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勤

(廣東省烈士)

鎖定
吳勤(1895-1942),原名吳勤本。原籍東莞,1895年l1月27日出生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縣第四區南浦村(今屬佛山市石灣區環市鎮)一個貧農家庭。
中文名
吳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5年
逝世日期
1942年
出生地
廣東佛山市南海縣第四區南浦村
性    別
原    名
吳勤本

吳勤人物簡介

吳勤(1895~1942),原名吳勤本,廣東南海縣第四區南浦村(今屬佛山市石灣區環市鎮)人。幼年喪父,只讀過4年私塾。民國元年(1912)年到佛山市區幫人家清理糞便,與母親共同負起一家6口的生活重擔。勞動之餘,吳勤學習國術,練就一身好武藝。辛亥革命爆發後,與佛山的同盟會會員王寒燼、錢維方等人結識,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繼而參加了同盟會和民軍,反對龍濟光的軍閥統治。由於吳勤身材魁梧、武藝高強、作戰勇敢,被選拔為孫中山的衞士。1918年孫中山離粵赴滬後,吳勤回佛山務農。1921年開設鴻勝武館分館於佛山大橋頭,組織青年工人、農民習武。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以後,工農運動空前高漲。吳勤組織南浦鄉農團約300餘人,武裝反對大地主陳恭受等封建勢力,受到廣州國民政府和中國共產黨廣州地委的支持。同年月,吳勤參加了第二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學習。9月,吳勤率南浦農團部分成員隨廣州農講所學生一起赴韶關參加訓練和調查,在韶關聽了孫中山的講話並會見周恩來、彭湃、譚平山等中共領導人,對中國革命形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10月5日,由譚平山、羅綺園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10日,他率農軍參加了在廣州市第一公園召開的反對商團的大會和示威遊行。
吳勤在農講所畢業之後,便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農運特派員身分,回到佛山開展農民運動,在附近30多個鄉建立起農會組織。1925年5月,建立起南海第四區農民協會,吳勤被推選為會長。為了提高農會會員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覺悟,吳勤在佛山經堂(今佛山市委黨校內)辦起農民子弟學校,並親任校長。1926年,吳勤發動南海四區農會成員,參加反對佛山劣紳大魁堂頭目莫汝洪等人的鬥爭。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後,吳勤領導農軍進行英勇反抗鬥爭。後來在平洲、山紫一帶秘密組織農民武裝隊伍,於12月12日在佛山舉事響應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後,吳勤轉移到香港,不久因中共廣東省委遭破壞,轉往南洋謀生,與黨失去了聯繫。在新加坡,發動華僑集資籌辦了一間廣建學校,他為領導人。
抗日戰爭爆發後,吳勤於1937年底回國參加抗戰,並秘密與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取得聯繫(但未恢復黨籍)。吳勤在廣州南郊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組織農民自衞隊。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後的第二天,他率領19名熱血青年逃出廣州市區,在市郊的崇文24鄉組織起一支五六十人的抗日義勇隊,並於南海平洲夏滘附近的河面上,襲擊日軍運輸船,繳獲一批糧食和槍枝彈藥。接着在廣州、三水之間的小塘車站伏擊敵人,搗毀鐵路,阻延日軍西進計劃。為了使這支隊伍取得合法地位,並得到武器和給養,吳勤徵得撤退到廣寧的廣州市市長兼西江八屬遊擊總指揮曾養甫的同意,把抗日義勇隊改為廣州市區遊擊第二支隊,簡稱廣遊二支隊。吳勤被委以司令。
1939年1月以後,中共廣東黨組織應吳勤的請求,派遣劉向東、嚴尚民等一批幹部到廣遊二支隊擔任具體領導工作。1940年6月,中共南番順中心縣委決定,由林鏘雲帶領的順德游擊隊一箇中隊,編入廣遊二支隊。因為有了中共的領導和支持,廣遊二支隊的政治素質和戰鬥力大大提高。他們活躍在番禺、中山、順德、南海和廣州市郊一帶,頻頻打擊日偽勢力。後來這支革命隊伍發展到500多人,於1945年1月編入珠江縱隊第二支隊的序列。與此同時,吳勤還於1939年5月,與禺南大石鄉知名人士何福海(後來參加了中共)一起,組建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性質的半武裝的羣眾團體——抗日俊傑同志社(簡稱“俊傑社”),由吳勤任社長。“俊傑社”成立不到幾個月,就由禺南發展到南海、順德和廣州南郊一帶,擁有50多個分社,成員達3000人。其中農民基幹武裝有三四百人,與廣遊二支隊緊密配合,到處打擊敵人。
由於吳勤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對日偽勢力頻繁出擊,威名大振,因而遭到國民黨頑固派和日偽的忌恨。1942年5月7日,吳勤與夫人霍淑英經陳村水枝花渡口過渡時,被國民黨頑固派預先埋伏的軍隊所暗殺。建國後,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在烈士的故居修建了陵園,立碑鐫刻其英雄事蹟,以紀念他為國捐軀的愛國主義精神。 [1] 

