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耕民

鎖定
吳耕民(1896—1991),原名潤蒼,後改潤蒼為字,浙江省紹興府餘姚縣孝義鄉吳家路東溜場(今屬寧波慈溪周巷鎮)人。著名園藝學家、園藝教育家。中國近代園藝事業的奠基人之一。畢生致力於園藝教育,參加創建我國首批高等院校園藝系,培養了我國幾代園藝人才。他運用近代園藝科學知識,調查整理我國果、蔬生產經驗,傳播國內外園藝良種和栽培技術。他對中國温帶及亞熱帶果樹的栽培造詣深厚,果樹修剪的理論與技術尤為突出。一生著作甚豐,著有《果樹園藝通論》、《中國蔬菜栽培學》、《果樹修剪學》等。他是中國園藝學會成立發起人之一。
中文名
吳耕民
別    名
吳潤蒼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6年3月17日
逝世日期
1991年11月4日
畢業院校
北京農業專門學校
職    業
園藝學家
主要成就
中國園藝學科奠基人
著名果樹園藝學家
出生地
浙江省餘姚縣
代表作品
《菜園經營法》《果樹園藝學》《蔬菜園藝學》《果樹修剪學》

吳耕民人物履歷

吳耕民 吳耕民
吳耕民,原名仁昌,字潤蒼。1896年3月17日生於浙江省餘姚縣孝義鄉。該地歷來為浙江省重要產棉區,他自幼參加摘棉勞動,培養了熱愛田間勞動的興趣。1910年他考入紹興府中學堂,曾受教於魯迅先生,學習博物、生理衞生等課程,獲得了動植物知識。由於中學得名師教導,自己又勤奮努力,因而成績優異,不但中文水平高,並能用英文記日記和閲讀科技書籍。
1914年吳耕民投考北京農業專門學校,考試成績名冠榜首。入學後改名耕民,以示學農的決心。在當時廢科舉、創新學之際,知識分子多重政法、經濟、理工而輕視農業,吳耕民立志學農,實屬難能可貴。他在北京農業專門學校農科學習期間,因成績優異,而獲得獎學金。
1917年6月畢業後由母校推薦,經教育部部試合格,選派去日本留學。1917年12月到日本靜崗縣興津園藝試驗場當研究生(當時該場的外國留學生通稱研究生,不授予學位),學習果樹和蔬菜栽培,併兼學果蔬加工和貯藏。該場注重理論與實際結合,每天上午授課2小時,其餘6小時為實地操作。這段時間的學習為他掌握近代園藝知識奠定了基礎。1920年回國後,在東南大學、金陵大學任教,擔任園藝學科大部分課程的講課、實習和講義編寫任務。
1927年起,歷任浙江大學副教授、教授、園藝系主任等職。1929年4月至1930年5月由浙江大學派遣赴歐洲考察園藝,足跡遍及英、德、法、比利時、瑞士等國。
1929年春,由吳耕民、林汝瑤、胡昌熾、章文才等人發起,成立了中國園藝學會。吳耕民任出版委員。同年10月,吳耕民、範肖巖、蔣芸生、林汝瑤等在杭州筧橋第二農場創建浙大園藝學會,開展了學術演講、編寫園藝叢書、調查總結浙江園藝生產技術等活動。
1937年他創建浙江省園藝試驗場,自任場長,以研究柑桔為主。這是中國最早的柑桔研究單位之一,開辦時,除栽植黃岩的柑桔如早桔、本地早、槾等外,並栽種了温州蜜柑、臍橙和伏令夏橙等。其後因抗戰避亂遂轉至廣西大學任教授。
1943年夏,經農科高等教育院校教授選舉提名,由教育部審查通過,任部聘教授,同時仍在浙江大學農學院任教。1952年全國大專院校院系調整後在浙江農學院、浙江農業大學任教,直至1987年退休。
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逝於杭州。是中國園藝科學奠基者之一,參加創建國內首批高級園藝機構,畢生從事園藝學研究和教育,造就人才眾多。於中國温帶和亞熱帶果樹栽培、品種分類及蔬菜栽培等均有深入研究,尤長果樹修剪學,先後調查研究中國果蔬品種資源,選引國外園藝良種和栽培技術。發表、出版專著、論文、譯著1000餘萬字,著有《菜園經營法》、《果樹園藝學》、《蔬菜園藝學》、《果樹修剪學》、《果樹栽培學》、《中國温帶果樹分類學》等。

