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

鎖定
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是三國時期的犀皮漆器,1984年出土於安徽馬鞍山市雨山東吳名將右軍師左大司馬朱然墓,現收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 
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高2.4釐米,長9.6釐米,寬5.6釐米,圓口、平底,雙耳為半月形。杯口沿和杯耳鑲鎏金銅釦,耳杯胎體為皮胎,正面髹黑漆,背面紋飾以黑、紅、黃三色相間,表面光滑,形成的花紋自然流暢,如行雲流水,勻稱而富有變化。 [2] 
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犀皮漆器實物,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2013年8月19日,國家文物局將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1] 
中文名
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
館藏地點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所屬年代
三國(吳)
出土地點
安徽馬鞍山三國吳朱然墓
文物類型
犀皮漆器
文物級別
國家級文物

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文物歷史

1984年, 出土於安徽馬鞍山市雨山東吳名將右軍師左大司馬朱然墓。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 

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文物特徵

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高2.4釐米,長9.6釐米,寬5.6釐米,圓口、平底,雙耳為半月形。杯口沿和杯耳鑲鎏金銅釦,耳杯胎體為皮胎,正面髹黑漆,背面紋飾以黑、紅、黃三色相間,表面光滑,形成的花紋自然流暢,如行雲流水,勻稱而富有變化。 [2] 

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製作技巧

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漆色、紋飾的特點,表明它們是一種新的髹飾技法的產物,古時稱作犀皮漆器。據鑑定,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身屬“黑麪中真地片雲斑犀皮”技法。犀皮漆器,是利用顏色和層次的變化,來達到彷彿是行雲流水的自然景色,它與人工設色的圖案或描繪的物象截然不同。明人黃成《髹飾錄》稱“犀皮,或作西皮,或犀毗。又有片雲、花、松諸斑,近有紅面者,以光滑為美。”他描繪的犀皮漆器,其特點是漆面光潔滑潤,不同漆色自然形成猶如片雲、圓花、松鱗一樣的花紋。可見犀皮漆器的表面是需要精心打磨的。這兩件耳杯的髹漆藝技法與上述黃氏所説十分吻合。 [2]  [3] 

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文物價值

犀皮漆作為中國傳統漆藝中最頂級且存世作品最少的裝飾技藝,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瑰寶。犀皮漆器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關於犀皮漆器產生的年代,以往認為是唐代或稍早的時候,這是因為在古代典籍中最早論及犀皮漆器的是晚唐的趙璘。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是迄今所發現的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的犀皮漆器實物,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它的發現使犀皮漆器出現的時間早於史料記載近600年。 [2]  [4] 

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出土環境

朱然墓 朱然墓
朱然墓位於馬鞍山市市區南部的雨山鄉安民村林場境內,1984年發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馬鞍山市文物普查隊對墓葬進行了發掘。朱然墓由封土、墓道、墓坑和墓室四部分組成,由南向北依次為甬道、前室、過道、後室,總長8.7米,寬3.54米,磚石砌造。前室置漆木館,為其妻妾葬具;後堂置一較前室稍大的漆木館,為墓主朱然的葬具。朱然墓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有關三國時期考古的一項重要發現,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規模大、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5-6] 

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保護措施

2013年8月19日,國家文物局將吳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銅釦耳杯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1] 
參考資料
  • 1.    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公佈  .安陽博物館[引用日期2019-09-17]
  • 2.    胡偉慶著.溢彩流光:中國古代漆器巡禮: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07月第1版:164-165
  • 3.    王世襄著.髹飾錄解説:中國傳統漆工藝研究(修訂版):文物出版社,1983年03月:238-240
  • 4.    《中國藝術》編輯部.工藝[J].中國藝術,北京:中國美術出版總社,2019.(第3期):70.
  • 5.    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編.中國文物大辭典 (下冊):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05月:第1298頁
  • 6.    歐遠方.錦繡安徽 馬鞍山卷 花園鋼城: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10: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