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4] 
  • 運用示例
漢·班固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今或無罪,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
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步騭傳》:“伏聞諸典校擿抉細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誣,輒欲陷人以成威福。”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八回:“有樁事兒罷了,六姨只顧吹毛求疵問怎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