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林省文史館

鎖定
吉林省文史館也稱作吉林省文史研究館,成立於1955年,建館以來,先後聘任館長2人,副館長l人,名譽館長1人。首任館長由時任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關俊彥兼任;副館長馬德恩。繼任館長孫曉野,東北師大中文系教授。
中文名
吉林省文史館
別    名
吉林省文史研究館
成立於
l955年
所屬地區
吉林省
首任館長
關俊彥

吉林省文史館機構規模

首任館長由時任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關俊彥兼任;副館長馬德恩。繼任館長孫曉野,東北師大中文系教授。累計聘任館員37人。現有館員l8人(館員l5人、特邀館員1人、名譽館員2人),中共吉林省委原副書記、省人大原常務副主任谷長春為文史館名譽館長,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參事室主任閆書勤分管文史館工作。現有館員(包括特邀和名譽館員)中,民主黨派6人(民革1人、民盟1人、民進1人、九三3人),無黨派l0人,中共黨員1人。有文史專長4人,書畫專長8人,其他5人。在館內領取生活費2人,領取遺屬生活補貼費4人。

吉林省文史館成員分類

館員來自社會各個方面,大都有較高學識和社會聲望。據不完全統計,在歷任館員中既有秀才、優貢、清皇族後裔等,也有原國民黨政府時期的參議員、地方官吏、軍政要員、大學校長等,也有文學、藝術、教育、出版、中醫等領域的知名學者。如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侄子愛新覺羅·毓塘,以及著名書法家愛新覺羅·金意庵,還有黃埔軍校八期學員於國謙先生等。

吉林省文史館主要成果

吉林省文史館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歷任政府直接領導和統戰部的指導下,按照"拾遺補缺、各盡所長,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動。館員著書立説,成果顯著。據不完全統計,1981年以來館員們合作整理了"三親"(親歷、親見、親聞)資料100多萬字,編輯三冊《文史資料》;還編輯出版了《歷史不能忘記》(揭露侵華日軍在吉林的暴行);1995年舉辦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座談會,2001年9月,與遼寧、黑龍江文史館聯合舉辦了東北三省文史館紀念"9·18"事變70週年研討會。和中央館合作,公開出版發行了新編文史筆記叢書吉林卷《雞林採珍》;館員們發揮各自專長,在報刊上發表文史研究文章l7篇l9.4萬字;出版專著26冊(卷)1275萬字,主要有王同策館員主編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現代漢語專家李景隆(已故)撰寫的《基礎寫作》,地方戲曲研究專家張士魁主編的《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吉林卷》,美學藝術評論家曹文漢教授撰寫的《靳尚宜回憶錄》等。同時開展地方歷史人物研究,如出版了《文史資料》(首屆肖振瀛學術研討會專號)。館員書畫創作,大批精品不斷湧現,以傳神的妙筆再現祖國壯麗河山。文史館成功舉辦《迎香港迴歸書畫展》、《金意庵詩書畫印展》、《劉乃中書法篆刻展》、《李巍畫展》等五次大型書畫展。館員黃秋實先生歷時兩年多創作的150米長大型畫卷《長白山頌》將於本年度展出。館員們以文會友,開展統戰聯誼活動。通過已故館員李景隆先生的同學,台灣中國時報》原副主編秦鳳棲聯繫,促成了吉林省第一個高教考察團赴台灣地區考察交流。館員李耀光、李景隆(已故)、陳復興、李巍等分別以專家、學者身份赴俄羅斯等國家和台灣地區訪問講學。l999年,文史館邀請台灣知名學者、台灣歐洲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特邀教授朱高正博士來長春和館員座談交流,對共同感興趣的學術問題進行研究探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