吳勤習武衞鄉

吳勤 吳勤
吳勤(1895-1942),原名吳勤本。原籍東莞,1895年11月27日出生於廣東佛山市南海縣第四區南浦村(今屬佛山市石灣區環市鎮)一個貧農家庭。他祖輩因受地主惡霸壓迫,在東莞家鄉無法立足而遷到南浦村。吳勤一家人辛勤勞作卻終日不得温飽。吳勤十一歲那年,父親病逝。僅讀了四年私塾的吳勤只得輟學,到佛山市區去幫人家清理糞便,與母親共同挑起撫養三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的重擔。勞動之餘,他嗜習拳術,練得一身好武藝。生活的艱辛與習武的磨練,使吳勤從小養成了剛毅、豪爽的性格,敲打出一副魁梧強壯的體魄。
在他十六歲那年,爆發了辛亥革命,同盟會領導的民軍攻入佛山,推翻了清朝在佛山的統治。這使青年吳勤眼前出現了希望之光。他嚮往革命,崇拜革命英雄,與參加光復佛山的同盟軍會員王寒燼、錢維方等人經常來往,成了莫逆之交。他參加了他們在紀綱街組織的汾江閲書報社,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繼而又參加了三台會,同盟會。1916年,孫中山號召打擊袁世凱在廣東的殘餘勢力軍閥龍濟光。吳勤響應孫中山的號召,加入了民軍。他作戰勇敢,曾隻身泅水爆炸濟軍軍艦,受到嘉獎,被選拔為孫中山的衞士。
1918年,吳勤在孫中山離粵赴滬後返回佛山重新務農。其時,佛山的失業工人,破產農民常自發進行反壓迫、反剝削的鬥爭,鴻勝武館是他們聚集的地方。吳勤拜鴻勝武館的首徒錢維方為師,和工人、農民一起練拳習武,並積極參加他們的反封建鬥爭。1921年,吳勤在大橋頭開設鴻勝分館,召集一批青年農民習蔡李佛拳。隨後以這批青年農民為基礎,組織起本村武裝,保境安民。

