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國楨事件

鎖定
吳國楨事件是指前台灣省主席吳國楨在美國公開發表譴責台灣當局的談話,而遭到國民黨“撤查究辦”的事件。 [4]  在50年代初期,國民黨為了爭取美國的支持,起用了早年從美留學歸國的吳國楨出任台灣省主席兼保安司令。他和陳誠、蔣經國等人發生一系列矛盾,曾經公開對蔣經國主持特務活動表示不滿。隨着美蔣關係的加深,蔣介石不再重用吳國楨。1953年,吳國楨以治病為名,辭去台灣省主席一職,前往美國。不久,台灣出現吳國楨“攜資外逃”的傳言。1954年2月,吳國楨在美國公開發表責台灣當局的談話,指責台灣不民主、“政府”過於專權、國民黨一黨統治。從此,雙方開始“越洋大戰”。3月17日,蔣介石發表“總統”,撤銷的“政務委員”,國民黨中常會則開除吳的黨籍;次日,省議會成立專案組,開始調查吳任職“省主席”期間的貪污瀆職罪行。 [3] 
中文名
吳國楨事件
發生時間
1954年
涉事人物
吳國楨

吳國楨事件相關人物

吳國楨(1903年一1984年),字峙之,建始涼水埠人,5歲隨父母居住北京。民國二年(1913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與周恩來交情頗深。民國六年考入清華大學,民國十年以官費赴美留學,獲碩士、博士學位。民國十五年秋回國,就職於北平國立政治研究所,任國立中央政治學校教授。次年任南京政府外交部秘書、副司長。民國十八年任湖北省煙酒局局長、漢口土地局長、財政局長、湖北省税務局長。民國二十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長。次年任蔣介石侍從室秘書。民國二十二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漢口市長。民國二十六年武漢失守後去重慶。民國二十七年10月,轉任最高國防會議第三組長。民國二十八年任重慶市長兼防空副司令。民國三十年6月5日,日機轟炸重慶,發生隧道堵塞人員室息死亡事件辭職。民國三十一年12月任外交部政務次長,次年3月代理外交部部長,隨蔣參加過“開羅會議”。民國三十四年任國民黨中央宜傳部長。民國三十六年任上海市長。民國三十七年8月,因與蔣經國不和而提出辭職,被蔣介石派往台灣,民國三十八年任“總統府”辦公室外交組副組長,後任台北市市長,台灣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950年任“行政院”政務委員。1953年4月辭職,5月與妻黃卓羣赴美國定居11月台灣發生所謂“吳國楨事件”,蔣介石以此於1954年開除吳黨籍和撤銷政務委員職務。吳在美專事授課著述,隱居30餘年,嚮往故土。原應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和中共中央統戰部長楊靜仁之邀,定於1984年9月攜其妻回國,同年6月6日突發心臟病逝世,鄧穎超向其妻黃卓羣致電弔唁。吳晚年致力著作,遺著有《中國傳統》《古代政治思想》《中國文化史》等。 [2] 

吳國楨事件事件背景

該事件的爆發,是吳國楨與蔣經國矛盾激化和吳國楨不滿蔣介石獨裁專制的結果。吳國楨與與蔣經國的矛盾始於上海時期。1948年8月,蔣經國赴滬任經濟督導員,用鐵腕手段全面打擊投機商人。時任“上海市長”的吳國楨從經濟觀點出發,認為用高壓手段無助於解決經濟問題,並親赴南京面諫蔣介石剖陳利弊,但未被採納。同年10月,蔣經國失敗而歸,卻把這筆帳記在吳國楨的頭上,認為這是吳國楨“不合作”的結果。遷台初期,吳國楨和蔣經國之間也有齟齬。吳國楨在其“台灣省政府主席”任內,由於財政緊張,對蔣經國所主持的“政治部”、“救國團”等預算外的額外要求,往往不客氣地予以婉拒,引起蔣經國等人的不滿。蔣經國在台灣主持特務工作,在島內亂捕亂殺,受英、美民主思想影響較深的吳國楨又看不慣,以“省主席”的身份進行了干涉。但由於蔣經國羽翼未豐,敗退台灣時又困難重重,內爭為勢所不許。因此,在朝鮮戰爭爆發前,還勉能和平共處。兩人嚴重對抗是源於台灣火柴公司一案。吳國楨認為於法無據,要求釋放無辜被捕之人,而蔣經國卻堅持不放。後來又發生蔣經國在台灣第二次地方選舉前夕無故捕人一事,使蔣、吳之間關係形同水火。吳國楨迫不得已向蔣介石進言,希望不讓蔣經國主持特務工作,否則“蓋無論其是否仗勢越權,必將成為人民仇恨的焦點”,但遭到斥責。蔣介石曾以“行政院長”一職拉攏吳國楨與蔣經國合作,但被拒絕。 [1] 

