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合浦還珠

鎖定
合浦還珠,是漢語成語,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孟嘗傳》。 [1]  這則成語是比喻人去而復回或物失而復得。它在句子中可作賓語、定語等,含褒義。 [1-2] 
中文名
合浦還珠
拼    音
hé pǔ huán zhū
近義詞
物歸原主珠還合浦
反義詞
得而復失 [8] 
注    音
ㄏㄜˊ ㄆㄨˇ ㄏㄨㄢˊ ㄓㄨ
出    處
《後漢書·孟嘗傳》
語法功能
作賓語、定語等

合浦還珠釋義

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同“合浦珠還”。 [8] 

合浦還珠出處

嘗後策孝廉,舉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遷合浦太守。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常通商販,貿糴糧食。先時宰守並多貪穢,詭人採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徒於交阯郡界。於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餓死於道。嚐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商貨流通,稱為神明。”(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孟嘗傳》) [3]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合浦還珠”。 [1-2] 

合浦還珠例句

《幼學瓊林.卷三.珍寶類》:孟嘗廉潔,克俾合浦還珠。相如勇忠,能使秦廷歸璧。 [1] 
明·沈鯨雙珠記·母子分珠》:“今分一顆與你帶去,我自留一顆,以寓合浦還珠之意。” [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合浦還珠自有時,驚危目下且安之。” [1] 

合浦還珠成語故事

東漢時,合浦郡(今廣東新興、開平西南,廣西容、橫兩縣南)沿海盛產珍珠。那裏產的珍珠又大又圓,色氣純正,一直譽滿海內外,人們稱它為“合浦珠”。當地百姓都以採珠為生,以此向鄰郡交趾換取糧食。
採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機貪贓枉法,巧立名目盤剝珠民。為了撈到更多的油水,他們不顧珠蚌的生長規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撈。結果,珠蚌逐漸遷移到鄰近的交趾郡境內,在合浦能捕撈到的越來越少了。
合浦沿海的漁民向來靠採珠為主,很少有人種植稻米。採珠多,收入高,買糧食花些錢不在乎。如今產珠少,收入大量減少,漁民們連買糧食的錢都沒有,不少人因此而餓死。
漢順帝劉保繼位後,派了一個名叫孟嘗的人當合浦太守。孟嚐到任後,很快找出了當地漁民沒有飯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廢除盤剝的非法規定,並不準漁民濫捕亂採,以便保護珠蚌的資源。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來,珍珠產量又恢復到原來的樣子,老百姓採珠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有些轉行了的也都恢復本行,市場活躍起來,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安定下來。他們歡天喜地,把太守奉為神明,紛紛到太守衙門前磕頭拜謝,認為是他感動了上天,用神力找回了合浦珠。
孟嘗的這場改革,挽救了大批窮人的生計,卻斷了貪官的財路。他為官場所不容,迫得他只有稱病辭職。當地百姓聞訊,紛紛趕來攔路,抓住車把子不放,請求留下。孟嘗無法,只好僱民船連夜逃出,回到窮鄉僻壤耕種隱居。後來鄰縣百姓慕名,遷來一同居住的有百餘家。朝廷讓這樣的英才沉淪草莽,令人傷心。但當朝無道,就是不再起用他,以致年七十終老於家。初唐詩人王勃還禁不住在《滕王閣序》裏為之感慨説:“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 [4-6] 

合浦還珠成語寓意

合浦太守孟嘗在兩千年前就懂得“可持續發展”的道理,改善珠貝的生存環境,實現了“合浦還珠”。過去,人們常常為了獲取可觀的眼前利益,而違反自然界新陳代謝的規律,做出“殺雞取卵”的事,隨着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人們終於認識到人類的生存與自然界的動植物是相互依存、息息相關的,並且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後代能夠持續發展和安居樂業。 [7] 

合浦還珠成語運用

合浦還珠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賓語。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