吳勤投身革命

吳勤 吳勤
1923年為維護鄉親生命財產和地方治安,擬組織本鄉民團,為南海縣蓮華46鄉民團聯防總局局長陳恭受拒絕。後得當時佛山工聯會組織人的共產黨員梁復然與師錢維方支持協助,赴省將情向農工廳長廖仲愷報告,代申請組織南浦鄉農團,得獲批准成立。從此,吳勤更認識一切封建舊社會不可靠,遂決心跟着共產黨走,與反動勢力作鬥爭。他説: “如果農民沒有自己的武裝,只靠一張嘴巴,就不能保障自己的生存利益,更不能推翻兇狠的封建勢力。”1924年5月組建起大革命時期南海縣第一支農民革命武裝,即南浦鄉農團,吳勤被推舉為團長。農團三百餘人,皆有槍械。
同年8月下旬,吳勤參加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二屆學習。學習期間,曾率領南浦農團部分團員及佛山工會聯合會部分會員二十人赴韶關訓練和搞社會調查,9月30日返回廣州繼續進行學習訓練。在這期間,吳勤聆聽了孫中山先生的演説和周恩來、彭湃、譚平山、阮嘯仙、羅綺園等領導人的講課,使他對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綱領和民主革命的形勢與任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10月10日,吳勘和農民自衞軍一起,參加了中共廣東區委組織的廣州各界羣眾反對商團示威大會和遊行。其後,又參加了平定商團的鬥爭。吳勤在這革命的風口浪尖上,接受了嚴峻的鬥爭考驗,革命立場更加堅定,後由譚平山、羅綺園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吳勤從農講所畢業後以農運特派員身份回到佛山開展農民運動。他和其他同志一道,日夜奔走於佛山附近各村莊,宣傳革命道理,發動和組織農民。不久,便在南海縣三十多個鄉建立了農會。:1925年5月,在各鄉農會的基礎上又成立了南海縣第四區農民協會。吳勤被推選為會長。領導農民進行減租減息、禁煙禁賭和打擊封建勢力的鬥爭。同年7月,南海九區東塘墩一帶大朗鄉、小塑鄉的地主民團欺壓農民,打擊農會,破壞農運。吳勤便率領農團馳援,打垮了反動地主武裝。為了提高農民協會成員的文化水平,吳勤自籌經費在經堂(今佛山市委黨校內)辦起了農民子弟學校,並親任校長。因而受到羣眾的擁戴。
佛山祖廟左鄰的大魁堂,是劣紳集團聚會的地方。這個集團把持着佛山的大小事務,貪污地方公款,魚肉百姓,是佛山最大的封建堡壘。為了衝破這個封建堡壘,幫助佛山工團軍籌集經費,1926年初,吳勤率農團配合佛山工人糾察隊聯台鬥爭,終於迫使支持大魁堂劣紳的市政廳長下台。大魁堂的的劣紳也從此斂跡。
1927年4月15日,廣東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革命政變。4月16日天空陰霾密佈,正在祖廟大魁堂開會的佛山工代會代表遭到反動派的圍捕。吳勤聞訊,便毅然和農會負責人吳錦洪、吳儉本等三十多人奔赴現場援救。隊伍行至鶯崗街時,遭到國民黨保安隊的截擊,一批同志被捕。在這敵眾我寡的危急情況下,他們只好分散轉移。吳勤在工人的掩護下,越屋脱離險境,直奔郊區檑崗。當弟弟吳儉本等人到蠕崗聚集後,他們便和檑崗的農會發動組織起農民武裝,以求再戰。沒多久,國民黨保安隊跟蹤到檑崗,圍攻農民武裝。吳勤率農民武裝奮起反抗。在一次浴血奮戰中,吳儉本與檑崗農會會長勞元鏗負傷後被敵人殺害。吳勤強忍悲痛,掩埋了戰友和弟弟的屍體後,又繼續奔走於南海、順德縣之間,廣泛發動羣眾,組織武裝,堅持鬥爭。
1927年11月,中共廣東省委秘密組織廣州起義。起義前夕,中共南海縣委組建了南海農民赤衞軍第一團和第二團,吳勤任笫二團團長,負責攻佔佛山市,以控制廣(州)三(水)鐵路沿線,鞏固廣州外圍。

吳勤飄落海外

廣州起義失敗後,吳勤轉移到香港,繼續堅持革命工作。後來,中共廣東省委機關遭破壞後,吳勤只得遠走南洋,與梁復燃、王寒燼等在新加坡樹冷崗落腳,靠開荒種菜維持生活。這時,吳勤雖然失掉了中共組織關係,但他仍然積極聯絡華僑,參加了當地菜農的協會,從中宣傳革命道理。他還發動華僑籌辦了一間廣建學校,方便華僑子弟讀書。由於吳勤樂於為人,遇事有辦法,當地的福建、潮州籍華僑都稱他為“頭家”(即領頭人)。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佔我國東北三省。吳勤在國外一直惦記着祖國和民族的命運,他與愛國華僑一起參加抵制日貨運動,併為支援第十九路軍抗日舉行義賣籌款活動。1936年他回到香港,繼續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去。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此時吳勤和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敢得聯繫(但未恢復黨籍)。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考慮到吳勤的經歷和影響,派他回廣州開展統戰工作,利用合法名義,組織羣眾性的抗日武裝。