吳耕民人物軼事

求學時期
吳耕民,號潤蒼,1896年3月17日出生於慈溪市精忠、鄉東溜場一個小商家庭。從七歲開始上學,經私塾和小學共8年,15歲考入紹興府中學堂(後改為紹興第五中學),當時由魯迅先生講授博物(動、植物)課,引起他對農業的愛好。1913年冬離開該校,一心想去學農,至1914年見報上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招生廣告,後赴上海應考,錄取後遂得以完成生平志願,立志學農,改名耕民。
當時中國正在廢科舉辦學堂,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僅北農一所,且成立不過一年,僅分農、林兩科,因此有關農業課程所學甚多,廣而不深。由於他勤奮好學,成績優異,從入學至畢業考試均列全班第一。1917年畢業後,即由原校推薦,經當時教育部考試合格後,派遣至日本興津園藝試驗場當三年研習生(1917—1920),學習果樹、蔬菜、花卉栽培及貯藏加工等,與日本著名果樹學家高橋鬱郎、田中諭一郎(博士)等先後同學。
任教期間
1920年學成回國,回母校任農場實習課教員一年。1921年春至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農科任教,同年夏,南高師改組為國立東南大學,在農科下設立中國第一個高等院校園藝系,任副教授兼系主任達6年久。主講果樹園藝、蔬菜園藝、花卉園藝以及普通園藝、促成栽培等課程,在此期間曾在金陵大學園藝系兼課,教蔬菜園藝等。1927春,轉至浙江,參加籌備國立浙江大學(初名為第三中山大學)農學院,成立園藝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29年春由浙江大學派赴歐洲考察園藝,足跡遍及英、法、德、比、瑞等國。翌年回國仍回校任原職。1933年秋離開浙江大學任青島農林事務所特約研究員。1934年去山東大學農學院創建園藝系任系主任兼教授。1935年轉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建立園藝系任系主任兼教授。1937年5月轉任浙江省園藝改良場場長(即今浙江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兼浙江省農業推廣委員會主任,其後因抗戰轉至廣西大學任教授至1939年仍回到浙江大學農學院(其時在廣西宜山)任園藝系主任兼教授¨943年夏經農科高等院校教授選舉提名,並由舊教育部學術委員會審查通過,與蘇步青教授一起被教育部聘為教授。抗日戰爭勝利後,隨學校復員回到杭州工作,直至全國解放。1939—1949年期間曾在金陵大學、中央大學、雲南大學,南通學院兼課講學。
全國解放以後,學校經多次改組易名,仍一直在原校即現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任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浙江大學農學院獨立成立浙江農學院,原中央大學、金陵大學以及安徽大學農學院園藝系併入,才卸去園藝系主任之職,專任果樹栽培學教授。1956年被評為一級教授。1957年被選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1981年被選為浙江省園藝學會名譽理事長;1986年被選為第四屆全國園藝學會名譽理事長;1963年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77被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特邀委員。1986年1月24日,當其91歲高齡時,實現了他畢生的追求,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87年5月退休,1991年11月病逝,享年95歲。
愛國表現
吳師是一位經歷新舊幾個不同時代的人,他早在1910年在紹興府中學堂時,就效法魯迅,帶頭剪辨以示抗清決心。翌年辛亥革命後參加保安宣傳隊,由魯迅先生。i旨揮每天上街宣傳、安定人心。:在留學日本期間他看到中國人民深受帝國主義的歧視,激起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五四運動爆發後他專程回國,在家鄉參加運動,親身登台演説,宣傳反對帝國主義及封建主義。在舊社會,他出污泥而不染,不願去做官,寧可過清貧的教師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他熱愛中國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即使在1957年以後的極左錯誤思潮影響下,受到了批判鬥爭,千年動亂期間遭受殘酷的迫害等情況下,他仍深信黨的英明偉大,終有一天會弄清是非,恢復真理,粉碎“四人幫”以後,他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堅決擁護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他非常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加有關的政治生活。
培養的園藝人才
吳師是中國近代園藝科學和園藝教育事業的奠基人之一,終身執教達七十多個春秋,自1921年至1937年先後創建4所農業院校的園藝系和1個研究所,為祖國培養了大批的園藝人才,如曾勉(教授,曾任中國農科院柑桔所第一任所長)、章恢志(華中農大教授)、譚其猛(瀋陽農大教授)李曙軒、沈德緒(浙江農業大學教授)、蔣聰強、李育農(西南農大教授)、孫筱祥(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陳杭(北京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蔡政模(台灣大學教授)、彭昌枯(台灣中貿大學教授)、鬱宗雄(台灣鳳仙園藝場高級研究員)。解放後還有一大批學生,堪稱桃李滿天下。由於他好為伯樂。因而他的許多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名聞國內外。
編寫教材
吳師知識廣博,園藝學術造詣尤深,通曉英、日、法三國文字,主編和編著了大量教材。他早年編寫的《蔬菜園藝學》是中國最早的園藝教科書。據不完全統計他的專著有23部、論文34篇,共計1千萬字以上。即使在退休後九十高齡時仍每天寫作,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蔬菜栽培學》、《果樹修剪學》、《棗、慄、柿栽培》、《中國温帶果樹分類學》、《鑷日英*漢農林園藝詞彙》,《中國温帶落葉果樹栽培學》等,許多著作成為農業院校園藝學科的主要參考書,它作為傳播園藝知識、總結祖國園藝技術經驗中起了重大作用。
園藝教育科研工作
吳師長期從事園藝教育科研工作,理論聯繫實際,在他工作所到之處作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選引了許多國內外良種並推廣了許多新技米,如中國現用的温牀,最早於1921年在南京東南大學成貿街農場,是根據日本興津園藝試驗場模式建造的。1920年他從日本回國後,帶回各種果樹品種苗木,均送給杭州五雲山果園即今錢江果園。如梨有傳十郎、二宮白、黃密(今村夏)、明月、廿世紀、菊水、今村秋、晚三吉;桃有各種水蜜桃;柿有富有、次郎等。有的成為主要外銷品種,如西湖蜜梨等。1921—1226年在東南大學任教期間自法國等地引入大批花卉,並逐個加以定名,如“仙客來”、“矮牽牛”、“福祿考”、“大理花”、“毛地黃”、荷包花等都是由他首次定名。1937年,在黃岩辦浙江園藝改良場,自日本引進温州蜜柑宮川、龜井、尾張、松木,大長等植後成績甚佳,現已傳遍南方各地。在西北農專創建園藝系時建立了園藝場。引進大批果、蔬、花木優良品種,現西北已成為中國蘋果生產基地,其他如甘藍、番茄、革莓等是1921—1926年在東南大學引種試種推廣。他重視實踐,重視調查研究,寫了許多調查報告,成為中國園藝科學總結、經驗的典範,全國聞名的浙大長蘿蔔,就是他在解放初從杭州市郊農家選出,現已傳遍全國成為著名的良種。

