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仲素

鎖定
吳仲素,男,中國近代武術家,詠春拳第六代傳人,葉系詠春宗師—葉問的師兄。
中文名
吳仲素
職    業
拳師
性    別
身    份
詠春拳第六代傳人
所處時代
清末
同    門
何漢侶、雷汝濟、姚才、葉問、陳汝錦

吳仲素生平簡介

吳仲素生於清代末年,世居在佛山。他的父親是一位經營陶瓷器的店主,家頗富有。吳仲素比較喜歡武術,父親特地聘請詠春名師陳華順到他們家中讓吳仲素拜師學藝。吳仲素父親本來就與陳華順是好友,並經常在經濟上資助陳,為答謝吳父,陳華順不惜一切功夫悉心盡傳。吳仲素經數年苦練,技藝大成,終於成為陳華順衣缽真傳的人,並代師授拳小師弟葉問。民國初年,吳仲素在古路頭街開設武館,投他門下多是富家的子弟,如何兆初李壽彭、張升若、李賜豪、梁福初。當時佛山名重一時的“詠春三雄”阮奇山姚才、葉問也常到其武館受些點撥以及切磋拳技。
吳仲素生平喜歡廣交武術界的朋友,為朋友揮金如土,義氣 甚重。晚年逝前數年,生活十分拮据,幸虧眾多門徒合力資助維持,得以頤養天年。

吳仲素詠春拳簡介

詠春拳,少林嫡傳武技之一,詠春二字乃是為了紀念詠春拳之創始人嚴詠春師祖。嚴詠春原籍廣東,其父嚴二公於九連山下經營豆腐買賣。而詠春則自小跟隨五枚大師習技。及後更因見蛇鶴相鬥而悟出拳術之道,並得其師父五枚大師之修正,因而武技大成。詠春師祖並要求五枚大師為拳命名,大師則答曰你既名詠春,就將詠春命名此拳可也。因此,詠春拳之名正式誕生了 [1] 

吳仲素師承關係

嚴詠春及後嫁給梁博儔,其後更隨其夫返粵並將其武技傳與梁博儔,因此其夫盡得詠春之所傳。此為詠春拳之第二傳,時在嘉慶未年。
梁博儔因與紅船中人友好,並常與其友梁蘭桂黃華寶梁二娣等飲酒論技,梁博儔更將詠春拳與華寶等人交換紅船之名技六點半棍。及後更與黃華寶等人隨紅船漂流,在此期間,他們更日夕鑽研,苦心練習,不兩年己盡得其秘奧了。梁蘭桂、黃華寶及梁二娣等可稱之為詠春拳派之第三傳。
黃華寶六十歲後退休,税居於佛山快子市,青雲街。快子市有名醫梁贊行醫於杏濟堂,頗富盛名,佛山人之稱之為贊先生。而黃華寶與梁贊友善,且退休後長日多暇,乃到杏濟堂與梁贊飲酒論技,並將詠春拳術,盡傳於梁贊,時為遜清道光年間。
梁贊,原籍鶴山縣古勞,只是世居佛山而矣。梁贊醫術精湛,經營草藥店杏濟堂於快子市清雲街。他交遊廣闊,故人緣甚佳。梁贊性好武技,涉獵甚廣,但並未令其滿意,自隨華寶習詠春以後,他即感到詠春拳,在法度用力,身型和手法上,無一不是上乘之法;再憑其天資聰穎,苦心鑽研,使詠春拳能在晚清期間,在嶺南一帶聲名大著。然而,梁贊因店務纏身,未能廣授徒眾,所以並未令詠春拳盛極一時。但能得其真傳者,除其二子梁春梁壁外,僅陳華順一人而矣。
陳華順本藉順德陳村人仕,他亦世居佛山,並以找錢為業,混號找錢華。因陳華順之找錢事業,常經杏濟堂,故有緣師事梁贊。技成後,更於梁贊前技服豬肉貴,聲名大振。及後,陳華順設館於蓮花地大街,正式教授詠春拳術。然而詠春授拳之法,與一般少林拳術不同,因它需要通過長期過手之練習,而過手之最佳練法,需由個別教授,故未容多教,故此陳華順收費頗昂,遂未為一般人仕所能負擔,而能學者,多為貴家公子而矣,當時有「少爺拳」之稱號。故在陳華順時期未能廣泛流傳。
師弟葉問 師弟葉問
能得陳華順之技藝者,有吳仲素、何漢侶、雷汝濟、姚才葉問及其子陳汝錦。但能將詠春拳術一派推廣者,首推葉問,姚才對詠春之改善及推廣,使詠春一派能在香港、台灣及世界各地得以發揚光大,聲名大噪。姚才、葉問雖拜陳華順為師,但因為陳華順年事已高,真正教授葉問詠春拳的是他的師兄吳仲素。
姚才 姚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