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氏巖蜥

鎖定
吳氏巖蜥(學名:Laudakia wui)為鬣蜥科巖蜥屬的爬行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佈於西藏等地,多棲息於多礫石的石山地區。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2150至235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藏波密。
吳氏巖蜥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 
中文名
吳氏巖蜥
拉丁學名
Laudakia wu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鬣蜥科
巖蜥屬
吳氏巖蜥
亞    目
蜥蜴亞目

吳氏巖蜥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尾部鱗片排列成環,每3環組成一節;脊鱗由前到後排成縱行,不斜向中線;體側小鱗間雜以分散的較大鱗片;背面深色寬橫斑間間隔以淺藍色窄橫紋;雄性有肛前及腹部胼胝鱗。
形態 全長雄性(118+95)mm, (108+216)mm,雌性(112 + 218)mm(均西藏波密)。
身體較壯,背腹扁平。頭略呈三角形,頭長大於頭寬;鼻孔較大,卵圓形,位於靠近吻端的兩側,恰在吻稜之下;眼大小適中,瞳孔圓形;鼓膜徑稍小於眼徑,橢圓形,位於表面,可透見其下方的耳柱骨。吻鱗寬大於高,上緣凸出呈弧形;頭背鱗片大小不一,吻背者略大而微隆,頭背其餘鱗片稍小而較平滑;頂眼不明顯,呈一小白點;頜角與頸側有成短行或成叢的錐鱗。頭側鼻鱗卵圓形,前端較窄,切吻鱗與第一上唇鱗鄰接處,鼻孔位於鼻鱗中央,開口向外側;鼻鱗後端與上睫脊相隔4-5枚小鱗,上睫脊不特別發達,其前端不到眼前角與鼻孔間距的中點;上下眼瞼被覆小鱗,眼下方有一行排成弧形的起稜鱗片略大於其相鄰鱗片,此行鱗片與上唇鱗之間相隔2-3行小鱗;眼後顳部鱗片稍大而微稜;鼓膜上緣有一行較大稜鱗,遠大於其上方的顳部鱗片,鼓膜前緣也有一豎行較大鱗片,其中最下一枚特大呈錐狀。上下唇鱗每側均有8-11枚。頦鱗倒三角形,與下唇鱗平行有2行窄長鱗片,向內側鱗片漸小,過渡到頜部中央細小而隆起的鱗片。無喉囊。有肩褶,不特別發達,僅肩褶前端有1-2枚略大的刺鱗。頸背中線有一行極低矮勉強可辨的刺鱗,形成痕跡的頸鬣。軀幹背面脊區鱗片略大而具稜,鱗稜相連呈縱行而不斜向中線;脊區兩側鱗片立即過渡為體側的細鱗;從肩前沿肩部上彎再下曲沿體側到胯部有一連續的皮膚褶(暫名為背側膚褶),背側膚褶以下體側的鱗間雜以少數尖出的錐鱗,幾乎以等距相間排成2縱行;腹面鱗片與脊區鱗片大小相似,橫斜整齊成行。雄蜥有肛前及腹部胼胝鱗。四肢適中,前後肢貼體相向時指趾超越甚多,後肢貼體前伸達腋下或肩前;四肢背面被覆強烈起稜鱗片,上臂外側鱗稜尤強,股後緣細鱗間雜以刺鱗。尾圓柱形,基部較扁平,尾基以後被覆強烈起稜的大鱗片,排列成環,尾腹每3環組成一節。
福爾馬林液浸標本背面呈跨左右的黑褐色寬大橫帶若干,橫帶前後緣色深,前後兩橫帶之間為淺灰色窄橫紋,此淺色窄橫紋在肩前、腋後及胯前各一條,軀幹部尚有3-4條。頭背灰褐色無斑。腹面淺褐色。 [1] 

吳氏巖蜥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
我國西藏自治區特有種。目前僅知分佈於藏東高山峽谷地區波密及其附近通麥、易貢等地。 西藏:波密(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模式標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