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承康

(中國科學院院士、氣體動力學家)

鎖定
吳承康(1929年11月14日—2022年12月25日),出生於上海,籍貫河北灤縣。氣體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究員。 [1-3] 
吳承康於1957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科學博士學位;1957年—1960年任中國科學院動力研究室副研究員;1960年—1970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1970年—1974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二院207所副研究員;1974年—1978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701所副研究員;1978年起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室主任;1984年2月—1987年12月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 [4]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3]  ;2022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43] 
吳承康長期從事燒蝕、等離子體科學技術以及燃燒科學技術研究。 [3] 
中文名
吳承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河北灤縣
出生日期
1929年11月14日
逝世日期
2022年12月25日 [43] 
畢業院校
麻省理工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出生地
上海

吳承康人物生平

青年吳承康 青年吳承康
1929年11月14日,吳承康出生於上海。
1947年—1948年,就讀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
1949年—1951年,就讀於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
1951年—1952年,就讀於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後獲得碩士學位。
1952年—1954年,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畢業後獲得機械工程師學位。
1954年—1957年,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畢業後獲得科學博士學位。
1957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龍內燃機實驗室研究工程師。
吳承康在會議上發言 吳承康在會議上發言
1957年—1960年,任中國科學院動力研究室副研究員。
1960年—1970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1970年—1974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二院207所副研究員。
1974年—1978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701所副研究員。
1978年起,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室主任。
1984年2月—1987年12月,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 [4]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3] 
2022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43] 

吳承康主要成就

吳承康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50年,吳承康威斯康辛大學校林肯像下留影 1950年,吳承康威斯康辛大學校林肯像下留影
吳承康在高温氣體動力學領域內,結合航天、能源等任務開展了研究;在中國彈道導彈彈頭防熱系統研製中,率先全面發展了燒蝕實驗裝備與方法,對洲際導彈彈頭防熱可靠性、人造衞星迴收方案、再入通訊可行途徑等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在燃燒學方面,對汽油機爆燃機理、層流火焰傳播速度的正確測定方法等基礎問題有貢獻;還領導開展了新型燃煤預燃室和燃燒氣脈衝除灰技術的研究,用於多處電站,解決了某些關鍵的穩燃和積灰問題;在等離子體技術方面,帶頭開展電弧等離子發生器的應用和基礎研究。 [7] 
  • 學術論著
吳承康編著的論著有《推進劑組分對電弧加熱推力器性能的影響》《小功率氨電弧推力器性能研究》《推力器射流動壓分佈檢測與分析》《層流氬等離子體射流温度的測量》《低功率電弧加熱推力器噴管温度與性能》 [41]  《減壓熱等離子體特性研究》《千瓦級電弧加熱推力器羽流動壓測量》等。 [42]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86年6月
國際等離子體科學與技術會議 [38] 
北京
1986年
第21屆國際燃燒會議 [37] 

1988年
第1屆中日等離子體化學會議 [35] 

1988年
中日流動顯示會議 [36] 

1990年
第2屆日中等離子體化學會議 [34] 

1997年
第13屆國際等離子體化學會議 [18] 
2001年
第15屆國際等離子體化學會議 [32] 

2000年
第5屆亞太等離子體科技會議 [33] 

2005年
中韓等離子體學術研討會 [30] 

2006年
第8屆亞太等離子體會議 [29] 

2008年
第1屆高超聲速科技會議 [28] 

2008年
第2屆非平衡流動國際研討會 [28] 

2008年10月
第9屆亞太等離子體科學與技術會議 [21] 
2011年11月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分會學術年會 [19] 
  • 發明專利
時間
專利名稱
專利號
1989年11月2日
氣膜防焦燃燒器 [7] 
CN2048161U
1991年9月25日
偏置射流火焰穩定裝置 [7] 
CN1014088B
1991年11月20日
水煤漿直流型低壓霧化噴嘴
CN2088899U
1995年3月1日
壁面吸附射流穩燃方法及預燃室
CN1099469A
2000年11月29日
壁面吸附射流穩燃方法及預燃室
CN1059027C
2002年2月13日
具有安全保護功能的燃燒氣脈衝除灰裝置
CN2476733Y
2003年6月4日
層流等離子體噴塗裝置及方法
CN1421278A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80年

