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彬

(抗日英烈)

鎖定
吳彬(1904-1933),朝鮮族。出生於朝鮮穩城的農民家庭。吳彬小學畢業後,隨父親遷移到中國吉林省延邊地區的龍井縣。不久,他考入龍井東興中學。 [1] 
1929年,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日趨加劇。他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教育影響下,中學未畢業就加入反日救國的行列。1930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被黨組織派往龍井一帶進行反日活動。為喚起民眾,他辦起了夜校,進行反日救國宣傳。1932年,中共東滿特委為了加強琿春縣委領導力量,派他到琿春任縣委書記。不久,黨組織派他到琿春縣春化鄉東興鎮,做抗日救國軍的統戰工作。為加強抗日武裝鬥爭,中共琿春縣委又調他去琿春大荒溝遊擊根據地任游擊隊隊長。當時游擊隊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武器裝備不足,時常斷糧。他依靠當地羣眾,率領游擊隊闖過了一道道難關,堅持開展遊擊鬥爭。 [1] 
1933年8月18日,駐紮在密江鄉的日軍守備隊60餘人,偷偷竄到密江鄉中崗子村,從大荒溝西河邊直撲游擊隊的駐地。日軍的機關槍、步槍一齊射向游擊隊營地。吳彬不幸中彈,因傷勢嚴重,流血過多,壯烈犧牲,年僅29歲。 [1] 
中文名
吳彬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朝鮮族
出生日期
1904年5月26日
逝世日期
1933年8月18日
出生地
朝鮮穩城
性    別

吳彬人物生平

吳彬早年經歷

吳彬,1904年5月26日,出生在朝鮮穩城一個農户家裏。由於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連年的嚴重自然災害,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就在他小學畢業那年,隨父親遷移到中國,住在吉林省延邊地區的龍井縣。儘管全家生活仍然十分艱難;但是,他父親還是省吃儉用地繼續供他上學。由於他學習勤奮,成績優異,考上了龍井東興中學。吳彬清楚地知道,他能念上中學全靠一家人的節儉支持。因此,他發奮讀書,各個學科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成為全班學生中最優秀的一個。他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還是個體育運動愛好者,特別是摔跤和踢足球最為拿手。有一年放暑假,他聽説琿春縣正開運動會,就邀請了幾個同學,從龍井徒步來到琿春。摔跤賽誰都可以報名,吳彬報着試試看的心情,也報名參加了比賽。出人意料的,他竟然取得了第一名。按照朝鮮族的習慣,摔跤第一名獲得者都要得一頭牛作為獎品,在這次運動會上吳彬披紅掛花騎在牛背上繞場一週,所有觀眾無不為這個英俊魁梧的小夥子拍手祝賀。 [2] 

吳彬參加革命

1929年,正值他讀中學的時候,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日趨加劇。此時,吳彬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宣傳教育影響下,還沒等中學畢業就踏上了反日救國的征途,並在1930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2] 
吳彬入黨以後,被黨組織派往龍井一帶進行反日活動。為了喚起民眾,他利用他的文化知識辦起了夜校,通過上課講文化,大講反日救國道理。因為他體貼羣眾,是非分明,羣眾每當遇到難題時,都願意找他請教。他每説一句話都非常慎重,而且講的有理有據,在他的宣傳動員下,人們從沉睡麻木中開始覺醒。 [2] 
1932年,東滿特委為了加強琿春縣委的領導力量,決定派吳彬到琿春任縣委書記。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組織上的分配,同他的愛人金日權一道從龍井步行前往琿春,一路上爬山涉水,繞過敵入哨卡,克服了許多困難。當時東滿特委派他到琿春的主要目的是發動羣眾,擴大抗日力量,打擊敵人。為了發動羣眾迅速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狠狠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在他到任第二天的縣委擴大會上,他不顧多數入的反對,極力主張在羣眾中召開批判漢奸大會。決定後,他立即組織人員抓來了5個漢奸,一一連進行批鬥。由於這次行動過早的暴露了幹部身份,給漢奸以可乘之機,他們向日本鬼子告了密,琿春日本領事館便派出討伐隊。由於發覺的比較及時,縣委主要領導幹部都相繼轉移到其他相對比較安全的地方了。可是,來不及轉移的骨幹分子和羣眾卻遭到了打擊,日本“討伐隊”一下子就抓去了80多名村裏的幹部和羣眾。日本兵端着槍,吆喝着將他們往前趕,當他們被趕至中崗子村西山山崖拐彎處時,憤怒的羣眾趁機忽拉一下子散開向山崖下滾去。日本兵們被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搞懵了,開始胡亂開槍,大家顧不上生死安危,一門心思地四外逃散,其中除30多人負傷逃脱外,其餘的50餘人又被敵人相繼抓住,一路上邊走邊打,押送到琿春領事館。事後,其中5人被判刑,40多人被關押一年多才被釋放。 [2] 
吳彬的這次冒險行動,給抗日救亡運動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東滿特委鑑於他錯誤的嚴重性,免去了他的縣委書記職務。這場慘痛的教訓,使這位年輕的朝鮮族幹部受到極為深刻的教育,使他深刻地認識到,幹革命不能犯急性病,更不能主觀臆斷,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蠻幹是註定要吃大虧的。鬥爭雖然失敗了,但對抗日鬥爭充滿必勝信念的吳彬卻沒有因此而退縮,相反,更加堅定了他的抗日決心。東滿特委撤銷他縣委書記職務後不久,又把他派到琿春縣春化鄉東興鎮,去做救國軍司令王玉振的統戰工作。 [2] 
琿春救國軍原系張學良的東北軍一個營。“九·一八”事變後,改稱抗日救國軍第一路副指揮部(旅),隸屬黑龍江省東寧縣王德林總指揮領導。駐紮在東興鎮的王玉振旅裏有一支別動隊,約有四五十人,多數都是朝鮮族士兵。吳彬來到救國軍後,主要的就是通過這支別動隊去接近上層人物,做王玉振的統戰工作。東興鎮是通向蘇聯海參崴的一條重要通道,是緊靠國境線的戰略要地,吳彬就住在離東興鎮1 0裏地的分水嶺村。為了做好統戰工作,他經常往返兩地之間,向救國軍的官兵宣傳團結對敵,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抗日救國道理。在他的耐心宣傳動員下,有相當一部分士兵,特別是朝鮮族士兵,表示願意和抗日遊擊隊合作共同對敵。正當統戰工作做得越來越深入人心,取得良好成績的時候,救國軍司令王玉振在敵人的收買誘降和當時裝備給養都產生困難的情況下,開始動搖了,進而投降了日本侵略者,至此,吳彬在這裏的統戰工作也就無法進行下去。爭取救國軍的工作告一段落以後,中共琿春縣委又派他到琿春遊擊根據地大荒溝去擔任游擊隊隊長工作。大荒溝離縣城45公里,是個羣山環抱的山區,中間只有一條南與縣城相通,北與汪清縣相接的大道。游擊隊駐紮在這個窮鄉僻壤之中,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因給養供不上,有時三天兩頭吃不上飯,武器裝備也供應不足,有槍無彈或缺槍少彈的情況經常發生。在這十分惡劣的條件下,吳彬緊緊依靠當地羣眾和隊員,體貼士兵,關心羣眾,吃飯先讓士兵吃,分發被服先讓士兵拿,行軍打仗,看到士兵累了他就給他們扛槍背行裝,夜間和士兵一樣頂換班站崗,休息時他就積極組織士兵學習文化,開展文體活動。當時他經常教給士兵唱“高舉紅旗”這首歌,其中有這樣一段歌詞:“我們高高舉起紅旗,我們在那紅旗下莊嚴宣誓,卑鄙者滾吧!我們守衞這面紅旗。” [2] 

