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王射狙

鎖定
該寓言故事選自《莊子·雜篇·徐無鬼》,篇幅短小而內藴深厚。通過敍述一隻猴子在吳王面前賣弄靈巧而最終被射殺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本領、智慧不可誇耀以及別拿他人當傻子的道理,告誡人們為人處世應該要有自知之明和謙虛謹慎。
作品名稱
吳王射狙
作    者
莊周 [4] 
創作年代
戰國時期
作品出處
莊子·雜篇·徐無鬼
文學體裁
寓言 [4] 
意    義
為人處世要有自知之明和謙虛謹慎

目錄

吳王射狙原文

吳王浮①於江②,登乎③狙④之山。眾狙見之,恂然⑤棄⑥而走⑦,逃於深蓁⑧。有一狙焉,委蛇⑨攫搔⑩,見巧⑪乎王。王射之,敏給搏捷矢⑫。王命⑬相者⑭趨⑮射之,狙執⑯死。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⑰狙也,伐⑱其巧,恃⑲其便⑳以敖(21)予,以至此殛(22)也。戒之哉!嗟乎,無以汝色(23)驕(24)人哉!”顏不疑歸而師董梧(25),以鋤(26)其色,去樂辭顯(27),三年而國人稱之。 [4] 

吳王射狙註釋

① 浮:水上航行。 [1] 
② 江:長江。 [2] 
③ 乎:介詞。用法相當於“於”,引出動作處所、時間或對象。 [1] 
④ 狙:猴子。 [1] 
⑤ 恂然:恐懼的樣子。 [2] 
⑥ 棄:離開,離去。 [1] 
⑦ 走:逃跑。 [1] 
⑧ 蓁(zhēn):同“榛”,荊棘叢,草木叢。 [2] 
⑨ 委蛇(yí):從容自得的樣子。 [2] 
⑩ 攫搔(zǎo):跳來跳去的樣子。 [2] 
⑪ 見巧:展示自己的靈巧。
⑫ 敏給搏捷矢:敏捷地抓住射來的快箭。 敏給,敏捷。搏捷,接住。 [2] 
⑬ 命:命令。 [1] 
⑭ 相者:這裏指隨從。 [2] 
⑮ 趨(cù):同“促”,立即,馬上。 [2] 
⑯ 執:(被)捉住。 [2] 
⑰ 之:指示代詞。這,此。 [1] 
⑱ 伐:誇耀。 [2] 
⑲ 恃:依仗。 [2] 
⑳ 便:靈便,輕捷。 [1] 
(21) 敖:通“傲”,傲慢。 [2] 
(22) 殛(jí):誅殺。 [2] 
(23) 色:臉色,表情。這裏指傲氣。 [2] 
(24) 驕:對……傲慢無禮,傲慢對待。 [3] 
(25) 師董梧:以賢士董梧為榜樣。 [2] 
(26) 鋤:剷除,消滅。 [2] 
(27) 去樂辭顯:拋棄聲色(的生活),拒絕顯赫(的排場)。 [2] 

吳王射狙譯文

吳王渡過長江,登上獼猴聚居的山嶺。猴羣看見吳王打獵的隊伍,(都)驚惶地四散奔逃,逃進了深草叢之中。(唯獨)有一隻猴子,從容自得地跳來跳去,在吳王(面前)顯示自己的靈巧。吳王用箭射它,(它)敏捷地抓住射來的快箭。吳王命令助手立即發箭射向它,猴子被射死擒住。吳王看看他的好友顏不疑説:“這隻猴子,誇耀自己的技巧,依仗它的敏捷在我面前炫耀,以至於有這被誅殺(的下場)。我們要引以為戒啊!哎,不要用你的傲氣怠慢了他人啊!”顏不疑回來後便以賢士董梧為榜樣,以剷除自己的傲氣,拋棄了聲色(的生活)、拒絕顯赫(的排場)。三年之後,國都裏的人們(個個)稱讚他。

吳王射狙寓意

選文寫到眾猴見到吳王后,驚恐奔逃,躲到灌木叢中,表現出對捕獵者的敬畏。但有一隻猴子,不僅不躲避,而且接住了吳王射出的箭,令吳王感到受了冒犯,因而招致殺身之禍。[2] [5]  它的悲慘結局是對讀者一種極鋒利鮮明的警醒告誡。
同時,聯繫吳王所説的“戒之哉!嗟乎,無以汝色驕人哉!”説明在吳王心中,顏不疑曾經和那隻猴子相似,自傲、傲人。由顏不疑花三年時間來效法董梧,慢慢變得低調、內斂,也可以推知,他曾經是一個鋒芒畢露的人。 [5] 
文章通過敍述一隻猴子在吳王面前賣弄靈巧而最終被射死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本領、智慧不可誇耀的道理,告訴人們鋒芒太露往往會招來禍害,為人處世應該謙虛謹慎。

吳王射狙出處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戰國中後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學説彙總。《莊子》對工具理性也進行了深刻批判。《莊子》進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觀點。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6] 
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莊子之語看似誇言萬里,想象漫無邊際,然皆有根基,重於史料議理。魯迅先生説:“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被譽為“鉗揵九流,括囊百氏”。 [6] 
《莊子》 《莊子》
《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更是對中國文學、審美的發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遠影響。莊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得以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精神得以發揚。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