吳耕民社會評價

吳師,生勤奮好學,治學嚴謹,待人誠懇,誨人不倦,他經常指導中青年教師,傳授治學方法和外文翻譯,不辭辛勞地為他們審閲書稿,為培養人才傾注了畢生的心血,他的學生都讚頌他是教師的楷模。
吳師長期以來,生活很有規律,不染煙酒,節制飲食,早睡早起,堅持體育鍛煉,心胸開闊,遇事豁達,取得了長壽的成效。在九十二高齡時,他還以“唯有鞠躬盡我瘁,聊效獻曝樂餘歲”來勉勵自己,仍堅持每天寫作,為祖國四化事業發揮餘熱。今天在他誕生100週年之際我們緬懷吳師光輝的一生,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學習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學習他無私奉獻的‘精神,繼承和發揚他的優秀品德,振奮精神,把浙江農業大學辦成一流的社會主義農業大學,建設好園藝學科,為加快中國四化建設而努力奮鬥。
1995年3月17日(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網站)

吳耕民貢獻

高等園藝教育的開拓者
中國近代最早的園藝教育機構是1912年成立的江蘇省立蘇州農校園藝科。直至1921年以前成立的三所園藝學校均屬於中等學校。1921年,東南大學創辦了中國最早的高等學校園藝系,吳耕民是該系的主要骨幹教師。任職5年中,他先後擔任了園藝系5門專業主課——果樹園藝、蔬菜園藝、花卉園藝、蔬菜促成栽培、普通園藝的講授和實習任務。他以日本資料為藍本,參照中國實際,編寫了果樹、蔬菜、蔬菜不時栽培、普通園藝等4本講義。吳耕民雖未學過花卉,但為了講授此課,於1921年向法國費赫莫漢(Vilmorin)種苗公司購進該公司全套草本和木本花卉種子,按種子袋上説明,播種栽培,親自管理,經觀察調查後,於1923年開設花卉園藝課,並編寫了講義。此外,對造園學也提供了翻譯的日文材料。這5本自行編寫的講義,為中國高等園藝學教材建設奠定了基礎。吳耕民用他所編著的蔬菜園藝教材替換了美國學者漢考克(Hencock)在金陵大學農科兼課時所講授的蔬菜園藝講義。1921年暑期,全國中等園藝學校教師和園藝研究人員集中在東南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業務培訓,所用果樹園藝、蔬菜園藝、花卉園藝和觀賞樹木的教材均由吳耕民編寫。他為創建中國第一所高等學校園藝系作出了巨大貢獻。
1927~1933年,吳耕民在浙江大學農學院任教6年期間,開闢了大面積果園,作為實習、良種引選和推廣基地。1934年他還協助籌建山東大學農學院園藝系;1935年受南京國民黨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的邀請,任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園藝系教授兼系主任和園藝場場長及附設高等職業學校校長。他到任後隨即從山東、浙江等省擇優聘請教師、技術人員和技工,並開闢果園約200畝、菜圃百餘畝、苗圃400餘畝,作為教學實習之用,很快就使學校教學條件的面貌煥然一新。
吳耕民在教學中理論聯繫實際,強調“學習除口到、眼到、心到外,還要手到、足到。所謂手到是練習實踐,足到是多作實地考察。”他十分重視現場教學,常常親自帶領學生實習。他尤其擅長於果樹修剪,對桃、梨、葡萄等的短截和疏枝兩種修剪方法操作熟練,得心應手,通過現場教學,使學生能很快掌握修剪技術。
他堅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觀點,自視知識有限,認為自己之所以出名,主要是時代造成的。他常謙虛地説,“我只做了一些農業園藝科學的開端工作”。他寄厚望於青年,鼓勵他們努力學習,接好園藝科技事業的班。
70年來,吳耕民無私地貢獻了他的全部知識,培養了大批高級園藝人才,有的已成為中外著名的園藝科學家。他教書育人的風貌,深刻留在學生們的心目中。