吳勤回鄉抗日

1937年底,吳勤回到廣州,利用他在國民黨內的人事關係進行統戰工作,國民黨當局委任他為廣東省民眾自衞團統率委員會上校督導員。吳勤以合法的名義,在廣州南郊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動員農民參加抗日武裝。還會同錢維方師傅在佛山鴻勝武館開辦殺敵大刀訓練班和一個有二十多人蔘加的學習戰時救傷護理方法的防護團。並積極籌集武器,組織起南海縣山紫村(今佛山城區)農民抗日自衞隊,隨時準備武裝抗日,把侵略者趕出國門。
1938年10月11日,日軍侵佔廣州,珠江三角洲各縣相繼陷於敵手,國民黨軍政人員倉皇逃跑。吳勤目睹國土淪亡,悲憤交集。他不畏強暴,在廣州陷落的第二天,帶領十九個熱血青年逃出廣州市區,到廣州近郊的崇文二十四鄉組織起一支有五六十人的抗日義勇隊。
一天,南海平洲復窖附近的河面上,兩艘日軍運輸船裝滿了劫來的糧食、物品,正準備運回廣州。吳勤在探明情況後,即率隊前往襲擊,將船上十來名日軍擊斃,繳獲槍支彈藥一批和糧食數百包用以武裝自己,並將糧食賑濟難民。
接着,吳勤又乘勝率抗日義勇隊在廣(州)三(水)鐵路小塘車站伏擊敵人,搗毀鐵路,使日軍西進計劃受到阻延。抗日義勇隊水陸兩次戰鬥的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震動了整個珠江三角洲,極大地激勵了珠江地區廣大羣眾抗敵致勝的信心。

吳勤打擊日寇

為了使這支隊伍取得合法地位,得到武器和給養,吳勤與撤退到廣寧的廣州市市長兼西江八屬遊擊總指揮曾養甫取得聯繫,領取了廣州市區遊擊第二支隊(簡稱“廣遊二支隊”)番號,並被委任為司令。廣遊二支隊英勇殺敵,聲威日振,加上政府又給予合法名義,手是愛國青年參加廣遊二支隊者日益增多,一些地方實力派也歸集到廣遊二支隊的旗下。其時日軍氣焰囂張,企圖一舉消滅這支涎生不久的抗日隊伍。12月下旬的一天清晨,日軍一部從永陸兩路突然包圍了順德縣陳村鎮廣遊二支隊駐地,日軍從炮艇發射的炮火把陳村的房子摧毀了大半。面對強大的敵人,吳勤堅定沉着地指揮部隊奮起還擊,經過一整天激戰,斃傷日軍三十多名。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吳勤帶領部隊撤出陳村,向番禺南部地區轉移。禺南是大革命時期農運高漲的地方,有很好的羣眾基礎。為了更廣泛地發動民眾,壯大抗日隊伍,1939年5月,吳勤與禺南大石鄉知名人士何福海一起,在大石留春園組織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性質的半武裝羣眾團體――抗日俊傑同志社(簡稱“俊傑社”),由吳勤親任社長。俊傑社成立後,十分重視團結和爭取各階層人士。在短短的幾個月內,俊傑社以禺南為基地,向南海、順德和廣州南郊等地發展,擁有五十多個分社,社員達二三千人,其中農民基幹武裝有三四百人。吳勤曾指揮六百多名社員攻擊廣州市郊東朗和南海縣鹽步的偽軍,又在禺南打了員崗鄉偽維持會,消滅了員崗偽地税徵收隊;並指揮廣州市郊芳村俊傑社隊伍伏擊三山大石附近河面的日軍船隻,繳獲日軍汽船兩艘,斃傷和俘虜日‘軍數十名,其中俘虜了一名日軍軍官山本正男少尉。
吳勤率領的部隊雖然迅速發展,但成分複雜,良莠不齊,紀律鬆散,難以堅持艱鉅的抗日戰爭,後來吳勤前往香港尋找。黨組織,要求黨加強對廣遊二支隊的領導。黨組織接受吳勤的要求,前後派了劉向東、嚴尚民等多批黨員到廣遊二支隊協助吳勤工作,吳勤對他們委以重任,全力支持他們進行整頓、改造部隊的工作,並根據黨組織的意見,把反共分子、副司令史文堅等清除出隊。
1939年11月,廣遊二支隊進駐順德大良,維持社會治安,並在外圍金橘嘴、舊寨構築工事,積極佈防。12月中旬的一天日軍向大良發動攻擊,用追擊炮連續轟擊廣遊二支隊陣地,隨後發起衝鋒。吳勤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並派出一個班繞到日軍的側後,出其不意襲擊,日軍死傷寸多人,最後狼狽撤退。廣遊二支隊取得大良保衞戰的勝利,威名遠播。
1940年6月,中共南番中順中心縣委成立。中心縣委為加快改造廣遊二支隊,決定以林鏘雲帶領的順德游擊隊為基礎,加上從番禺、中山抽調來的黨員和青年骨幹編為廣遊二支隊的獨立第一中隊,在廣遊二支隊中起模範作用。當中心縣委向吳勤提出這一建議時,吳勤表示堅決服從,並立即調撥兩挺捷克、機槍和部分長、短槍給獨立第一中隊。
由於日、偽步步進逼,並在政治上進行誘降活動,廣遊二支隊名義下的一些地方勢力組織的大隊發生了分化,有的瓦解,有的投降,甚至第一大隊的大隊長劉登也發生動搖,競與國民黨頑固派暗中勾結,企圖把該大隊拉出去。在這緊急關頭,吳勤按照中心縣委的指示,毅然撤去劉登的職務,將第一大隊從中山縣大南和番禺大崗調回西海,與獨立第一中隊台編整訓,這一有力措施使部隊穩定下來,並使廣遊二支隊直接置於我黨的領導之下。

