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鎧

鎖定
吳鎧(約1491一約1539),字文濟,號石湖,陽穀縣城西關吳南園人。
明正德九年(1514年)進士,初任行人之官,升南道(今南京)監察御使,因父喪守孝未就,期滿後歷任北京道監察御使、福建按察司副使、陝西肅州兵備、陝西布政司、雲南按察使、都察院右僉都御使並巡撫寧夏,有清正之譽,陽穀尊為鄉賢。
吳鎧愛文喜詩,清康熙十二年編《陽穀縣志》,收錄他的《盟台遺響》、《阿井膠泉》、《谷山春曉》、《七級古渡》等詠陽穀名勝古蹟詩多首。其墓在陽穀縣城西南吳南園村西約30米處,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    名
吳鎧
所處時代
明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陽穀縣
出生日期
約1491
逝世日期
約1539
主要作品
《盟台遺響》《阿井膠泉》《谷山春曉》《七級古渡》

吳鎧人物生平

吳鎧生活在明正德嘉靖年間。
吳凱 吳凱
正德九年(1514),吳鎧考中進士,初在行人司任行人之官,掌管傳旨、冊封等事。不久,被任命為南道(今南京)監察御使。
正德十四年(1519)五月,寧王宸濠反,攻下南康、九江,進圍安慶。吳鎧鼎力幫助指揮官制定防守策略。
正德十五年(1520),因父親去世回家守孝。期滿後,改任北京道監察御使。在此期間,他認真履行職責,鞭撻貪官,褒揚清官,政績卓著,被提拔為福建按察司副使,後任陝西肅州兵備。兩年後,升任陝西布政司,不久提升為雲南按察使。
吳凱墓 吳凱墓
嘉靖十六年(1537)四月,調任都察院右僉都御使巡撫寧夏。寧夏,是明朝的邊陲府鎮,每年冬天,黃河封凍時,東蒙古族韃靼,就常常乘夜間越過黃河,侵襲寧夏。吳鎧的前任巡撫,採取設伏兵、築建堡壘等方法進行防禦,都沒有成功。吳鎧任巡撫後,採取斷然措施,委派都指揮使呂仲良修築了鎮河堡,阻斷了韃靼侵襲的路線,安定了地方。吳鎧還非常重視軍民的教育。在位期間,修建了寧夏曆史上有名的“東號”(儒學學生宿舍),選拔軍衞子弟中的優秀者彙集到儒學學宮讀書,為中國傳統文化在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傳播做出了突出貢獻。
嘉靖十八年(1539),吳鎧因過度操勞,卒於任,歸葬原籍,其墓在今縣城西吳南園。

吳鎧人際關係

其曾祖父吳大公原系江西南昌人,明初曾在揚州當過將領,明成祖朱棣即位後,誅殺建文朝文臣武將,吳氏宗族多被殺戮。吳鎧的曾祖父隻身逃亡,避地陽穀,娶妻成家,生四子。次子吳英,時稱隱翁,即吳鎧祖父。鎧父吳澄,字源潔,號坦軒,先入學為生員,後為遼陽(今屬遼寧)地方官署屬員,遇有邊警,乃仗劍從徵,因功授山海倉(今河北秦皇島市)巡檢,後告病歸裏,家居30年,於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去世。

吳鎧主要作品

吳凱資料
吳凱資料(6張)
吳鎧愛文喜詩,清康熙十二年編《陽穀縣志》,收錄他的《盟台遺響》、《阿井膠泉》、《谷山春曉》、《七級古渡》等詠陽穀名勝古蹟詩多首。其墓在陽穀西關。
<阿井膠泉>
“靈源疑出蛟龍窟,
淑氣原從天地貽。
九土所鍾惟上品,
千年制膠豈凡材。
煉砂煮石經濟事,
丹井藥爐亦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