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史維鈞

鎖定
史維鈞 (1930 — 已故)筆名威軍,著名電影美術師。1930長春電影製片廠一級美術師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學會理事,遼寧遼陽人,當代畫家,擅水粉 。
中文名
史維鈞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0年
職    業
電影美術師
出生地
中國遼陽
代表作品
《冰山上的來客》等

史維鈞個人簡介

擔任了《金玉姬》、 《五朵金花》 、 《還魂記》等片中的美術設計。他在電影美術如何體現影片的色彩基調等問題上,也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史維鈞是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82 年3 月,中國美術家協會吉林省分會舉辦了史維鈞的美術作品展覽,展出了史維鈞的部分作品。

史維鈞家庭背景

史維鈞的作品 史維鈞的作品
史維鈞,長春電影製片廠美術師。1930 年生於遼寧省遼陽縣一個農民家庭。在他十歲時,由於父親喪失勞動能力全家只好遷到鳳城,住在當小職員的哥哥家中。他的哥哥酷愛美術,家中掛着許多字畫。他從小就受到這個“家庭畫展”的薰陶而對美術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小學時,班級裏的牆報成了他發表粗糙幼稚美術作品的園地。
升入中學後,老師發現他對美術的愛好,給了他很多指教,鼓勵他到大自然中去尋求、領會藝術的奧妙。從此,每逢星期天和節假日,他便帶着自己用硬紙做的畫板到野外練習寫生,感受和描繪大自然的壯美景色。由於家境日衰,又看到國民黨統治區的腐敗黑暗,他感到個人前途十分渺茫。
為了生計,他中學沒畢業,便進入瀋陽市師資訓練所尋求職業。不久,解放的曙光照亮了東北,希望之火又在他心底燃燒起來。進駐學校的解放區幹部給了他最初的革命教育,使他產生了投身於人民解放事業的思想。他把笨重的行李賣掉,換了一牀美軍鴨絨被打算參軍。後來看到東北電影製片廠攝製的紀錄片《民主東北》 ,便對解放區的電影工作產生嚮往之情。恰好東影正在瀋陽招收學員,他便考入了東影第四期幹部訓練班。在東影,他懂得了為人民服務的道理。同時,他的美術才能有了充分發揮的天地。在訓練班班主任的推薦下,他開始從事電影美術工作。

史維鈞藝術風格

史維鈞的作品 史維鈞的作品
史維鈞的美術設計以水粉畫見長,清新流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民族特色。從50年代開始,他的繪畫作品即開始在全國不同層次美術展中展出,許多水粉畫作品被日、美、英等國家個人和單位收藏。吉林、丹東、遼陽、鞍山、長春、大連等地先後主辦了《史維鈞美術作品》展。應邀赴新加坡、馬來西亞辦畫展及講學。主要學術論文有《電影術特性淺談》、《論彩色故事片的色彩基調》、《有限的空間造就無限的空間藝術》等。他的事被列入《中國電影家列傳》、《中國現代美術家辭典》、《中國美術辭典》、 《中國文藝家傳集》 《國際現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中國影視藝術辭典》、《中國藝術收藏年鑑》(1992-1993)、《中國美術年鑑》(1949一1989)《中國當代書畫家名人大辭典》《ART信息系統中國藝術數據庫》等。