吳彬壯烈犧牲

1933年秋,黨集中各縣游擊隊和反日部隊,到黑龍江省東寧縣去攻打日軍駐地。當時日寇糾集了1000多人,各縣游擊隊和反日武裝合起來大約有3000多人。而且,在這3000多人當中,有500多人是偽軍起義過來的士兵,他們的思想基礎還很不堅定。正在抓緊作這部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汪清縣游擊隊又過早發動了進攻,由於沒有各路游擊隊的配合,終因勢單力薄而告失敗。這時由吳彬帶領的琿春遊擊隊,才剛剛到達預定的集合地點,人困馬乏,又飢又渴,只好在汪清縣羅子溝一帶待命休整。這時,給養供應不上,他們只好靠吃野菜、青大麥度日。不久,根據上級命,於1933年8月17日把游擊隊撤回到了大荒溝。 [2] 
曉行夜宿,一路行軍,戰士們又飢又累。吳彬同往常一樣,關心着每一個戰士,當他把隊員都安排在幾户老鄉家住下以後,他又頂班站崗放哨,並囑咐大家既要好好休息又要提高警惕。但是,誰也沒有料到就在他們睡得又香又甜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2] 
8月18日清晨兩點左右,駐紮在密江鄉的日軍守備隊60餘人,在叛徒裴元一的引導下,偷偷竄到密江鄉中崗子村,抓走了哨兵李玉福等2人,然後從大荒溝西河邊下來直撲游擊隊駐地。當時在屋前放哨的是個剛剛入伍的新隊員,缺少戰鬥經驗,冷不防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況給驚呆了,等他反應過來,還沒來得及鳴槍報警,日本兵的機關槍、步槍、手榴彈,猶如炒豆般的一齊射向游擊隊伍處。槍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驚醒了正在酣睡中的戰士和鄉親,頓時雞飛犬吠,一片嘈雜,整個大荒溝也變成了一片火海。就在隊員和羣眾們的生命面臨毀滅的危機關頭,吳彬一躍而起,大聲喊道:“你們快撤,由我掩護”,話音剛落,一顆罪惡的子彈打中了他的腹部,鮮血和腸子順着彈孔向外湧出。傷痛壓不倒忠貞骨,吳彬堅毅地依着門框,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提着槍,一梭子彈射出去,打倒好幾個侵略者,打開了一條通道。他一邊指揮着隊員們撤退,一邊阻擊敵人,但是,終因傷勢嚴重,流血過多,只走出30米左右,就把槍栓扔在十幾米遠的草叢裏,抱着沒有槍栓的步槍在一棵山楂樹下倒下去了……在他的掩護下,有17名隊員從西門和南門安全撤出,其餘13名隊員則英勇犧牲,這就是東北抗日戰爭中著名的琿春縣大荒溝十三烈士慘案。 [2] 
參考資料
  • 1.    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吉林黨史人物傳略.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36-37
  • 2.    吉林英烈:吳彬  .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2019-03-22[引用日期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