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合圍

(軍事戰術)

鎖定
合圍,從不同方向向敵方實施攻擊或機動,對敵方達成四面包圍的作戰行動。殲滅敵人的有效戰法。目的是為全殲被圍之敵創造條件。
中文名
合圍
所屬領域
軍事戰術
合圍在中國古代戰爭中就已經出現。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秦軍以圍困、阻擊等方法,合圍殲滅趙軍40餘萬人。騎兵大量用於戰場後,出現了較遠距離和較大規模的合圍作戰。火器問世以後,合圍時注重以兵力包圍與火力支援相結合。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炮兵、航空兵和坦克兵參戰,使合圍作戰更加複雜、激烈。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合圍戰法得到普遍運用。德軍進攻蘇聯和蘇聯紅軍實施戰略反攻時的合圍,均採取步兵正面攻擊,炮兵、航空兵火力突擊,坦克和機械化部隊大縱深快速機動的方法,在空降兵配合下,一次合圍對方軍隊有時達數十萬,具有大規模、大縱深、高速度及鉗形合圍的特點。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常以多路快速攻擊,合圍殲滅敵方的一路或一部。解放戰爭時期,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合圍作戰,如孟良崮戰役全殲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遼瀋戰役殲滅廖耀湘兵團,淮海戰役先後合圍黃百韜、黃維兵團及杜聿明集團等,使合圍的規模擴大,由合圍敵方中小集團發展到合圍敵方重兵集團,合圍的樣式更加豐富多樣。合圍作戰具有快速、突然,與打援相結合,與分割殲滅同時進行等特點。基本要求:①根據戰場雙方力量對比,對方行動性質,所處的地位和條件,採取不同的合圍樣式。②正確部署兵力。通常區分為合圍攻擊集團、阻援集團和預備隊,並明確各集團的任務。③集中優勢兵力,形成強大的突擊力、快速的機動力,為合圍敵人創造有利條件。④正確選擇穿插或迂迴路線,控制機動道路和合攏要點,斷敵退路,阻敵增援,形成對內、對外正面攻擊。⑤協調正面攻擊、迂迴、斷敵退路部隊間的行動,密切協同動作。⑥周密組織各項保障。⑦重視瓦解敵方,積極開展心理攻勢。合圍通常從機動或突破開始。周密組織偵察,及時瞭解敵情,預見敵人突圍的可能性,及時查明敵人可能突圍和增援的方向、地點、時機,預作準備。合圍時,不間斷地協調各集團的行動,力求邊合圍邊分割邊殲滅敵人。合圍中,迅速行動,斷敵退路,按時“封口”,不給敵人以喘息之機,制止敵人逃跑。炮兵、航空兵、戰役戰術導彈部隊和信息作戰力量及時進行支援或掩護,適時為各部隊補給彈藥、油料、給養及其他物資。有條件時,進行空中機動,實施垂直合圍。達成合圍後,堅決緊縮合圍圈,為速決殲敵創造條件。敵人增援威脅較大時,適時增強阻援集團的力量,對增援之敵堅決予以阻擊或殲滅。對處於不同位置或強弱不同的敵人,採取不同的合圍方法。對冒進突出、翼側暴露或處於孤立地位之敵,以正面進攻與翼側迂迴、包圍相結合的方法達成合圍。對齊頭並進和集中強大之敵,以襲擾、阻擊方式迫敵分散,選其一路或一部加以合圍。對點線相連、部署嚴密之敵,採取鉗形攻擊或多路攻擊,先正面突破,後兩翼迂迴、分割,在敵後方封閉合圍圈。對孤立扼守要地之敵,採取分進合擊達成合圍。對退卻逃跑之敵,以空降兵、攻擊直升機突擊,瀕海地區以海軍封閉港口或航道,斷敵退路,主力採取平行追擊與跟蹤追擊相結合的方法達成合圍。未來作戰,合圍將以空地結合的方式實施。地面以裝甲機械化部隊為主,空中以空降兵為主,向敵方深遠縱深內的重兵集團實施立體合圍、連續合圍和大規模合圍將成為合圍的發展方向。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