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合村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同合村)

鎖定
同合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位於義和鎮政府駐地南4公里,義虎路西1公里處,北距南太平村600米,南河王村500米,西距沾化縣東里村2公里。全村區域面積1350畝,其中耕地面積712畝。2006年全村總户數118户,總人口410人,其中男性210人,女性200人。
中文名
同合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
面    積
1350畝

同合村生活變化

義和鎮同合村地理位置 義和鎮同合村地理位置
解放後,該村村民生活有很大改善,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着經濟的發展,村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全村有100%户住瓦房,40%户住磚瓦房,98%户有電視機,20%户有電冰箱,70%户用洗衣機,有55%户安裝了固定電話,92%的户有手機,90%户有摩托車,20%的户有三輪車、電動車,轎車6輛,10%户有電腦。 [1] 

同合村文化教育

同合村自建國以來各屆領導非常重視教育事業,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有文化,對社會做出一定貢獻的人才。1950年有學校4間,進行了多次修建,於1986年建成9間標準學校大院,創辦小學,學校佔地面積1600平方,適齡學生就讀,入學率達到100%。
1998年該村村學生轉到大山聯校學習,學校成了村文化大院,該村委辦公室、會議室、活動室、圖書室、黨員電教室。

同合村計劃生育

上世紀60年代,國家開始提倡計劃生育。70年代起,計劃生育堅持“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實行結紮節育措施。自80年代起,在村民中進行“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宣傳教育,並嚴格貫徹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積極採取措施,控制人口的盲目增長。經過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效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以下。2006年,全村育齡婦女92人,全年出生數1人,死亡2人,自然增長率出現負增長,獨生子女領證率100%,同合村自建國以來每年人口都在400人,上下不超過20人。

同合村養老保險

1992年開始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入保人數越來越多至2006年,全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240人,佔村人口的60%。自2002年,參加合作醫療保險,有原來的每人每年每人每年20元,2006年每人每年30元。參保人數100%,大部分資金全有村集體支付。

同合村經濟產業

羣眾收入來源:種植業、養殖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2006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 達到4000元。 [2] 

同合村大事記

1953年6月,同合村黨支部成立。李守峯擔任支部書記。
1944年4月同合村成立抗日羣眾組織農救會、婦救會、青年團、自衞隊。張洪濱任農救會會長(主任),單廷英任婦救會會長、張青和任青年團團長、馬春峯任自衞隊隊長。
1953年成立互助組。
1954年4成立初級社。
1956年成立高級社。
1958年9月高級社改為生產大隊,分四個小隊。
1984年7月恢復鄉村建制,生產大隊改為村。
1984年同合村村民委員會成立。 [3] 

同合村村史簡介

1920年沾化縣高家徐振東遷此定居,人稱徐振東屋子,1944年與河王村合併稱徐王村,1948年與河王分開稱同合,原屬沾化縣,1983年劃歸河口區,1991年河口人民政府命名標準名稱為同合。1953年2月成立了互助組,1954年成立了初級社,1956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8月成為生產大隊,分四個生產小隊,1967年成立革委會,1971年6月恢復生產大隊,1984年12月成立村委會。
1983年8月恢復鄉村建制撤銷原生產大隊管委會,建立村民委員會,12月全區第一屆村民委員會完成選舉工作。同合村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設主任1人,委員2人,分管經濟、民政、調解、治安保衞、衞生、計劃生育等工作,1993年12月起,依據村民自治組織法,採取村民直選的方式,選舉產生村委成員,同時民主選舉產生新一屆村民代表,村委會認真貫徹村委會組織法,努力推進村民自治,定期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和決定村內重大事情,村級組織由原管的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村級行政決策權被村民自治的民主決策代替。 [4] 

同合村革命烈士

關長領,1924年出生,1943年入伍,1946年打沾化時犧牲。
谷九榮,1925年出生,1947年入伍,地下黨。
李樹春,1926年出生,1947年入伍,1948年犧牲。
石俊壽,1926年出生,1947年入伍,1948年犧牲。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