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肇基

鎖定
吳肇基(1881—1917),原名璀光,字翔夫,號吉堂。義烏吳店蕭皇塘人。1903年遊學日本,痛恨清廷腐敗,憤而棄文習武,畢業於日本武備學堂。回國後,為結束封建帝制,建立共和,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積勞過度而英年早逝於任內。
中文名
吳肇基
出生日期
1881年
逝世日期
1917年
畢業院校
日本武備學堂
主要成就
為結束封建帝制,建立共和,立下了汗馬功勞
出生地
義烏吳店蕭皇塘

吳肇基棍棒少年

1881年農曆十月初三的晚上,“哇”一聲嬰兒的啼哭從蕭皇塘村的一所農家大院“十八間”的一間廂房裏傳出。這“十八間”的主人姓吳,名琅琴。此時此刻,他的妻子何氏又給他增添了一個兒子。
吳琅琴祖上世代以務農為生,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到了他的父親吳琳湖這一代,開始不滿足於這種“男耕女織”的生活模式。而是以農為主,另外再做一些小本生意,於是家境日益紅火起來。吳琅琴,子承父業,到他手裏時,已有良田20多畝。
吳琅琴身材魁梧,生性平和,小識陰陽八封,初懂治病方術,經常給人看看風水,治治小痛小病,樂善好施,深得他人敬仰,曾獲義烏縣“一鄉善士”的牌匾。在吳肇基出生以前,他的妻子已為他生了6個兒子,分別為璀成、璀珠、璀精、璀議、璀文、璀武。吳琅琴希望新出生的兒子能光宗耀祖,於是取名為“璀光”。
小璀光的胃口特別大,母親的奶根本不夠他吃,父親便給他僱了個奶孃。小璀光吃得多,長得也快,7個月便能坐會爬,10個月就開始獨立行走。摔倒了,他不喊疼,也不哭鬧,還不要人扶,堅持要自己爬起來。到三四歲,就經常拿很小木棍跟在幾個哥哥後面,喊“衝啊”、“殺啊”!到五六歲時,長得比村裏其他同齡人高大,每次玩打仗的遊戲,總是衝在最前面。小璀光成了蕭皇塘的“孩子王”。

吳肇基熱血男兒

吳琅琴既然對小璀光寄於厚望,就不能不讓他讀書。1887年,小璀光長到7歲,父親為他取了個學名叫肇基,把他送到義烏書院讀書。當時的義烏書院不過是個啓蒙館。全院僅一個班級,先生教他們《四書》、《五經》。天資聰明的吳肇基很得先生寵愛,寫字、背書、對對子,在全班同學中是一個佼佼者。當時,國家政局動亂,百姓塗炭,家境日趨困難。吳肇基在家幫父親乾點活,空餘時間讀點書。家無藏書,就到別人家去借。一次,他借到一本兵書,如獲至寶,每每看得入神。15歲時,父親幫他找到生計,到金華鞋塘鎮販田洪當起了教書先生,一教就是三年。在這期間,他結識了金華的反清首領——金華“龍華會”會首張恭。
在張恭等人的影響下,吳肇基的反清思想從朦朧趨向明朗,從幼稚走向成熟。一次,他對友人説:“大丈夫當奮難以策功業,安能雌伏鄉間以温飽終其身耶。”吳肇基報國心切,但又苦於無報國之能,於是產生了出國留學的念頭。但一個農家子弟,出國留學談何容易?後蒙嫁到金華長塘徐的姑媽幫忙,資助他2000塊銀元,吳肇基終於在1903年東渡扶桑留學,同去的有楊身、蔡鍔等人。在日本留學期間,他一邊關心國內局勢,一邊發憤讀書。1906年,吳肇基返回祖國。

吳肇基馳騁沙場

吳肇基回國後,任浙江弁目學堂教習官,復任新軍八十二標隊官。爾後,兩次赴義烏招募新兵800餘名,建立了“義烏營”,並親自訓練。據載,吳肇基練兵,“習戚繼光兵法,練陳玉成戰法”。同年吳肇基受張恭指派,赴紹興,聯絡陶成章、徐錫麟、秋瑾,加入“光復會”。此後,吳肇基所部新軍為“光復軍”的一部分。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武昌起義一聲炮響,浙軍響應。浙江新軍以童葆喧為司令,朱瑞、顧乃斌為八十一、八十二標標統。吳肇基任八十二標營管帶。1911年11月4日半夜,浙江新軍以“獨立”為口令,發動起義。新軍毀清巡撫衙門,佔領清軍械所,八十二標兵士又活捉清巡撫增韞。5日,杭州光復。7日,浙江軍政府成立。面對南方如火如荼的反清烈火,清廷派袁世凱鎮壓。袁世凱命江蘇總督張人俊、“辮子軍”首領張勳及統領王有宏等調三萬士兵堅守南京,以圖南下。江蘇新軍第九鎮(師)統制徐紹禎敗退鎮江,上海都督陳其美(又名陳英士)倡組“江浙聯軍連”,浙江以三千兵組成“援寧支隊”(混成旅)。吳肇基率“義烏營”到達鎮江,與江蘇新軍會合後,奉命擔任主攻。11月24日,攻克烏龍、幕府兩山。次日,8000名清兵出城突擊。浙軍迎戰,斃清兵統領王有宏,餘退守城內。30日,吳肇基率部強攻太平門,身先士卒,攻入城中,清兵潰退徐淮,南京光復。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孫中山受任臨時大總統。大總統令,浙“援寧支隊”擴編為第六師,吳肇基升任師部一等副官,被授於“光復南京紀念章”一枚,後又升為二十一團中校副團長,大總統獎給金質“四等文虎章”一枚。第六師回浙後,為防北洋軍南下,設嘉湖鎮守使,吳肇基出任嘉湖總兵站站長。1915年任“講武堂”區隊長,教授韜略兵法。因教練有方,功勞卓著,大總統又獎給“二等銀質獎章”一枚。吳肇基因精通戚繼光兵法,有選兵、帶兵、練兵、用兵之能,征戰10年,每戰必勝。
袁世凱擔任大總統後,派人刺殺革命黨人宋教仁、陳英士,並在浙江革命軍中找到代理人朱瑞,後又刺殺王金民。1915年12月,蔡鍔在雲南首發護國戰爭第一槍,浙江第六師改為護國軍。1916年6月,吳肇基被電召回杭參與籌劃軍務兼督待事宜。次年,吳肇基晉升為步兵二十一團上校團長。後因憂國優民每每愁思不展,食少事繁,積勞成疾,於1917年1月7日謝世,年僅36歲。殯葬之日,師長童葆暄涕淚致祭,各級官員都親自前來悼念。由浙江督軍呂公望所書“柳營望重”的牌匾,秋瑾、張恭、王金髮、童葆暄、呂公望等人給他的書信14封,他自己生前的遺物與遺作及楊竣所寫的吳肇基傳記,隨同遺體一起送回義烏老家蕭皇塘。按他生前遺願,長眠於故鄉的土地上。 [1] 
參考資料
  • 1.    吳肇基  .義烏名人 -- “中國義烏”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