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善堂

(漳州老字號藥局)

鎖定
漳州有一老字號的藥局叫“同善堂”,開業於清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創業者是浙江省嘉義秀水人周廷揚,當時他作為幕僚隨官宦僑寓漳州。
中文名
同善堂
創始人
周廷揚
漳州有一老字號的藥局叫“同善堂”,開業於清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創業者是浙江省嘉義秀水人周廷揚,當時他作為幕僚隨官宦僑寓漳州。他不僅滿腹詩書,且精研岐黃刀圭之術,對於藥物性味和炮製方法尤為精道,公餘之暇,一些知交故家患病,請他診治,藥到病除,因而,享有盛名。
有一次,相國蔡新的母親患病,遍請城中名醫投藥,皆不見痊癒。後來,府尹舉薦周廷揚去診治,他認真審慎地診斷後,開了藥方,太夫人服後仍不見起色。周廷揚感到詫異,認為他確已對症下藥了,何以療效不大呢?最後,他檢驗藥渣,終於發現原來有些藥物未經炮製,只用生藥,藥性不到,自然難以奏效。按藥典規定,有些中藥材必需按照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方法制作,藉以消除或減低藥物中的毒性或使藥質清潔純淨,方能加強療效。於是,周廷揚就親自動手,依法炮製。患者一帖入口,痼疾便霍然而愈。蔡相國大喜,贈予重金,他辭謝不受。在交談中,知道他是飽學的儒醫,且精炮製之術,便勸勉他開設藥局,以濟世救人。
在蔡相國鼎力相助之下,同善堂藥局開業了,蔡相國特送一匾額,上書“心稽指化”四個大字,並附序曰:“廷揚周生,究岐黃術,知本末先後之序,方無殊色,而致效甚速,亦可為能見大意者也,因書以顏其堂。”
同善堂開業後,由於周廷揚認真督導夥計炮製各種藥材,做到“精心炮製,藥味齊全,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生意日見興隆。但是經營藥材,名目繁多,不易保管,一遇受潮、發黴、蟲蛀,都會影響藥物性能質量,特別是梅雨季節,蟲豸滋生叫人寢食不得安生。後來周廷揚想出個絕妙的對付辦法,飼養了一羣白絨毛黑骨肉的雞雛,不餵食,讓它們到處啄食藥蟲,終於遏制了蟲患。
有一次,他研製一種婦科成藥,製成後有一股異香沁人心肺,病人服用後,療效顯著,立時被搶購一空。再次炮製,卻沒有異香了,功效也差了好多。他覺得奇怪,便到藥房,詢問磨粉的小童。幾經追問,小童才吐露真情:原來前次他一邊驅牛拉磨,一邊篩藥時,沒留神,一隻白絨雞在磨盤上啄食,被磨盤夾進磨了,等到發現時,白絨雞被磨得只剩下一雙雞爪了。他怕主人責怪,不敢對主人實説。周廷揚聽了哈哈大笑道:“好孩子,你給我的藥加一味鮮活的藥引,難怪藥性強,這貼藥就叫‘烏雞白鳳丸’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