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

鎖定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此詩首聯總寫與同僚在建禮宮值夜之事,頷聯從宮廷秋夜的寒涼襲人寫到晨鐘響起,頸聯描寫拂曉夜空的深邃清澈,尾聯承前值勤之事表現同僚間的和諧關係。全詩風格蒼渾秀逸,語言雄麗雋秀。
作品名稱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
作    者
王維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作品原文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
建禮高秋夜,承明候曉過
九門寒漏徹,萬井曙鍾多
月迥藏珠鬥,雲消出絳河
更慚衰朽質,南陌共鳴珂 [1]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註釋譯文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詞句註釋

⑴崔員外:名字不詳。寓直:寄宿於署衙當值,泛稱夜間於官署值班。
⑵建禮:漢宮名,為尚書郎值勤之處。
⑶承明:古代天子左右路寢,因承接明堂之後,稱承明。
⑷九門:禁城中的九種門。古宮室制度,天子設九門。寒漏:寒天漏壺的滴水聲。
⑸曙鍾:拂曉的鐘聲。
⑹珠鬥:北斗星,因鬥星相貫如珠,古人稱為珠鬥。
⑺絳河:銀河。天河在北極之南,南方屬火,尚赤,因借南方之色(絳紅)稱之。
⑻鳴珂:玉石裝飾品發出聲響。珂,馬勒頭上的玉質裝飾物。 [2]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白話譯文

秋高氣爽的晚上,在建禮宮值勤,承明寢路靜靜地等候皇帝清晨經過。
禁城的寒漏已快滴盡,萬户人家中響起紛雜的晨鐘。
月亮漸漸遠去,藏在如珠的北斗之後,雲彩散開,銀河閃現出來。
我對自己衰弱老朽的體質感到非常慚愧,我們伴隨着玉珂的叮咚聲,一起走在南陌回家的路上。 [2]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創作背景

此詩當為王維的後期作品,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考。根據詩歌內容,王維在秋天的一個夜晚與崔員外一起在建禮宮值勤,事後作詩記事。 [2]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作品鑑賞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整體賞析

此詩中間兩聯寫得非常出彩。三、四兩句雄麗卓絕。“九門”寫出宮廷的繁華,計時用的漏壺滴水聲是非常輕微的,繁華宮廷的秋夜,寒涼襲人,靜得能聽見滴水的漏聲。“寒漏徹”恰恰寫出了繁華九門中的寒冷清寂。井是以前居民區極為平常的設施。千家萬户的晨鐘紛紛響起,打破了夜晚的寧靜。“萬井”極大地延伸了詩歌描寫空間,寫出一種雄闊氣格。五、六兩句彩麗雋秀,寫出拂曉夜空的深邃清澈。“藏”“出”二字用得有趣,寫出了星空的動感。末句承接首句建禮宮值勤之事,“共鳴珂”寫出同僚間的和諧關係,作者自謙為“衰朽質”,崔員外這樣前程似錦的年輕人,友好地與自己共同回家,讓自己感到慚愧。 [2]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名家點評

宋代劉辰翁《王孟詩評》:顧雲:“藏”、“出”字有趣。 [3]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了無深意,而氣體自然高潔。“藏”字、“出”字煉得自然,不似晚唐、宋人之尖巧。末二句入崔員外卻突兀。 [3]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三聯句琢,“藏”“出”二字眼有趣。楊慎曰:大概宏敞,“九門”二句雄麗卓絕。吳山民曰:三、四整而暇,五、六語麗。 [3] 
明末清初黃生唐詩矩》:尾聯見意格。一“更”字便喚醒前面,寓直之景皆與崔所同也。味結語便知崔在壯年,壯年之人立朝可以有為,今己方衰朽,展效無力,猶然竊位苟祿,對之能不懷慚,無限語意只以“慚”字見出,盛唐人筆力不可及者以此。右丞詩分豔、淡二種,豔在初年,淡歸晚歲,所謂“絢爛之極,乃造平淡”者也。 [3] 
清代屈復唐詩成法》:“建禮”、“秋夜”承以“漏徹”、“曙鍾”,似不寫夜景矣,直到五、六方轉筆寫夜景,此倒敍法,唐人多有。“更慚”接上,簡妙,言同直己慚矣。“更”字、“共”字相呼應。 [3] 
清代李因培唐詩觀瀾集》:自然好(“萬井”句下)。清華秀麗,十字畫出禁中秋宵(“月迥”二句下)。 [3] 
清代盧麰、王溥《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三、四迥亮,殆是名句。五、六彩麗,仍饒雋姿。王得四句眼字力,“藏”字更出意,“珠”、“絳”是作意色澤字,經雋筆俱增生致,故當不俗,鮑覺庭曰:結繳“同崔員外”,意無漏緒。 [3] 
清代張文蓀《唐賢清雅集》:右丞多解語,襄陽多苦詞,固是性情,亦由境遇不同也。右丞五律詩蒼渾秀逸,氣體甚大。襄陽清秀足相尚,而微偏峻厲,似當遜一籌。麗而逸,無士宦氣。 [3]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4]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291
  • 2.    張 晨.王維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288-289
  • 3.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00-301
  • 4.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