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強

(軍旅作家)

鎖定
吳強(1910年—1990年4月10日),原名汪大同,亦名吳薔。漣水縣高溝鎮人,幼家貧。民國二十二年(1933)參加左聯,開始文學生涯。民國二十七年(1938)投筆從戎。在皖南參加新四軍,民國二十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文藝宣傳工作。寫過一些劇本和短篇小説。1952年轉業到地方,曾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藝術處副處長等職。1953年加入中國作協、中國劇協。1957年。長篇小説《紅日》問世。受到文藝界普遍重視。後被改編拍成電影。歷任作協上海分會代理黨組書記、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第一、二、三、四、五、六屆上海市政協委員,一、五:六屆上海市政協常委。 [2]  1990年逝世於上海 [1] 
中文名
吳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漣水縣高溝鎮
出生日期
1910年
逝世日期
1990年4月10日
職    業
著名畫家,作家
代表作品
三戰三捷

目錄

吳強人物生平

吳強(1910--1990),原名汪大同,曾名汪藻香,漣水縣高溝鎮人。出身於貧苦家庭,其父為槽坊職員,靠杯水車薪養家活口。吳強自小讀書刻苦,成績優良。民國13年(1924)小學畢業後,父親因出不起學費不讓他報考中學,他以“死”抗爭,後考入江蘇省立第八師範學校,父親拿了50塊大洋高利貸,讓他上了學。民國14年因參與學生運動被開除回家,到湧泉槽坊當學徒。民國17年考入江蘇省立淮安中學高中部。民國19年4月因參與反對省教育廳長周佛海的學潮被開除,到響水小學當教師。民國20年5月因參與反對國民黨黑暗統治的政治暴動被學校辭退。民國21年秋入上海私立正風中學高三班學習。民國22年春開始寫作詩歌、生活特寫等短小作品,向報刊投稿,並在校內組織“春風文藝社”。他還參加蒲風主持的“新詩歌會”和葉紫、陳企霞主持的“無名文藝社”,同時加入由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從此,他踏上了文學之路,開始了他的文學生涯。
民國23年(1934)秋。吳強考入江蘇省教育學院,讀民眾教育系,醉心的卻是文學創作。民國24年9月在陳望道主編的《太白》雜誌上發表了處女作短篇小説《電報杆》,同年以《苦臉》獲得上海《大晚報》短篇小説徵文獎。
民國24年(1935)冬,吳強因參加支持“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示威遊行,又被學校開除。民國25年初轉入河南大學。為解決學費和生活,先後兼任過小學校長和《河南晚報》副刊編輯職務。這時他開始用吳薔、葉如桐等筆名在上海《大公報》、《文藝報》、《國聞週報》和《河南民國日報》副刊上發表一些評論、散文和短篇小説。
抗日戰爭爆發後,吳強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和姚雪垠等人一起創辦抗日救亡刊物《風雨週刊》。年底棄學,組織話劇團奔赴抗日前線演出,激勵抗日士氣。民國27年(1938)8月在皖南參加新四軍。民國28年10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後歷任新四軍政治部宣教部幹事、科長、蘇中第二分區政治部敵工部副部長、蘇中軍區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長、華東野戰軍六縱宣教部長、十兵團宣教部長,親身參加了萊蕪、孟良崮、淮海、渡江等著名戰役。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他一面用手中槍對敵勇敢作戰,一面用手中筆反映部隊和根據地火熱的鬥爭生活。先後創作獨幕劇《一條戰線》、《激變》、《皖南一家》及二幕劇《繁昌之戰》、《丁贊亭》等,還與他人合作在《解放日報》發表短篇小説《三戰三捷》。
新中國成立初,吳強調任華東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1952年轉業到地方,先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藝術處副處長、中共中央華南局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中共上海文藝工作委員會秘書長。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歷任華東文聯黨組成員、作協上海分會代黨組書記、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是第一、二、三、四、五、六屆上海市政協委員,一、五、六屆市政協常委,還兼任過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他工作雖忙,但仍不忘文學創作。1953~1954年,他連續寫了兩篇中篇小説《他高高舉起雪亮的小馬槍》和《養馬的人》。1957年4月完成長篇小説《紅日》,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這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中國當代軍事文學創作中產生重大影響。1966年“文革”前,他還出版了評論集《文藝生活》、小説、散文集《心潮集》,並完成了長篇小説《堡壘》上部,因底稿在“文革”中被抄繳,未能及時問世。
“文化大革命”中,吳強遭到誣陷和迫害,被隔離審查、監禁長達10年之久。“文革”結束後,他的錯案得到糾正,重新走上工作崗位。他不計個人恩怨,積極投身文聯、作協的恢復工作,先後出任上海市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上海市作協副主席等職。1978年,他將被抄繳的《堡壘》上部原稿找回,補寫了散失部分,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後來又陸續出版了《吳強近作》、《咆哮的煙蒂港》、《靈魂的搏鬥》三個集子,還發表了《海螺與薔薇》、《上山》、《籃子掛在樹上》三部中篇小説。
1985年,吳強離休,仍筆耕不輟,1990年4月10日在上海逝世。 [1] 
參考資料
  • 1.    漣水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漣水縣誌》,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981-982頁。
  • 2.    淮陰市文化局,淮陰市文聯編:《淮陰文化藝術志》,1997年,第5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