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心同德

(漢語成語)

鎖定
同心同德(拼音:tóng xīn tóng dé)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成語最早出自於《尚書·泰誓中》。 [1] 
“同心同德”指思想、行動一致;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1]  [6] 
中文名
同心同德
拼    音
tóng xīn tóng dé
近義詞
同心合力
反義詞
離心離德各懷鬼胎各行其是
注音字母
ㄊㄨㄥˊ ㄒㄧㄣ ㄊㄨㄥˊ ㄉㄜˊ
成語出處
《尚書·泰誓》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同心同德成語出處

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尚書·泰誓》) [1]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同心同德”。 [1] 

同心同德成語故事

商朝末年,商紂王昏庸無道,寵信妲己,過着酒池肉林的生活,誰敢進忠言,要麼被挖心,要麼受炮烙之刑被處死,使得大臣離心離德。良臣比干、箕子由於忠言進諫,一個被剖心而死,一個被關進監獄。太師疵、少師強見商紂王已不可救藥,就準備抱着商朝宗廟祭器出逃。百姓道路以目,緘口不言。 [2] 
周武王姜子牙研究,認為滅商條件已成熟,遵照周文王“時至而勿疑”的遺囑,果斷決定發兵伐商,號召天下諸侯國向朝歌進軍。軍隊出發前,太史卜了一卦,卦象顯示大凶。看到這種不吉之兆,百官目瞪口呆。武王主意已定,不迷信鬼神,毅然率兵車300乘、近衞武士3000人、甲士4.5萬人向商朝都城開進。在盟津會師各路諸侯,在大戰爆發之前,周武王舉行了誓師大會。 [2] 
周武王説:“ 將士們,請聽我説,善良的人做善事,只怕時間不夠用。兇惡的人行起惡來,也怕時間不夠用。如今的商紂王荒淫無道,把大臣當成賊人,把朋友當成仇敵。説自己代表天,作惡多端卻無所畏懼。老百姓只能祈求上天讓自己遠離他。從前夏桀很強大,但是倒行逆施,上天就派成湯來將他流放。今天他們雖然有千萬人,但是離心離德,我們雖然只有十個人,但是同心同德,上天一定會看見百姓的心願、一定會聽到百姓的聲音。讓我們為老百姓討伐他,把成湯的事業發揚光大。 [2] 
在牧野之戰,周軍大敗商軍,商朝滅亡。 [2] 

同心同德成語寓意

同心同德,人數雖少,但力量龐大。周部族是一個人數不多的部族,他們能夠得到天下,靠的是德政,以德服人,商朝人數雖有千萬,但是君臣百姓離心離德,只會自取滅亡。 [2] 
一個家庭,全家人同心同德,則會家興業旺,生活幸福;一個團隊,所有成員同心同德,則會事業興隆,工作開心;一個國家,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則會繁榮日盛,國泰民安。反之,就像幾頭牛拉車,不往同一個方向使勁兒,不但車不會向正確的方向走,而且終有一天,這輛車會分崩離析。 [3] 

同心同德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同心同德”指思想、行動一致;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指思想、行動一致。 [1]  [6] 
  • 運用示例
明·焦竑《五堂叢語》:“今合三人,可謂同心同德。” [4] 
明·餘繼登《典故紀聞》:“天下無難治,惟君臣同心一德,則庶事理而兆民安矣。” [4] 
清·鄭燮《書後又一紙》:“夫舜與堯同心同德同聖,而吾為是言者,以為作聖且有太盡之累,則何事而可盡也?” [4] 
作家·郭沫若《歸國雜吟》:“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 [5] 
參考資料
  • 1.    同心同德  .漢典[引用日期2016-03-30]
  • 2.    關煒炘,田靜編著. 中華經典故事全集[M]. 北京:西苑出版社, 2010.09:42
  • 3.    趙學文. 美詞溯源 出自五經四書的成語[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6:82-83
  • 4.    倪寶元/主編. 成語範例大詞典[M]. 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7.01:1574
  • 5.    郭沫若著;劉元樹主編. 郭沫若抒情詩[M]. 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7:147
  • 6.    汪柏田主編. 解析辨考成語教學詞典[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0.1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