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震

(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

鎖定
吳震,1957年6月生於上海,江蘇丹陽人。現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華日本哲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朱子學會理事,中華日本哲學會常務理事,日本源了圓國際學會理事,日本東洋大學國際哲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東亞文化交涉學會初創會員,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國際陽明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武漢大學國學院兼職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
曾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雙聘研究員,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日本東洋大學、日本九州大學、日本福岡女學院大學訪問學者,日本關西大學文化交涉學教育研究中心COE客座教授,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外國人研究員等。
研究領域:東亞儒學、宋明理學、陽明後學、朱子學、明清勸善運動。 [1] 
中文名
吳震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7年6月
畢業院校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
主要成就
曾獲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二等獎。
出生地
上海
職    稱
復旦大學教授

吳震個人簡介

吳震教授 吳震教授
1957年6月生於上海,江蘇丹陽人。現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震學術簡歷

1982年2月: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獲學士學位。
1982年9月~1985年8月:復旦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
1985年9月~1987年8月: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87年9月~1988年6月: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中退)。
1988年6月~1999年3月:留學日本京都大學。
1996年3月:獲京都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中國哲學)。
1996年4月~1999年3月:日本關西大學講師。
1999年3月至今,任復旦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浙江社會科學院國際陽明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2005年9月:任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
2006年3月:擔任博士生導師。
2023年2月:擔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 [2] 

吳震學術兼職

現任中華日本哲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朱子學會理事,中華日本哲學會常務理事,日本源了圓國際學會理事,日本東洋大學國際哲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東亞文化交涉學會初創會員,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國際陽明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武漢大學國學院兼職教授。
曾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雙聘研究員,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日本東洋大學、日本九州大學、日本福岡女學院大學訪問學者,日本關西大學文化交涉學教育研究中心COE客座教授,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外國人研究員等。

吳震學術方向

吳震研究領域

東亞儒學、宋明理學、陽明後學、朱子學、明清勸善運動。

吳震講授課程

宋明理學研究、《傳習錄》精讀、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研讀等。

吳震學術獎勵

曾獲2000-2001年度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2002-2003年度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2004-2005年度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以及復旦大學研究生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等。

吳震研究課題

吳震在研課題

1、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儒學研究——海外與本土儒學研究的交錯與展望,復旦大學“985”三期整體推進人文研究項目。
2、從東亞視域看儒學的意義與價值,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
3、《儒藏》精華版《龍溪先生文集》校點,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委託一般項目。

吳震已結項課題

1、明末清初道德勸善運動的思想研究,復旦大學“985”國家哲學社科創新基地項目。
2、萬物一體——泰州學派思想新探,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
3、日本陽明學研究五十年,日本住友財團資助項目。
4、明末清初“功過格”運動的思想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吳震代表性著作

吳震專著

《<傳習錄>精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
《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
《羅汝芳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此書又於2011年再版。
王陽明著述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明末知識界講學活動系年(1522-1602)》,北京:學林出版社,2003年。
陽明後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聶豹、羅洪先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此書又於2011年再版。
《傳習錄一百句》,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吳震編著及譯作

《王畿集》,吳震(校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思想與文獻——日本學者宋明理學研究》,吳震(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宋代新儒學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學為中心》,吳震(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朱熹<家禮>實證研究》,吾妻重二(著),吳震主編(吳震等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比較思想論》,中村元(著),吳震(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吳震代表性論文