史維鈞工作態度

史維鈞的作品 史維鈞的作品
1960 年,史維鈞擔任了《冰山上的來客》的美術師。當他隨同主要創作人員一起到新疆深入生活時,立刻被帕米爾高原的壯麗景色和塔吉克同胞色彩斑斕的生活圖景所吸引,被駐守在風雪高原上的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業績所鼓舞,從而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激情。他兩次登上帕米爾高原,從佈景、服裝、人物造型的設計到每一件首飾的製做,都花費了極大的精力。為了真實地反映塔吉克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帕米爾高原的風光特點,他將一些難度很大的佈景,大膽放到現場搭制。他同置景工人一道,在天山頂上搭置了“尼牙孜家外”和“金沙川禮拜寺”等景,大大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影片其他一些佈景的規模,也是長影拍片史上所罕見的。“葉城街道”一景,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禮拜寺屋頂高達十二米,極為真實和壯觀。他為這部影片的美術設計,與導演、攝影、作曲的風格融為一體,使這部影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上映之後,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繼《冰山上的來客》以後,他又接連在趙心水導演的《特快列車》(1965年)、《長城新曲》(1975 年)、《熊跡》(1977 年)等影片中擔任美術師,與趙心水一直保持着工作上的相互信任、藝術上共同探討的良好的合作關係。
他還在周予導演的《路考》中擔任過美術設計。 在這部影片中,他在搭景技巧上做了不少新的嘗試,採用了不規則的平面對角搭制方法,使景物的空間感增強,收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史維鈞付出努力

史維鈞沒有上過專業美術學校,但他善於思索,勤於總結刻苦好學,從影幾十年來,為二十餘部影片擔任美術設計,摸索出一套電影美術工作的經驗,他認為電影美術必須與影片整體藝術相統一,必須具有典型的環境。電影的高度逼真性,迫使電影美術的設計細節都要經得住電影攝影機推、拉、搖、移的考驗。電影美術還必須考慮到場景人物的調度多變性,這樣才能使畫面生動、和諧、豐富多彩。因此,他參加每一部影片的拍攝,都很好地與導演、演員、照明等方方面面搞好合作,盡力拍好每一個鏡頭。
1980 年至1982 年,他完成了《紅牡丹》和《心靈深處》的美術設計。史維鈞沒有進過專門的美術學校,是在實踐中靠勤奮學習、刻苦鑽研、不斷積累來提高業務水平的。他深知,一個優秀的電影美術師,同時也應該是一個優秀的畫家。因此,他苦練繪畫基本功,提高認識和運用色彩的能力。三十年來,幾乎每個星期天和節假日,他不是帶上畫具到野外去寫生,就是埋頭案上揮筆作畫。每到一個外景地,都有一番新的景物吸引着他。工作之餘,他總要支起畫板,甚至在南方盛夏季節,當別人午睡時,他仍然在烈日驕陽下堅持繪畫寫生。十年動亂時,他寧肯頂着走“白專道路”的壓力,也不肯放下畫筆。史維鈞是個善於思索、勤於總結的人。他根據自己三十年的電影美術工作的實踐,比較系統地從理論上總結了電影美術的特性問題。他認為,電影的特性,決定了電影美術具有不同於其他美術形式的特性。電影是一門綜合性藝術,電影美術只是這個綜合藝術的一部分,它必須與整體藝術的構思相統一,為影片的主題。
內容服務,而不能象普通的一幅畫那樣獨立存在;電影是塑造典型人物典型環境的,電影美術也必須設計具有典型性的環境,而不能機械地臨摹和寫生;電影具有高度的逼真性,電影美術設計的環境、氣氛和佈景,每一個細節都要經得住電影攝影機推、拉、搖、移的考驗,並使佈景的效果具有真實、濃郁的生活氣息;電影講究統一性和連貫性,電影美術必須嚴格注意到內景和外景以及每一個場景之間的銜接,使整個影片的意境、色彩風格造型、方向都保持連貫和統一;電影是由眾多鏡頭的分切組合而成,電影美術設計必須在攝影機的運動中提供一個完美的畫面構圖;電影佈景是為電影中的人物活動創造典型性的空間,同時也是給導演、演員、攝影師規定一個不可逾越的活動框子,這就要求電影美術必須周密地考慮到每一場景人物調度的多變性,使畫面生動、和諧、富有變化 。他認為,要成地完成一部影片的美術設計工作,必須準確地掌握電影美術的這些特性,並不斷加以發揮和充實。

