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碭

鎖定
吳碭(dàng),字叔山,南海揭陽人(今廣東揭陽),東漢末年官員。
建安年間(196—219年)舉孝廉,後為長沙郡安成(今江西安福)長。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攻取長沙三郡,吳碭於攸縣起兵抵抗以響應關羽,並堅拒魯肅的招降,後城破突圍而出,歸隱鄉里。
他也是潮汕地區古代史上第一位通過地方推薦,朝廷核審授官的優秀人物。
本    名
吳碭
叔山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南海揭陽
人物生平
東漢末建安年間(196—219年),吳碭被舉為孝廉,任長沙郡安成縣長,隸屬關羽管轄,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劉備兩家就荊州歸屬爆發衝突,昭信中郎將呂岱督率孫茂等十將,配合呂蒙進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吳碭會同安成、攸縣、永新、茶陵四縣的官吏一道進入陰山城聚兵抵抗,遭到呂岱圍攻後投降。 [1] 
呂岱回長沙後不久,吳碭聯合醴陵的中郎將袁龍再度反亂,佔據攸縣(今湖南攸縣)以響應關羽,孫權派遣橫江將軍魯肅攻打攸縣,吳碭説:“我受天子之命管理此地,只知有漢,不知有吳。”拒絕了魯肅的招降,不久城陷,吳碭突圍而出,奔歸故里。 [2] 
後孫權統有交廣,交州刺史步騭認為吳碭是忠義之人,沒有怪罪他,吳碭終身沒有再出仕。 [2] 
一説吳碭回到揭陽後,聯合同鄉曾夏,聚兵數千人,繼續抗拒孫吳二十餘年,直至赤烏年間(238-251年)南海太守鍾離牧勸説其“勿徒苦生靈”,吳碭、曾夏才罷兵息事。 [3]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六十》:“建安二十年,督孫茂等十將從取長沙三郡。又安成、攸、永新、茶陵四縣吏共入陰山城,合眾拒岱,岱攻圍,即降,三郡克定。權留岱鎮長沙。安成長吳碭及中郎將袁龍等首尾關羽,復為反亂。碭據攸縣,龍在醴陵。權遣橫江將軍魯肅攻攸,碭得突走。”
  • 2.    《百越先賢志》:吳碭,字叔山,掲陽人。漢末察孝亷,為安成長。孫權使呂岱取長沙郡,碭據縣以拒之,權遣魯肅攻圍,碭突去,曰:“碭受天子命為長,知有漢,不知有吳也。”後權統有交廣,遣歩隲為交州刺史,義碭而不見責,碭亦不復仕。
  • 3.    《孫吳時揭陽的吳碭拒吳》  .中國知網.1993年04月[引用日期201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