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武田

鎖定
吳武田,1954年出生,神經科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9] 1975年畢業於中山醫學院醫療系,1981年獲中山醫學院醫學碩士學位,1991年獲美國東佛吉尼亞醫學院神經科學博士學位 [10]  。先後承擔中、美60多項科研基金 [9]  。先後在Nature Medicine PNAS 、 Development 、 J of Neuroscience 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180餘篇 [12]  ,並受邀與諾貝爾得獎者Dr.L.J.lgnarro等學者參與編寫神經科學從書“Handbook of Chemical Neuroanatomy” [9] 現任瑞思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總監 [9] 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9]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解剖學系榮譽教授 [9] 
中文名
吳武田
出生日期
1954年1月
畢業院校
中山醫學院
美國東佛吉尼亞醫學院
主要成就
先後承擔60多項科研基金,發表論文180餘篇 [9]  [12] 
代表作品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spinal motoneurons to axonal injury in newborn rats
研究領域
神經損傷和再生機制的基礎研究
學    位
博士
職    稱
教授
職    務
瑞思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總監 [4] 

吳武田主要貢獻

吳武田教授致力於“神經損傷和再生機制的基礎研究”,先後承擔中、美60多項科研基金 [9]  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後承擔“神經損傷的修復和重建的應用研究”(2003-2008)和“軸突再生與髓鞘修復”(2011-2015年)兩個973課題。 [5] 

吳武田人物簡介

吳武田,男,1954年1月生。1975 年畢業於中山醫學院醫療系。1981年在中山醫學院獲醫學碩士學位;1991年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醫學院獲神經科學博士學位;1993年任美國弗吉尼亞州醫學院助理教授;1996年應聘於香港大學醫學院解剖學系,現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2009 年起任暨南大學—香港大學腦功能與健康聯合實驗室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吳武田教授一直致力於“神經損傷和再生機制的基礎研究”,先後承擔中、美29項科研基金(其中包括NIH基金),主持人23項,Co-PI 6項;還作為分課題負責人承擔2003-2008年國家科技部重大項目基金(973項目)---“神經損傷的修復和重建的應用研究”。在Nature Medicine、Exp Neurol、Brain Res、J Neurotraum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180餘篇,被引用次數達1600餘次。吳武田博士是脊髓損傷研究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曾多次在國際神經科學會議上作專題報告。並應邀與諾貝爾得獎者Dr. L.J.I gnarro參與編著名神經科學叢書:“Handbook of Chemical Neuroanatomy”。 [1] 

吳武田所獲榮譽

其研究課題“脊髓與周圍神經損傷關鍵修復機制及臨牀救治新策略”獲得2012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8] 
其研究課題“心血管手術中腦脊髓損傷的精準監測與防治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獲得2021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7] 
其“神經組織透明技術”獲得2018年日內瓦發明金獎 [9] 
名列2019年中國神經科學領域高被引學者名單 [9] 
名列2000年世界2%頂尖神經科學家榜單 [11] 
名列2022年世界2%頂尖臨牀醫學科學家榜單 [12] 
名列2023年世界2%頂尖神經科學家榜單 [12] 

吳武田主要學術成就

一氧化氮合成酶在軸突損傷後的表達與運動神經元的存活的作用:
1、脊神經根撕裂傷的外科治療的實驗研究。
2、軟骨素酶ABC在脊神經損傷後消除膠質細胞疤痕,促使神經再生。
3、最重要的發現來自對脱髓鞘疾病的研究,此疾病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無法分辨何者是自己的細胞,造成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組織,最後導致神經細胞周圍髓鞘丟失。吳武田利用LINGO-1基因敲除或者抗LINGO-1功能的抗體造成LINGO-1功能缺失的先進技術手段證明缺陷型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功能復原,為治療中樞神經系統CNS脱髓鞘疾病的提供新方法。此成果發表在Nature Medicine 雜誌上。 [2] 

吳武田出版著作

與諾貝爾得獎者 Dr . L . J . Ignarro 等學者共同編寫著名神經科學叢書 Handbook of Chemical Neuroanatomy 。 [6] 

吳武田科研論文

在 Nature Medicine 、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Methods 、Nature communication 、 PNAS 、 Development 、 J of Neuroscience 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170餘篇, [6]  主要科研論文如下:
1.Wu W*: Express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injured CNS neurons as shown by NADPH-diaphorase histochemistry. Exp. Neurol. 120:153-159, 1993.
2. Wu W* and Li, L.: Inhibit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reduces death of spinal motoneu¬rons due to avulsion lesion. Neurosci. Lett. 153(2):121-124, 1993.
3. Li L, Wu W, Oppenheim RW, Lin LFH, Lei M and Houenou LJ: Rescue of adult mouse motoneurons from injury-induced cell death by a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P. Natl. Acad. Sci. USA. 92:9771-9775, 1995.
4. Yick LW, Wu W*, So KF and Shum DKY: Chondroitinase ABC promotes axonal regeneration of Clarke's neuron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NeuroReport, 11:1063-1067, 2000.
5. Wu W*, Li L, Yick LW, Chai H, Xie YY, Yang Y, Prevette DM and Oppenheim RW: GDNF and BDNF alter the expression of NOS, c-Jun, and p75 and prevent motoneuron death following spinal root avulsion. J. Neurotrauma 20(6):603-612, 2003.
6. Yick LW, Cheung PT, So KF and Wu W*: Axonal regeneration of Clarke¡¦s neurons beyond the spinal cord injury scar after treatment with chondroitinase ABC. Exp. Neurol. 182:160-168, 2003.
7. Mi S, Hu B, Hahm K, Luo Y, Hui SK, Yuan Q, Wong WM, Wang L, Su HX, Chu TH, Guo JS, Zhang WM, So KF, Pepinsky B, Shao ZH, Graff C, Garber E, Jung V, Wu XK, Wu W*: LINGO-1 Antagonist Promotes Spinal Cord Remyelination and Axonal Integrity in MOG-Induced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Nature Medicine, 13:1228-1233, 2007.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