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鼎新

(國民大學校長)

鎖定
吳鼎新,原名旭,號鼎新,又號濟芳,字在民,廣東省開平縣人,國民大學校長。
中文名
吳鼎新
出生地
廣東省開平縣
出生日期
1876年
逝世日期
1964年
畢業院校
京師大學堂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率教育考察團赴日本、菲律賓考察教育出任廣州國民大學校長

吳鼎新人物經歷

清光緒八年(1882),他16歲,即赴廣州求學,23歲以府試第一考取秀才。這時他認為八股文已不切實際,不願再參加科舉考試,而努力學習作為新學基礎的數學課程。28歲時考取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博物科,因受民主思潮和教育救國思想的影響,決心獻身教育事業。清光緒三十年寒假回鄉探親時,他創辦了開平縣第一所小學育英兩等小學堂。光緒三十二年,他以最優成績畢業於京師大學堂,並獲得舉人及內閣中書獎,加封五品官銜,被任為廣西提學司實業科科長,兼任廣西優級師範學堂教師、廣西工業教師講習所所長。
宣統二年(1910),吳鼎新到廣州,參加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活動。不久,任廣東省參議會秘書長和高等師範學校教務長兼教授。民國2年(1913),兼任省府政務廳教育科科長,管理全省教育事務。民國5年,國民政府教育部以吳鼎新辦教育成績卓著,獎予《教敷嶺海》匾額。1917年,省府奉大總統令,給吳鼎新授予五等嘉禾勳章。
同年,他率教育考察團赴日本、菲律賓考察教育。回國後被任命為廣西教育廳廳長。1918年,吳鼎新赴美國、加拿大考察教育行政。1919年,回廣州任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教授。1921年,再赴美國、加拿大考察實業教育,併兼任開平縣建校募款專員,向當地華僑進行募捐。這次考察為時6年,共捐得30多萬美元。
1927年,吳鼎新回到廣州,出任廣州國民大學校長。任內,他增設了教育系,為發展師範教育培養人才。與此同時,他用在國外所籌得之款,在開平創建了開平縣第一所僑辦中學——私立開僑中學。1935年,吳鼎新第四次出國,赴菲律賓、新加坡為國民大學募款辦學。1936年回國,籌得港幣六萬元。為國民大學改建了原有的平房,擴建了圖書館和儀器室,並建了一座華僑紀念堂。同年奉國民政府令兼任高等文官考試、廣東縣長考試等典試委員、特種考試典試委員、中央賑濟會廣東省主任監賑委員、國民政府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委員會委員等職。1937年,年逾花甲的吳鼎新第五次出國,赴馬來西亞為國民大學募捐辦學經費。1938年廣州淪陷前夕,他特地從新加坡致電國民大學,指示該校遷往開平,並且在香港設立分教處。
1940年吳鼎新回到廣東臨時省會韶關,出任省參議會議長,並仍任國民大學校長。當時該校設於韶關。香港淪陷後,香港分教處的學生多數回到韶關就讀。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大學歷經9次遷校,吳鼎新克服了重重困難,堅持辦學。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大學於1945年遷回廣州復課。由於多年遷徙,學校損失很大,於是吳鼎新派人赴美國募捐,得款10萬美元,補充了學校各種設施。
吳鼎新平日關心學生學業,尤其要求學生學好中文,把國文課程列為一至四年級的必修課。他嚴格要求國文老師認真批改作業,並親自審閲優秀學生的作文。
自1940年起,吳鼎新還擔任廣東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二屆議長、副議長8年,並致力於教育事業。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曾授予他景星獎章;抗日戰爭勝利後,又授予他勝利勳章。
1949年10月,吳鼎新辭去國民大學校長職務,僑居北婆羅洲,從事著述。1955年回香港定居。1956年,其海內外好友和學生,特為他80歲生日隆重祝壽。1964年1月10日,吳鼎新病逝於香港。其傳世著作有《開平掌故》等。 [1] 

吳鼎新人物簡介

吳鼎新(1876~1964),原名旭,號鼎新,又號濟芳,字在民,廣東省開平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