吳震中文

1、《德川日本心學運動中的中國因素——兼談儒學日本化》,載《中華文化論叢》,2013年2月。
2、《中國思想史上的“聖人”概念》,載《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
3、《東亞儒學芻議——以普遍性、特殊性為主》,載《中國學術》第31輯,2012年。
4、《鬼神以祭祀而言——關於朱子鬼神觀的若干問題》,載《哲學分析》,2012年第5期。
5、《宋代政治思想史上的“皇極”解釋——以朱熹<皇極辨>為中心》,載《復旦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6期。
6、《雲起社與17世紀福建鄉紳的勸善活動》,載《雲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5期。
7、《德福之道——關於儒學宗教性問題的一項考察》,載《船山學刊》,2012年第4期。
8、《論顏茂猷的情善性近説》,載《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
9、《陽明心學與勸善運動》,載《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1年第1期。
10、《中國善書在東亞的多元形態——從區域史的觀點看》,載《復旦學報》(社科版),2011年第5期。
11、《略論朱熹“敬論”》,載《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第1期。
12、《試説“東亞儒學”何以必要——從子安宣邦、黃俊杰的相關論述説起》,載《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1年第5期。
13、《朱子心論試析》,載《儒家文化研究》(心性論研究專號),第4輯,2011年。
14、《明末清初地方儒者的宗教關懷》,載《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15、《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處》,載《哲學門》總第22輯,2010年。
16、《木主考——到朱子學為止》,吾妻重二著,吳震譯,載《雲南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17、《對“內聖外王”的一種新詮釋——就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而談》,載《國學學刊》2010年第2期。
18、《晚明心學與宗教趨向》,載《雲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3期。
19、《證人社與明季江南士紳的思想動向》,載《中華文史論叢》,2008年1月。
20、《明末清初道德勸善思想溯源》,載《復旦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6期。
21、《論王棟的誠意慎獨之學》,載《哲學門》第17輯,2008年。
22、《王心齋淮南格物説新探》,載《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年第1期。
23、《羅近溪的經典詮釋及其思想史意義——就克己復禮的詮釋而談》,載《復旦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5期。
24、《十六世紀心學家的社會參與——以泰州學派的何心隱為例》,載《雲南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25、《泰州後學顏山農思想緒論》,載《浙江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26、《鄭齊鬥思想緒論》,載《韓國研究論叢》,2005年。
27、《泰州學案芻議》,載《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28、《十六世紀中國儒學思想的近代意涵——以日本學者島田虔次、溝口雄三的相關討論為中心》,載《台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卷第2期,2004年。
29、《評陳來<中國近世思想史研究>》,載《中國學術》第18輯,2004年。
30、《無善無惡——從陽明學到陽明後學》,載《中國學術》第13輯,2003年第1期。
31、《評島田前次<中國思想史研究>》,載《中國學術》第14輯,2003年。
32、《書評:高畑常信:〈宋代湖南學研究〉》,《中國學術》第8輯,2001年。
33、《現成良知——簡述陽明學及其後學的思想展開》,載《中國學術》,2000年。
34、吳震《駁《〈大學問〉來歷説考異》》,載《哲學門》,2000年。
35、《書評:濱口富士雄:〈清代考據學的思想史〉》,《中國學術》第7輯,2000年。
36、《略論儒學的“孔顏樂處”》,載《復旦學報》(社科版),1987年第3期。
37、《試析朱熹哲學中心、性、理的關係》,載《中州學刊》,1986年第4期。
38、《殷周宗教觀的邏輯進程》,載《中國社會科學》,1985年第6期,張持平、吳震合著。
39、《試説“東亞儒學”何以必要》,載《台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8卷第1期(總第15期),2011年。
40、《從政治文化的角度看道學工夫論之特色——有關朱熹工夫論思想的一項新瞭解》,載《社會科學》2013年第8期。
41、《道的“去形上化”——德川日本徂徠學建構政治化儒學的一項嘗試》,載《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
42、《德川日本徂徠學的禮儀制度重建》,載《復旦學報》2013年第6期。
43、《從四個方面略談“東亞儒學”的必要性》,載《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訊》第六卷第二期總第19期,2011年夏。

吳震日文

1、《中國善書在近世日本的流衍及其影響——以中江藤樹的宗教觀為中心》,載日本《白山中國學》通卷19號。平威25年1月20日。2013年。
2、「無善無悪論について―陽明學を中心に」(「中國思想史研究」15、1992年)
3、「王竜渓の道教観―「調息法」を中心に」(「大阪產業大學論集」人文科學編83、1994年)
4、「耿天台論」(「阪南論集」人文・自然科學編30-2、1994年)
5、「銭緒山の思想について―王竜渓・羅念庵を通じて」(「中國思想史研究」19、1996年)
6、「楊慈湖をめぐる陽明學の諸相」(「東方學」97、1999年)
7、「「泰州學案」の諸問題」(「陽明學」16、 2004年)
8、「「宋明」から「明清」への転向―儒學と宗教の関系から見た明清思想の連続性」(「白山中國學」16、2010年)
9、「以“講會”興起“善人”―17世紀東亜文化交渉與福建郷紳的講學活働」(「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3、2010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