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吃齋

鎖定
吃齋,拼音chī zhāi,指宗教人士的戒規,是一種重視心靈的虔誠與純潔的儀式,禁止吃葷腥食品與五辛,而且過午不食;吃素;特指僧人吃飯。
中文名
吃齋
注    音
chī zhāi
詞    性
名詞
屬    性
宗教人士的戒規
釋    義
禁止吃葷腥食品
相關文獻
《合汗衫》

目錄

  1. 1 解釋
  2. 2 禮儀
  3. 準備
  4. 供品
  5. 好處

吃齋解釋

亦作“吃齋”。
1.吃齋不同於吃素,吃素是不吃葷腥,吃齋不僅不吃葷腥,五辛也不能吃,即葱、洋葱、蒜、大蒜、韭。而且吃齋要過午不食,即過了中午就不再吃飯了。
2.吃素。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下官不必吃齋,只等貧難的人來時,老和尚與我散齋者。”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王夫人道:‘罷,罷,我今兒吃齋,你正經吃你的去罷。’”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十章:“大慈大悲的觀世音!弟子吃齋唸佛,謝你老人家保佑了我的兒子。”
3.特指僧人吃飯。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眾僧都坐了吃齋。先飲了幾杯素酒,搬出齋來,都下了襯錢。” [1] 

吃齋禮儀

重視心靈的虔誠與純潔,形式往往是次要的。

吃齋準備

去道觀或寺廟前的頭一天要吃齋、沐浴。這裏強調一點,要儘量的戒五辛。可以準備香、花、果、水、燈等“五供養”所需的物品。進入道觀道觀或寺廟時,不得高聲喧譁,要從兩邊進入,不能從中間進入,更不能站在中間擋道。一般從左邊進入比較好,左邊進就邁左腿跨門檻,右邊進則邁右腿跨門檻。

吃齋供品

第一,供香。供香是通過香火傳達信徒的心聲,是對先賢神聖們表示敬意,進道觀或寺廟進香是免不了的,所謂“一柱真香通信去,上聖高真降福來”。點好香後,若有火焰,不能用嘴吹滅,只能用手扇或輕搖。先給主殿上三支清香,殿外的土地公上一支清香,其餘的都可以上在殿外的香爐之中,香爐旁邊有焚化爐,可以燒黃紙等祭品,上完香可以放鞭炮,注意安全。
第二,叩拜。進觀後主殿供奉眾位先賢神聖,叩拜時雙手輕舉供香,你可以虔誠的什麼都不想,以空靈的心去拜。如果有事求神,可以默默許願,把你的心願通過心靈與神明溝通。
第三,供果。供水果的講究並不是很複雜,但是供果講究金、木、水、火、土五行。一般只要是時新水果,洗淨擦乾就好,一般以五個裝成一盤,不能供半個。以圓形水果為宜,代表圓滿。
以下幾種水果不宜供奉:李子,因為太上老君俗姓李,避諱之意;石榴,因為石榴仔要經過便道才能生根發芽,有褻瀆神靈之嫌;梨,表示分離之意,一般不供;黑棗,不能用來供神仙。

吃齋好處

抱有虔誠的態度去吃齋,會自發而生一種神聖的感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