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麒麟葉

鎖定
台灣麒麟葉,是天南星科麒麟葉屬植物,中國特有植物,產中國台灣、海南、廣東、廣西等省區,福建等省有栽培;自印度、馬來半島至菲律賓、太平洋諸島和大洋洲都有分佈。
中文名
台灣麒麟葉
拉丁學名
Epipremnumformosanum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天南星目
天南星科
龜背竹族
麒麟葉屬
分佈區域
分佈在台灣海拔1,500米的地區
保護級別
易危(IUCN標準)

台灣麒麟葉形態特徵

附生植物,匍匐於石上或樹幹上。根莖匍匐,粗1釐米,光滑,干時有許多縱皺和細斑痕;葉柄痕明顯,倒三角形或橫新月形,寬2釐米,高8毫米。
葉柄長30釐米,半圓柱形,腹面平坦或內凹,背面圓形隆起,基部擴大,擴展部分三角形,長13毫米,基寬2毫米,葉片膜質,輪廓長圓形,倒卵狀或卵狀長圓形,長40釐米,寬25-30釐米,先端鋭尖或漸尖,基部寬鈍非心形,羽狀分裂,下部裂片間彎缺與中肋相距2.5釐米,裂片6-10對;頂生裂片梯形,先端驟狹鋭尖或漸尖,中部側裂片線狀三角形,多少鐮狀,長約18釐米,基部寬3.5釐米,先端長漸尖;中部側脈與中肋交成40度-50度鋭角,細脈明顯,網狀。
花序柄單生葉腋,長約15釐米,粗8毫米。佛焰苞厚,席捲,先端鋭尖,長13釐米。肉穗花序單性,圓柱形,長11釐米,粗2釐米,先端鈍圓,向下多少變粗。雄花極密,通常有雄蕊6,成熟時外彎,花絲扁平,牢貼於不育子房上,寬1毫米,長度不一,變黑色,先端漸狹,花葯卵狀線形,長2.5毫米,基部寬1毫米。
不育子房倒圓錐狀圓柱形,橫切面為六角形,長4-3毫米,寬4毫米,頂端截平,中央有線形臍狀凸起。花期7月。 [1] 

台灣麒麟葉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00米的林內。 [1] 

台灣麒麟葉分佈範圍

我國台灣省特有。

台灣麒麟葉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