史維鈞從藝經歷

史維鈞--1930年生,遼陽人,著名電影美術家。
1948年11月考入長春東影4期訓練。
史維鈞的作品 史維鈞的作品
1949年6用參加電影美術工作。1956 年,被任命為副美術師。同年,第一次獨立擔任了短故事片《關不住》的美術設計工作。接着,又擔任了戲曲片《蝴蝶杯》 (1957 年)、故事片《尋愛記》(1957 年)的美術設計工作。
1957 年,長影成立創作組。他參加了著名導演王家乙為組長的第六創作組,任美術師和美術組組長,先後擔任《金玉姬》 (1959 年)、《五朵金花》(1959 年,與盧淦合作)、 《還魂記》 (1960 年,與劉金乃合作)的美術設計工作。
1960年,史維鈞擔任了《冰山上的來客》的美術師,他深入新疆體驗生活,為真實反映塔吉克族人民的生活情況和帕米爾高原的獨特風光,他將一些場景搭制在實地,大大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另外,該片的一些佈景的規模在當時長影的拍片史也是罕見的,其中“葉城街景”一景,就佔地五千多平方米,隨後,他又先後擔任《路考》、《“特快”列車》、《熊跡》、 《紅牡丹》 、《心靈深處》、 《十六號病房》 、《女人的力量》等影片的美術設計。
1987年起任長影廠藝術委員會委員。先後被聘吉林省電影系列職稱評定高級評審委員會委員、籌建長春電影城電影大世界藝術表演館總設兼總監製。
現為中國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美術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協會會員、馬來西亞東方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新加坡藝術協會永久會員。曾先後擔任影片《特快列車》、《金玉姬》、 《五朵金花》 、《冰山上的來客》、《紅壯丹》、《心靈深處》、 《十六號病房》 ,《陸軍見習官》、《女人的力量》、《中國的"小皇帝"》等30多部影片及許多電視連續劇美術創作。
從50年代開始,繪畫作品即開始在全國不同層次美術展中展出,許多水粉畫作品被日、美、英等國家個人和單位收藏。吉林、丹東、遼陽、鞍山、長春、大連等地先後主了《史維鈞美術作品展》。他的事被列入《中國電影家列傳》、《中國現代美術家辭典》、 《中國美術辭典》 、《中國文藝家傳集》、《國際現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中國影視藝術辭典》 、《中國藝術收藏年鑑》(1992-1993)、《中國美術年鑑》(1949一1989)、《中國當代書畫家名人大辭典》、《ART信息系統中國藝術數據庫》等。

史維鈞參與制作

《相約在鳳尾竹下 》 (1984).... 美術(製作設計) 。
《狼犬歷險記 》 (1985) .... 美術(製作設計) 。
《女人的力量》 (1985) .... 美術(製作設計)。
《心靈深處》 (1982) .... 美術(製作設計) 。
《金錢大裂變》 (1988) .... 美術(製作設計) 。
《熊跡》 (1977) .... 美工。
《芒果之歌》 (1976) .... 美工。
《長城新曲》 (1975) .... 美工。
《“特快”列車》 (1965) .... 美工。
《路考》(1965) .... 美工。
《冰山上的來客》 (1963) .... 美工 。
《十級浪》 (1960) .... 美工 。
《紅牡丹》 (1980) .... 美工。
《金玉姬》 (1959) .... 美術(製作設計) 。
《五朵金花》 (1959) .... 美術(製作設計)。
《她愛上了故鄉》 (1958) .... 美術(製作設計) 。
《關不住》 (1956) .... 置景 。
《中國的“小皇帝”》 (1987) .... 美術(製作設計) 。
《十六號病房》 (1983) .... 美術(製作設計) 。
《尋愛記》 (1957) .... 美術(製作設計) 。
《蝴蝶杯》 (1957) .... 美工 。
《還魂記》 (1960) .... 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