重視實地調查研究科學總結羣眾經驗
吳耕民一貫重視生產實踐,並運用近代園藝科學知識去分析總結中國果樹、蔬菜生產經驗,足跡遍及遼、冀、魯、豫、陝、蘇、浙、皖、贛、雲、貴、川、粵、桂、京、滬等地。1934至1956年間,對山東青島果樹、德州西瓜、益都甜瓜、肥城桃、萊陽梨,陝西邠縣(現名彬縣)梨,河南靈寶棗,雲、貴兩省梨,貴州湄潭核桃、李,尤其對中國特產蔬菜如大白菜、榨菜、芥菜、莧菜、蘿蔔、涼薯、蓮藕、茭白、竹筍、蒲菜、荸薺、菱、大葱等作了開創性的調查研究。如山東肥城佛桃,雲南呈貢寶珠梨,貴州湄潭金蓋梨、青脆李、大柿花、薄核桃、綿核桃,河南靈寶鈴棗、長棗、圓棗,浙江杭州早竹筍、尖興青筍、遲花蘿蔔、浙大長蘿蔔、杼子蠶茭、象芽茭、杼子茭等果、蔬品種及其生產經驗都是吳耕民首先進行詳細記載和報道的。對某些果品的生產技術還提出了獨特的見解,例如1934年他評議肥城桃異地栽培變質的觀點時,認為,在附近和條件相似地區可以栽培,到1990年,這一論斷已被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系羅新出的“肥城桃異地栽培”的科研成果所證實。1987年,吳耕民首先根據浙江省玉環、温嶺一帶所產的高橙(又名玉橙)的性狀極似葡萄柚,認定其栽培歷史要比巴巴多斯島的葡萄柚早183年以上,且葡萄柚為柚和橙的雜種。因為巴巴多斯島於1707年才開始引種柚子,該地所產葡萄柚最早也不會早於1707年。據此,他認為浙江南部是葡萄柚的原產地,以後才傳播到世界各地。抗日戰爭期間,他在貴州湄潭還進行了許多生產試驗,如甘薯多收栽培試驗、洋葱栽培法之研究、涼薯留種試驗、豌豆週年供應栽培試驗、多種根菜產量比較試驗等。這些試驗結果對提高當地蔬菜栽培技術水平和改善蔬菜供應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如甘薯原在湄潭畝產僅約500公斤,吳耕民通過調查研究,抓住施肥和扦插兩個環節,開展田間試驗,採取扦插前畝施草木灰和菜餅,進行温牀育苗,改斜插為水平插,使畝產量增至2232公斤。又如,洋葱採用合理密植,每畝栽苗由1.2萬株提高到2萬株,產量提高33%,畝產達2672公斤,並使洋葱在當地獲得首次試種成功,並很快推廣種植。
積極傳播園藝良種推廣栽培技術
吳耕民工作所到之處,均選引推廣了許多國內外園藝植物良種和栽培技術。1919年冬,吳耕民在日本興津園藝試驗場學習期滿,將該場贈送的果樹優良品種各5株(其中包括柑桔、柿、桃、葡萄、枇杷等),由他的同學葛敬應託運至杭州五雲農場(即現在杭州市錢江果園)試種,栽培技術全部採用興津園藝場的方法,從而使日本果樹優良品種和技術傳播到杭州一帶。至今聞名港、澳和加拿大超級市場的浙江名牌果品——杭州蜜梨,即為當初吳耕民引入的日本菊水梨。浙江農業大學70年代選出的著名梨新品種——黃花,其母本即為吳耕民當時引進的今村夏梨(該品種後改名黃蜜)。中國梨樹疏刪修剪技術也源自五雲農場‘明月’和‘青久’兩品種所應用的日本梨修剪技術。1921年南京東南大學成賢街農場的蔬菜温牀,是他根據日本興津園藝試驗場的木框温牀仿製而成的。這是中國最早的蔬菜温牀。同年,他向法國費赫莫漢公司購買花卉種子,親自在東南大學園藝場栽種後,採種推廣,使許多歐洲花卉首次在中國傳播,其中許多花名如矮牽牛(Petunia)、福祿考(Phlox)、仙客來(Cyclamen)、撒本乃利(Saponaria)、古代稀(Godetia)、大麗花(Dahlia)、毛地黃(Digitalis)、荷包花(Calceolaria)等都是由他翻譯定名的,並一直沿用至今。
