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1945

鎖定
10月21日,六集歷史文獻紀錄片《台灣·1945》在京舉行看片會。該片於10月25日,亦即台灣光復70週年紀念日起,在央視紀錄頻道19:06首播。該片是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繼紀錄片《船政學堂》之後,在紀錄片領域的又一重要合作成果。
2017年9月,獲得福建省第八屆百花文藝獎一等獎。 [1] 
中文名
《台灣·1945》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首播時間
2015年10月25日
集    數
6 集

台灣·1945介紹

紀錄片《台灣·1945》主要截取1943年至1946年底台灣光復前後“籌備--接收--重建”三大階段的重要史實和代表人物故事,從政治與軍事的接管,經濟與社會的重建,文化與教育的正本清源等方面深入探尋台灣迴歸祖國的艱辛歷程,再現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 [2] 

台灣·1945分集劇情

1-5 6
    第一集 還我河山

      寶島之殤,還我河山!日本投降之後,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區,劃分為十六個受降區接受投降,台灣為第15受降區,陳儀負責接收台灣及澎湖列島


    第二集 寶島新生

      在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50年裏,台灣總督府對台灣人民殘酷剝削和壓榨,台灣人民從沒有享受過一天的日本國民待遇。進入1945年9月,從東京灣的投降簽字儀式,到南京中國戰區受降典禮,日本投降的歷史性場景一幕接一幕地上演。此時的台灣已悄然發生變化,街頭巷尾開始流傳着即將光復的風聲,1945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回到祖國的懷抱。


    第三集 接收遣送

      別了,帝國春夢!1945年9月9日南京受降之後,整個中國戰區,等待遣返的日俘日僑總數有300多萬,其中台灣需要遣返的日俘日僑就有將近50萬人…


    第四集 興廢繼絕

      國民政府為了戰後的經濟重建,先後派遣孫運璿等三十一位中國青年到美國各主要工業領域學習深造。孫運璿渴望立即趕回山東老家,用自己精通的電氣專業建設一座新式發電廠,讓鄉親們把煤油燈換成電燈。孫運璿接到緊急命令返回中國,幾天後他和幾位同伴乘飛機抵達台北松山機場。戰爭廢墟上的台灣,正急切等待着孫運璿們施展才華,興廢繼絕。


    第五集 正本清源

      將日語逐出教室!1946年10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發出一份公告,命令從即日起撤除所有新聞報紙雜誌之日文版。幾乎在同時,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下令中小學禁止使用日語。五十一年來,第一次把日語逐出了教室…


    第六集 共祖中華

      2006年9月12日,陝西黃帝陵,88歲的林憲從台灣來到這裏,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1946年9月12日,林憲參加的台灣光復致敬團祭拜黃帝陵一行,來到陝西耀縣後,卻因風雨阻隔,只能在縣城遙祭。他們焚香致敬告慰祖先,台灣脱離日寇統治,重歸祖國版圖。光陰走過60年,當年未完成的致敬行動差點成為林憲終身遺憾。


1-5 6

台灣·1945獲獎記錄

2017年9月,獲得福建省第八屆百花文藝獎一等獎。 [1-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