吳國楨事件事件經過

隨着美台關係的加強,台灣局勢的穩定,吳國楨的身價也就越來越低。1952年10月30日,特務企圖製造車禍殺害吳國楨夫婦未成。吳國楨認識到該是“激流勇退”的時候了。1953年3月,他藉口健康原因堅辭台灣省“主席”一職,並要求赴美。然而,此行受到蔣經國的多方阻撓。後經宋美齡從中協助,吳國楨夫婦才於5月24日得以赴美。但是,吳國楨的父親及小兒子卻被留做人質。 [1] 
吳抵美后言行相當謹慎,未發表過不利於台灣當局的任何言論。但1954年1月,台報紙披露吳國楨“苛取鉅額外匯”,“總統府”“秘書長”王世傑的去職一案與此有關,並刊出《勸吳國楨從速回台》的長篇社論。吳國楨為闢謠擬就“啓示”一則,寄給國民黨秘書長張其昀,要求查明並登報。張其昀將“啓示”交予吳國楨的老父,吳父跑遍台北各報,不得要領,直至2月7日刊出。此間,吳國楨對“啓示”久無下落十分惱火,於2月7日接受美國MCN台的電視訪問,後又接受合眾國際社記者專訪,發表三點“政見”。 [1] 
第一,台灣除非實行民主,否則無法得到台灣民眾、海外僑胞和美國的支持。 [1] 
第二,目前國民黨政府“過於專權”,國民黨的經費並非來自黨員,而是靠“國庫支出”,目的在於“永恆一黨統治”。 [1] 
第三,台灣軍隊中的“政治部”,完全“拷貝於蘇聯”。對此,美國輿論大譁,各報爭相報導。 [1] 
2月26日,台灣“立法院”院長張道藩親自上陣,隔海指責吳國楨“反動”、“枉妄”、“包庇貪污”、“營私舞弊”,“罪狀”竟達13條之多。3月9日,國民黨當局控制的報刊發表社論,攻擊吳國楨搞“陰謀詭計”,“危害國家”。3月17日,一屆“國大”二次會議提出臨時動議,“建議政府以該員迅即吊銷護照”,勒令回台“依法處辦”。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決議開除吳國楨的黨籍。蔣介石發佈“總統”命令,稱吳國楨“背叛國家污衊政府,妄圖分化國軍,離間人民與政府及僑胞與祖國之關係,居心叵測,罪跡顯著,應即將所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一職予以撤免”,並對吳國楨在省政府主席任內“違法與瀆職情事”,“依法徹查究辦”。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吳國楨事件”。 [1] 

吳國楨事件事件結果

台灣當局要求“引渡”吳國楨未成,吳國楨的小兒子經美國駐台“大使”藍欽調解,才得以赴美團聚。 [1] 
參考資料
  • 1.    宋春,於文藻主編.中國國民黨台灣四十年史.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102-104
  • 2.    任澤全主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恩施州志.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1139-1140
  • 3.    陳孔立主編.台灣歷史綱要.北京:九州出版社,2019:233
  • 4.    駱惠寧主編.皖台交往史略.福州:海風出版社,202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