1924年7月,吳耕民和王舜成、葛敬中、胡昌熾、陸費執等人主持《改良推廣江蘇省園藝計劃》。當時在東南大學園藝場設立總場,並在蘇州農校內設分場。改良計劃有三點:⑴徵集江蘇省優良品種,擇優繁殖,以事推廣;⑵徵集國內優良品種,擇其風土適宜者加以推廣;⑶羅致海外種苗,擇其優良豐產品種,驗其是否適合本省風土,然後繁殖推廣。由此,當時東南大學農科收集了果樹400餘種,蔬菜200餘種及許多花卉。金陵大學農科也收集了果樹140餘種。這些科研工作對豐富江蘇省和中國園藝品種資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5年吳耕民在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任教時,看到當地經濟和農業生產落後,果、蔬、花木極少,人民常無菜可食,僅以辣椒、鹽、醬油、醋佐餐,他千方百計地自日本和山東各處購來果苗(蘋果、梨、桃、柿、葡萄)1.3萬株,以及山東大白菜、番茄等各種蔬菜和觀賞樹木和花卉的優良品種,並請山東園藝技工栽培示範,在三道原建菜圃約100畝,二道原建果園約200畝,法熹寺建園藝苗圃400畝,並在校園內佈置花卉,多餘果苗栽於陝西省三原縣鬥口農場。這些國內外引來的園藝植物在當地試種成功,如今已在西北各省推廣,其中蘋果已在陝、甘、寧、晉等省高原地帶“落户”。這些地區至今已成為中國優質蘋果生產基地,產品遠銷國內外。
現在浙江省栽培的番茄、洋葱、甘藍、花椰菜、山東大白菜、榨菜等均由他從國內外引種試種成功,現已成為當地菜場的大宗蔬菜。其中,榨菜就是他在抗戰勝利後,從湄潭帶來榨菜的原種——菱角菜的種子,在杭州試種並製成榨菜,以後利用冬季水田栽種。當地將這種榨菜率先採用精製小包裝,深受消費者歡迎,現已在浙江全省特別是餘姚、慈溪兩縣推廣,成為浙江名產。全國聞名的‘浙大長’蘿蔔,是吳耕民於1949年從杭州市郊區古蕩農家選取的蘿蔔,經系統選育而成為大而長的豐產品種,從1954年起已推廣到全國各省及朝鮮等鄰國。中國當前栽培的柑桔——温州蜜柑的不少品系,也是他在1937年創辦浙江省園藝試驗場時,從日本引種來的。吳耕民為引進果蔬良種和技術,改善中國人民果蔬供應以及綠化環境做出了不少重要貢獻。
終身執筆為園藝學留下寶貴財富
吳耕民博聞強憶,通曉日、英、法三國文字,漢文流暢,長於寫作。他根據調查研究的心得體會,參考中、日、歐美等國資料,聯繫中國實際編寫了很多專著和論文。據不完全統計,已出版著作35本,論文38篇,以及許多科普文章和多篇譯文,約1000餘萬字。其中重要的有《中國蔬菜栽培學》、《果樹修剪學》、《果樹園藝通論》、《中國温帶果樹分類學》、《木本食用油料作物栽培》、《日英漢農林園藝詞彙》等,其中《柑桔修剪的理論和技術》獲1983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中國蔬菜栽培學》已成為美國和日本等國主要圖書館的藏書。此外,他還提出了許多生產建議,如《廣西省果樹栽培發展芻議》、《山東省園藝改進芻議》、《中國主要果樹之經濟栽培區域》、《擴建杭州風景區的幾點建議》等,這些建議也都具有實際指導意義。他還編寫了不少科普文章,如《祖國的蔬菜》、《中國的果樹》、《果樹栽培講話》等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落實了知識分子政策,他極為感動,雖年事已高,視力、聽力和記憶力也都日漸衰退,但依然振奮精神,決心繼續為祖國四化大業添磚加瓦,在短短的10年中,又出版了4部專著計334萬字,成為他一生中寫作出版最多的10年。至1989年他又先後完成了《中國温帶落葉果樹栽培學》和《温州蜜柑診斷栽培技術》兩本書稿,約計90萬字。
吳耕民在長達70餘年的學術生涯中,嘔心瀝血,辛勤耕耘,以畢生全部精力奉獻給了祖國的園藝教育事業,為中國園藝科學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1991年11月4日,他走完了95歲的人生歷程。他的業績和教書育人的風貌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專家略傳》,作者:吳光林)

