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鎖定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Tongji University)是同濟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部下設的二級學院,為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生物科學類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同濟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試點單位。
同濟大學生命學科始建於1937年,原名同濟大學理學院生物學系。1948年8月,生物學系分為動物學系和植物學系。1951年8月,同濟大學動物學系、植物學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1996年,同濟大學恢復生命學科,成立了生命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2002年,更名為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3個系,開設2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2個(一級學科覆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2個(一級學科覆蓋),工程碩士領域1個;有在編教職工116名。 [4] 
中文名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Tongji University
簡    稱
同濟生命科學學院
創辦時間
1996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同濟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部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康九紅
院長:高紹榮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
專職院士數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人
本科專業
2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1個
二級學科12個(一級學科覆蓋)
博士點
一級學科1個
二級學科12個(一級學科覆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個
院系設置
3個系
地    址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歷史沿革

1935年5月,同濟大學在醫學院內建成了生物研究館,開始研究動物,繼而擴大到植物。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6張)
1937年7月1日,同濟大學理學院生物學系正式建立。
1948年8月,生物學系分為動物學系和植物學系。
1951年8月,同濟大學動物學系、植物學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
1996年,同濟大學恢復生命學科,成立了生命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
1997年,成為“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
2002年,生命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更名為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並於同年獲得教育部和國家計委批准,成為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2003年,學校對醫學和生命科學進行整合,成立了醫學與生命科學部,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為該學部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設了生物信息學本科專業。 [4] 
2006年,獲批“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2009年,成立生物信息系。
2011年3月,獲得“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 [5] 
2018年10月,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代表同濟大學牽頭申報的細胞乾性與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通過全國高校前沿科學中心立項建設論證。 [11] 
2021年,學院入選生物科學類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7]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辦學條件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系專業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3個系:生物醫藥與技術系、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生物信息學系,開設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2個本科專業,是同濟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試點單位,實施“2+1+X”的英才培養模式。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師資力量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在編教職工116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含柔性引進1名),國家傑出青年5名,其中青年項目13人,重點研發計劃與973首席科學家9名,上海市東方學者7名,浦江計劃人才17名;教授50名,副教授27名,兼職教授6名,講座教授3名,客座教授1名。 [4] 
高端人才
人才計劃項目
獲得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
裴鋼、戚正武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裴鋼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裴鋼、孫方霖、康九紅、高紹榮、謝欣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張勇、康嵐、毛志勇、項耀祖、高亞威、朱融融、劉文強、王譯萱
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
張勇、 高亞威
重點研發計劃與973首席科學家
謝欣、江賜忠、康九紅、孫方霖、毛志勇、高紹榮、李維達、嶽鋭、楊鵬、張赫、尹曉磊、高亞威、何志穎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儲茂泉、曹志偉、王春光、江賜忠、薛雷、張勇、李偉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裴鋼、謝欣、康九紅、高紹榮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謝欣、康九紅、高紹榮
教育部直屬高校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高紹榮
上海市科技領軍人才
康九紅
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康九紅、謝欣、高紹榮、 張勇、何志穎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
劉文強
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
謝欣、曹志偉、郭佔雲、王春光、薛雷、張儒、江賜忠、曹瑩、劉琦、李偉、毛志勇、張赫、林古法、李昂、龔國華、何志穎、餘勇、邊杉、陳玉平、徐豔萍
上海市曙光計劃
王春光、曹志偉、江賜忠、張赫
上海市科技青年啓明星計劃
曹志偉、張勇、汪貴英、張超、劉琦、 高亞威、劉文強、張振寧、楊鵬、陳嘉瑜、郭旭東、劉曉雨
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
何志穎
上海市科技青年啓明星跟蹤
張勇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揚帆計劃
王譯萱
上海市晨光計劃
朱融融、汪貴英、王譯萱、高亞威、樂融融、陳嘉瑜、劉文強 [3]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學建設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生物科學類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1個,學院是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4] 
國家級特色專業:生物信息學 [13] 
生物科學類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生物科學 [7] 
教學成果獲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以科研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開放式研究型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013年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6]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2個(一級學科覆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2個(一級學科覆蓋),工程碩士領域1個。 [4]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生物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水生生物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態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生物學
二級學科碩士點: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水生生物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態學
工程碩士領域:生物工程 [4]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學術科研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全國高校前沿科學中心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1個。 [4] 
全國高校前沿科學中心:細胞乾性與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 [11] 
教育部創新團隊:人誘導多能幹細胞向神經前體細胞定向分化的分子機制及應用研究 [12]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上海市信號轉導與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
其他科研平台:蛋白質研究所、同濟—長海轉化醫學聯合研究中心 [4]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成果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科研主攻方向為針對生物醫藥及重大疾病機制的轉化醫學研究,同時在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幹細胞與表觀遺傳學、生物信息學等領域開展基礎性研究。近5年,得到了國家科技部973、863重大與重點項目、國家教育部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重大攻關項目、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教委科研項目等支持,獲批科研經費數一個多億。 [4] 
科研獲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早期胚胎髮育與體細胞重編程的表觀調控機制研究
教育部2019年高校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 [10]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合作交流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先後與德國圖賓根大學、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合作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流項目,與哈佛大學、馬薩諸塞州醫學院、德國馬堡大學等合作本科生畢業設計項目、短期交流項目等。 [4]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文化傳統

  • 文化活動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舉辦第十二屆“全式金盃”羽毛球賽,舉行2021年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優秀大學生暑期學校活動、第二屆趣味運動會。 [8-9]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學院領導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康九紅
院長
高紹榮
副院長
張敬、王紅兵、嶽鋭
黨委副書記
相波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杜昌升 [1]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歷任領導

歷任黨委書記
黨委書記
任職時間
丁祖泉(直屬支部)
2002—2003
鄭福輝(直屬支部)
2003—2005
牟建明(黨總支)
2005—2013 [2] 
歷任院長
院長
任職時間
倪亞明(兼)
2002—2003
楊傑
2004—2005
費儉
2007-2008
孫方霖
2010-2014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