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藏大師

鎖定
吉藏大師,是中國隋代三論宗的集大成者。他俗姓安,本西域安息人,先世避仇移居南海,住在交廣(今越南、廣西)一帶,後遷居金陵而生吉藏。
中文名
吉藏大師
定    義
中國隋代三論宗的集大成者
籍    貫
西域安息
受    戒
曾開講「法華經」並自著章疏

吉藏大師少年

幼年時,父親帶他去見真諦,真諦為他取名吉藏。吉藏的上輩本奉佛教,他的父親後來出家名道諒。吉藏七歲時(一説十三歲)即從法朗出家,學習經論。十四歲時從法朗受學「百論」,十九歲時開始為眾複述,受到大眾的稱譽。

吉藏大師受戒

吉藏受戒以後,學解更進,聲望日高。陳桂陽王(伯謀)欽慕他的學問,對他特加尊敬。陳末,隋兵進攻建康,社會極為混亂。吉藏和一些同學前往各寺,蒐集佛教文疏,藏於三間堂內,到戰事停止後加以整理。他涉獵典籍非常廣泛,後來他的著述注引的賅博,就是得力一此。隋朝平定江浙地方以後,吉藏遂移住會稽秦望山嘉祥寺。他在這裏弘傳佛法,從他受學者多至千餘人。後來學者即因他所住的寺號稱他為嘉祥大師。
吉藏在會稽嘉祥寺時,曾開講「法華經」並自著章疏。及智顗再歸天台,他即於開皇十七年(五九七年)八月二十一日與禪眾百餘人致書請智顗開講「法華」,智顗因病未赴不久即圓寂。因從智顗弟子灌頂聽天台宗義(「續高僧傳」卷十九「灌頂傳」)。

吉藏大師隋末

隋開皇最後幾年(西元五八一~六〇〇年),晉王楊廣(即隋煬帝)總管揚州,在揚州建置四個道場,延請佛教知名學者入住。吉藏以盛名被延入慧日道場,受到特殊禮遇。開皇十九年(五九九年),楊廣自揚州赴長安,邀吉藏同行,到長安後被安置於日嚴寺,即埋頭整理「維摩經」的著述。他的「淨名玄論」,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見「淨名玄論」)。隋煬帝的次子齊王楊暕,早聞吉藏盛名,於大業五年(六〇九年)請他蒞臨私第,邀集長安名士六十餘人舉行辯論會,並推吉藏為論主。當時有僧粲和他對論,往復四十餘番,結果吉藏獲勝。這時他已經六十一歲了。

吉藏大師唐代

隋朝亡後,唐高祖李淵初到長安,召集佛教知名人物在虔化門下接見。吉藏被推為代表往見。武德初年(六一八年),唐朝設置十大德管理佛教事務,吉藏被選為十人之一。他在長安先住實際寺和定水寺,後來齊王李元吉(唐太宗之弟)請他住延興寺。武德六年(六二三年)五月病逝,世壽七十五。臨終還寫了一篇「死不怖論」,葬於終南山至相寺的北巖(「續高僧傳」卷十一本傳)。
吉藏的學説淵源於攝山學系。攝山自梁僧朗、陳僧詮相繼,成為江南三論宗的發祥地。僧詮門下最傑出的有興皇寺法朗、攝山棲霞寺慧布、長幹寺慧辯和禪眾寺慧勇,尤以法朗為最著名。僧詮在攝山弘布三論及「摩訶般若經」,到了興皇法朗始兼講「涅盤經」(吉藏「涅盤經遊意」)。吉藏從法朗受業,後來也廣弘這些經論,其學問授受的淵源是可以想見的。

吉藏大師學説

吉藏一生的學説有三變,最初宗承他的本師法朗的學説,深究三論和「涅盤」;繼而攝取天台宗的「法華玄義」;最後傾其全力於三論的闡揚,著作「三論玄義」,樹立了自己的宗要。在他以前的所謂「古三論」,有羅什門下僧肇、道融的「關內義」(或稱「關河舊説」),有僧朗、僧詮、法朗三世相承的「山門義」,到了吉藏始集三論教義的大成,因此他的三論學説被稱為「新三論」。
吉藏博學多識,歷受陳、隋、唐三代王室的尊崇,不免恃才傲物;加以生活不拘細節,時或招受人們的非難。他在學問上雖有成就,並不善於處眾。所以道宣對他的評價是∶「縱達論宗,頗懷簡略,御眾之德,非其所長。」

吉藏大師弟子

吉藏弘法五十餘年,培養了很多弟子。見於史傳記載的有慧遠、智拔、智凱(同名的兩人)、智命、碩法師、慧灌等。慧遠晚年住蘭田悟真寺,盛行講説。智拔,襄陽人,初為智潤的弟子,後來京師從吉藏研究「法華」,深得吉藏的器重(「續高僧傳」卷十四本傳)。智凱,丹陽人,因聞吉藏講「法華·火宅品」而出家,髮色較黑,被稱為烏凱,隨吉藏到會稽嘉祥寺,是吉藏門下的俊才(「續高僧傳」卷十四本傳)。另一智凱是揚都人,聞吉藏在會稽傳播佛法,即棄俗從他出家,並受學三論。後隨吉藏入京,專攻子史,曾在內殿佛道辯論時折服了道士張鼎,是一個長於辯論的僧人(「續高僧傳」卷三十本傳)。智命,滎陽(今河南)人,初從吉藏聽三論和「法華」,產生了信仰。後來夫婦同時出家,不久因事被殺(「續高僧傳」卷二十七本傳)。碩法師從吉藏受學,曾著有「中論疏」十二卷。慧灌,高麗國人,曾入隋至會稽嘉祥寺從吉藏研究三論,後入日本傳弘三論,被稱為日本三論宗的初祖(日本師鏈「元亨釋書」卷一本傳)。

吉藏大師著作

吉藏生平,曾講三論、「法華」、「大品」、「智論」、「華嚴」、「維摩」等經論多遍,並各著註疏行世。他的著述共計四十餘種,其中有的已經散失,有的真偽尚未決定,現存的尚有二十六部。其名如次∶「華嚴經遊意」一卷、「淨名玄論」八卷、「維摩經遊意」(即「維摩經義疏」卷首玄義)一卷、「維摩經義疏」六卷、「維摩經略疏」五卷、「勝鬘經寶窟」六卷、「金光明經疏」一卷、「無量壽經疏」一卷、「觀無量壽經義疏」一卷、「彌勒經遊意」一卷、「大品經遊意」一卷、「大品經義疏」十卷(卷二闕)、「金剛經義疏」四卷、「仁王經疏」六卷、「法華經玄論」十卷、「法華經遊意」一卷、「法華經義疏」十二卷、「法華經統略」六卷、「涅盤經遊意」一卷、「三論玄義」一卷、「中觀論疏」十卷、「百論疏」三卷、「十二門論疏」三卷、「法華論疏」三卷、「二諦章」三卷、「大乘玄論」五卷。
吉藏的著述,自隋唐時即陸續傳入朝鮮和日本,曾被廣泛翻譯和研究,因而具有重要影響。

吉藏大師社會事件

千年絕學《吉藏大師研究集成》編撰啓動儀式在峆㠠寺舉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