吳耕民人物經歷

1896年3月17日 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孝義鄉(現慈溪市精忠鄉)。
1917年 畢業於北京農業專門學校農科。
1917—1920年 在日本興津園藝試驗場學習。
1920年 任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教員。
1921—1927年 任東南大學副教授,並在金陵大學農科兼課。
1927—1933年 任浙江大學副教授、教授,兼園藝系主任。
1933年 任山東省青島農林事務所特約研究員。
1934年 任山東大學教授。
1935—1937年 任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教授,兼園藝系主任、園藝場場長。
1937年 任浙江省園藝試驗場場長兼浙江省農業推廣委員會主任、技正。
1938年 任江西農學院技正,後任廣西大學教授。
1939—1952年 任浙江大學教授,兼園藝系主任,並在中央大學、雲南大學、南通農學院兼課。
1943—1949年 任重慶國民政府教育部部聘教授、農業部顧問。
1952—1960年 任浙江農學院園藝系教授(1956年被教育部定為一級教授)。
1957—1984年 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1960—1987年 任浙江農業大學教授。
1981年  當選為中國園藝學會第四屆名譽理事長。
1990年  當選為全國柑桔協會名譽理事長。
1991年11月4日 病逝於浙江杭州

吳耕民著作

《蔬菜園藝學》
《中國蔬菜栽培學》
《果樹修剪學》
《棗、慄、柿栽培》
《中國温帶果樹分類學》
《日英漢農林園藝詞彙》
《中國温帶落葉果樹栽培學》

吳耕民後世紀念

吳耕民紀念館 吳耕民紀念館
吳耕民紀念館位於慈溪市周巷鎮環城北路,佔地面積十畝,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於2001年7月28日正式落成開放。
吳耕民紀念館是為紀念鄉賢、我國近代園藝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吳耕民先生,由周巷鎮投資280萬元建成的。紀念館仿江南園林建築,由仰賢樓、勤耕廳以及蓮池、曲廊、涼亭組成。仰賢樓內陳列吳耕民部分著作及遺物共300多件,包括著作、文物、圖片、書畫、史料、遺物等,並有半身銅像一座供人瞻仰。紀念館由薛駒題寫館名,浙江大學黨委書記張浚生、校長潘雲鶴分別題寫匾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