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吞鳥

鎖定
《藝文類聚》卷九十《鳥部上·鳥》~556~
羅含傳》曰:含少時晝卧,忽夢一鳥,文色異常,飛來入口,含因驚起。心胸間如吞物,意甚怪之。叔母謂曰:“鳥有文章,汝後必有文章此吉祥也。”含於是才藻日新。
中文名
吞鳥
拼    音
tūn niǎo
注    音
ㄊㄨㄣ ㄋㄧㄠˇ
解    釋
指文思燦然,才華出眾或文辭華美。

吞鳥詳細釋義

吞鳥典源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傳·羅含傳》
羅含字君章,桂陽耒陽人也。曾祖彥,臨海太守。父綏,滎陽太守。含幼孤,為叔母朱氏所養。少有志尚,嘗晝卧,夢一鳥文彩異常,飛入口中,因驚起説之。朱氏曰:“鳥有文彩,汝後必有文章。”自此後藻思日新。弱冠,州三辟,不就。含父嘗宰新淦,新淦人楊羨後為含州將,引含為主簿,含傲然不顧,羨招致不已,辭不獲而就焉。及羨去職,含送之到縣。新淦人以含舊宰之子,鹹致賂遺,含難違而受之。及歸,悉封置而去。由是遠近推服焉。 [1] 

吞鳥釋義

羅含少時夢一文采華麗的鳥飛入口,自此文思大進。後就用“夢中吞鳥,夢鳥,吞鳥,吞綵鳳”等謂才華出眾或文辭華美。

吞鳥同源典故

君章才 吞綵鳳 吞鳥夢 夢中吞鳥 夢吞鳥 夢鳥 鳥有文章 鳳早吞 [1] 

吞鳥運用示例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啓·無射九月》:“才過吞鳥之聲,德邁懷皎之智。”
唐 李瀚 《蒙求》詩:“羅含吞鳥,江淹夢筆。”
冒襄 《影梅庵憶語》卷二:“雖有吞鳥夢花之心手,莫能追述。”
駱賓王 《初秋登司馬樓宴得同字》詩:“顧慚非夢鳥,濫此廁雕蟲。”
李商隱送從翁東川弘農尚書幕》詩:“斯文虛夢鳥,吾道欲悲麟。” [1] 

吞鳥相關人物

《晉書》 《晉書》
羅含(293~369)字君長,號富和,東晉桂陽郡耒陽(今湖南耒陽市)人。祖父羅彥蜀漢建興時為臨安太守,父羅綏延熙時為滎陽太守。含幼喪父母,依叔母朱氏成人。年輕時博學能文,不慕榮利。荊州刺史三次召他為官,均辭不就。後楊羨任荊州將,慕其才學,引薦他為新淦主簿,再三推辭不允才就任。不久,調任郡功曹敕史。東晉咸和九年(334),荊州刺史庾亮薦引羅含為江夏從事,江夏太守謝尚誇獎羅為“湘中之琳琅”。未幾,升任荊州主簿。徵西大將軍桓温到荊州後,任含為徵西參軍,後轉任荊州別駕。為避喧鬧,含於城西小洲上建茅屋數椽,伐木為牀,編葦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桓温稱含為“江左之秀”。含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朝廷徵召為尚書郎。桓温重含才,喜含德,上表調任含為徵西户曹參軍,升宜都太守。永和十二年(356),桓温封南郡公,任含為郎中令。不久,朝廷又召含入都為正員郎,升散騎常侍、侍中、廷尉,轉調長沙相。含年老辭官歸裏,朝廷加封為中散大夫。比及還家,階庭忽蘭菊叢生,時人以為德行之感。《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之《全晉書》收其文兩篇:一為《答孫安國書》,一為《更生論》。《更生論》是古代湖南最早的哲學著作,也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著作,史稱“括囊變化,窮極聚散”。所著《湘中記》(又稱《湘中山水記》)三卷,是一部關於湖南地理的著作,也是古代衡陽最早的文學作品,全書雖佚,但內容廣為古籍稱引,其中《楚風補》存其詩二句。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