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吐火羅族

鎖定
吐火羅族,中亞古國。本是民族名,中世紀轉為地名。指烏滸水(今阿姆河)上游即縛芻河流域,以今昆都士(唐代活國)為中心的阿富汗北部地區。
中文名
吐火羅族
定    義
中亞古國
發    展
中世紀轉為地名
事    件
公元前2世紀中葉

吐火羅族歷史背景

公元前2世紀中葉,吐火羅滅掉以巴里黑(今阿富汗境內)為都城的大夏,於其地建國,是為貴霜王朝。3世紀中葉,貴霜王朝為波斯薩珊王朝及印度笈多王朝所顛覆,吐火羅名稱重新見於史籍。5世紀30年代,噠人據有其地,遂與頠噠人雜居。563~567年,其地為突厥所有,突厥派通設、?度設統治吐火羅故國。629年(或630)玄奘行經該地,記吐火羅故國領域:東起帕米爾,西接波斯,北據鐵門(今烏茲別克斯坦南部布茲嘎拉山口),南至大雪山(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相當於今阿富汗北部地區。此地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西域與伊朗、印度等地交通往來必經之處。玄奘時,吐火羅王族已絕嗣數百年,酋豪林立,分為27國(玄奘實際列出29國)。唐高宗顯慶年間,以其境內的阿緩城(今阿富汗昆都士)置月氏都督府,授其王為吐火羅葉護、悒怛王、使持節25州諸軍事。此一稱號反映了當地先後有吐火羅、大月氏、頠噠等族活動的實際情況。
8世紀初,大食東來,在薩珊王朝末代諸王、突厥和吐火羅故地的君主與大食交戰的時期,吐火羅故地的君主號為葉護。大食進逼,吐火羅君主曾要求唐朝保護。8世紀中葉以後,大食人取得決定性勝利。安史之亂時,曾有吐火羅兵助唐平亂。13世紀後,吐火羅一名逐漸消失。

吐火羅族吐火羅人

較語言學、體質人類學乃至分子考古學等諸多學科的研究成果表明,吐火羅人屬於印歐人種,為古老的原始印歐人羣(Proto-Indo-Europeans)中的一支.吐火羅人原居地可能在中歐或東歐某地,大約在公元前第三千紀上半期,他們從自己的同胞中脱離出來,經過黑海草原和中亞草原,逐漸向東南遷徙、發展到中國西北地區.整個遷徙過程的時間長達1000多年。 [1] 
吐火羅人是最古老的原始印歐民族之一,他們操一種屬印歐語系西支Centum語的語言,在體質上也表現出典型的原始印歐人種的特徵。只是由於各支吐火羅人各自的發展道路不同以及所處的地理、文化環境的差異,從而最終在各地以不同民族的面目出現在以後的歷史舞台上。
參考資料
  • 1.    王欣.吐火羅人的族屬與族源:《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