吳勤慘遭暗殺

1940年間將隊伍改造成為黨領導下的重要抗日武裝後,屢立戰功,沉重打擊了敵偽的氣焰。先後在現海、順德、番禺、三水各縣攻擊日偽軍,消滅地主武裝,除奸殺霸,取得輝煌戰果。其中著名戰役,以三次保衞大良鎮,西海殲滅戰,奪取南村七星岡,進攻番禺市橋李朗雞偽軍及金橘嘴激戰等,使日、偽聞風喪膽。因此日、偽視為心腹大患,施以暗殺毒手,欲除之而後快。1942年5月7日,日偽事前以重金厚祿收買了當時國民黨第3縱隊隊長林小亞,國民黨三青團敵後挺進隊大隊長梁汝泉、李部偽軍李德明等人,乘是日吳勤因事到陳村之機,預先埋伏在陳村“水枝花”(地名)步頭岸邊。中午後,果見吳勤夫妻和隨員由對岸乘艇渡河而來,當吳艇駛至中流,即放機槍掃射,吳勤等猝不及防,當場中彈身亡,時47年。事後,廣遊2支隊改由林鏘云為司令員,後改名珠江縱隊,直至1945年抗日勝利而結束。 [2] 

吳勤人民懷念

吳勤烈士陵園 吳勤烈士陵園
吳勤忠誠於黨的事業,為人民解放事業奮鬥不息,是珠江三角洲人民的好兒子,人民永遠懷念他。1949年佛山解放後,南海縣府和佛山市府,遂在南浦鄉前(現佛山市禪城區嶺南大道與同濟東路交界處)建設一座“吳勤烈士陵園”,刻碑記其一生革命事蹟,以供憑弔和啓發後人。1982年重修,墓園一片蒼松翠柏,莊嚴肅穆的陵園內,有吳勤、鄧卓英和吳儉本烈士的陵墓,為灰沙水泥砌築,墓前矗立着5.3米高的鋼筋混凝土紀念碑,上有林鏘雲題“吳勤烈士之墓”,碑前左右各有小亭。是佛山人民緬懷先烈的重要場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