國防科委成果獎二等獎 [18] 
1983年
煤粉鍋爐無油和少油點火技術
國科學院成果獎一等獎 [26] 
1983年
蒸汽熱網管道保温技術
中國科學院成果獎二等獎 [27] 
1986年
直流型煤粉預燃室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5] 
1989年
水煤獎技術研究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4] 
1990年
扁平射流火焰穩定方法及其裝置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3] 
1998年
燃燒氣脈衝除灰技術研究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2] 

再入通訊可行途徑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18] 

再入通訊可行途徑
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18] 

吳承康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1988年,吳承康主持中日流動顯示會議 1988年,吳承康主持中日流動顯示會議
據2022年9月何梁何利基金官網顯示,吳承康已指導研究生(包括未恢復學位制以前畢業研究生、碩士學位畢業生、博士學位畢業生)和合作博士後研究人員共30餘人。 [18] 

吳承康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8年
“獻身國防科技事業”獎章
國防科工委
1989年
全國優秀歸僑知識分子 [18] 

1991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3] 
2003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8] 
2011年
出貢獻獎 [19] 

吳承康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1年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一屆學位委員會委 [6] 
1985年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二屆學位委員會主任 [6] 
1985年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五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5] 
1986年7月—1990年8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秘書 [10] 
1988年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三屆學位委員會主任 [6] 
1988年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六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5] 
1990年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四屆學位委員會委員 [6] 
1990年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七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5] 
1990年8月—1994年8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 [11] 
1992年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五屆學位委員會委員 [6] 
1992年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八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5] 
1994年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九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5] 
1994年8月—1998年11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 [12] 
1997年
第十三屆國際等離子體化學會議主席 [18] 
1998年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十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5] 
2002年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十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5] 
2002年11月—2006年11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七屆事會名譽理事 [13] 
2006年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十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5] 
2006年11月—2010年11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八屆事會名譽理事 [14] 
2008年10月
第9屆亞太等離子體科學與技術會議主席 [21] 
2010年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十三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5] 
2010年11月—2014年11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九屆名譽理事 [15] 
2014年11月—2019年10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十屆名譽理事 [16] 
2019年10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十一屆名譽理事 [17] 

清華大學兼職教授 [9] 

中國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9] 

力學學報(中文版)》主編 [9] 

《力學學報(英文版)》主編 [9] 

《等離子體化學與等離子體工藝(Plasma Chemistry and Plasma Processing)》編 [9]  [18] 

中國科學院能源委員會副主任 [18] 

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8] 

力學進展》常務編委 [18] 

第23屆國際燃燒會議審稿委員會委員 [18] 

第24屆國際燃燒會議審稿委員會委員 [18] 

第25屆國際燃燒會議審稿委員會委員 [18] 

吳承康個人生活

  • 家庭成員
吳承康全家福(攝於2006年) 吳承康全家福(攝於2006年)
吳承康的父親是吳興業 [39]  ,母親是李韞珠。 [40] 
  • 婚姻家庭
吳承康的妻子是黃蘭潔。 [20] 
  • 興趣愛好
吳承康年少時,在學習文化課之餘,他利用空閒時間刻苦練琴,並被國力音樂院錄取。從此便開始了他科學與藝術並駕齊驅的人生之路。耄耋之年的吳承康不僅沒有丟下琴技,還加入了業餘交響樂團,並擔任樂團首席小提琴手。 [31] 

吳承康人物評價

1979年,與林同驥(左1)、卞萌貴(左3)等合影 1979年,與林同驥(左1)、卞萌貴(左3)等合影
“吳承康是中國彈頭燒蝕防熱研究、等離子體科學和燃燒科學界的學術帶頭人,為發展中國航天、能源科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評) [2] 
“吳承康學識淵博,為人正派,為中國兩彈一星工程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評) [8] 
“吳承康對待事業勤勤懇懇,身體力行,為人謙虛,作風正派,學識淵博,工作講求實效。在燃燒科學、等離子體科學以及國防科研方面,取得了創造性的卓越成果,在中國成功地發射中、遠程彈道導彈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力學學會評)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