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南星科

鎖定
天南星科植物為單子葉植物綱天南星目的一科。該科植物有許多種類可以入藥,其中菖蒲屬和天南星、一把傘南星、半夏、虎掌、千年健等是有悠久歷史的常用中藥。天南星科植物為多年生常綠或落葉草本,大多陸生,極少為浮水植物,也有攀援灌木,地下部分具塊莖或伸長的根莖。葉通常基生,葉具長柄,有鞘,葉形變化很大,幼期與成熟期形狀不一,該科植物的顯著特點是有一個粗直、肉質的中央佛焰花序。花小,密集着生於苞片之上的穗軸上,雄花在上、雌花居下,缺花被,僅在肉穗花序的基部有一佛焰苞片,佛焰苞片色彩一般豔麗。果為漿果狀,密集於佛焰花序軸上,有的種類顏色豔麗。常見栽培的有粗肋草、花燭、花葉芋、花葉萬年青、龜背竹、喜林芋、馬蹄蓮、白鶴芋、綠蘿等。 [7] 
天南星科的分佈區跨越赤道帶到寒温帶的各個生態地帶,散佈於新舊世界的各大陸塊,僅在海島地區和南美大陸有些空白點,如大西洋的阿森松羣島,美國的赫勒納 州,夏威夷羣島,太平洋中的新喀里多尼亞和胡安費文南德斯羣島;澳大利亞的西南部 和中部,新西蘭,美拉尼西亞羣島,波里尼西亞羣島,密克羅尼西亞羣島,大洋洲的南温帶諸島,南美洲大陸上的智利、巴達戈尼亞區都沒有天南星科植物。 [8] 
天南星科芋屬、魔芋屬植物的塊莖常供蔬食,也可代糧,或作工業上的糊料。大薸則是產量高、放養易、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的優良水生飼料;引進的種類則多屬熱帶庭園觀賞植物。以半夏為例,在中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1] 
中文名
天南星科
拉丁學名
Araceae Jus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6] 
天南星目
天南星科
分佈區域
產熱帶、亞熱帶及温帶地區,尤以熱帶分佈較多

天南星科植物學史

本科統計至1984年止共計105屬,其中88屬為熱帶所有,温帶分佈的僅有17屬,分別佔全科屬數的83.8%和16.2%。從整體上説,天南星科無疑是一個熱帶科。然而,這許多熱帶屬在全世界地域並不是等量分配的,全熱帶分佈的有大藻等8屬,即既分佈於舊世界的熱帶,又分佈於新世界的屬只不過是全科屬數的1/13,為熱帶屬的1/11。絕大部分的屬或者集中於舊世界,或者集中在新世界:舊世界各天洲的熱帶共有石柑Pothos等47屬,新世界熱帶特有Hcteropsis等32屬;舊世界佔有的屬較多,其主要分佈中心是在熱帶亞洲,這裏佔有34個特有屬約含600種。如果説,屬的多樣化中心是在舊世界,特別是在亞洲,那麼新世界(熱帶美洲)則是種的多樣化中心,這裏32個特有屬所含種類竟達1350種之多,佔全科種數的54%。 [8] 
關於起源地
儘管熱帶美洲擁有最多的天南星科植物,達到了物種分化的高峯,但與舊世界熱帶相比,這裏的區系仍然是一個年輕的熱帶區系,在所有的天南星科熱帶屬中,缺乏本科最原始的營蒲亞科和石柑亞科中最古老的幾個屬,況且南美南温帶根本沒有天南星科的屬,亦即沒有本科的原始屬。天南星科的原始亞科和屬目前既然能夠保存在舊世界,我們就沒有理由認為僅有進化、類羣的新世界熱帶是天南星科的發源地。 [8] 
在舊世界,非洲共有16個特有屬,以刺芋亞科(V)為主(8屬),沒有營蒲亞科(I)至水芋亞科(IV)的特有成分,石柑亞科(II)的石柑屬Pothos有1種(P.scandens)到達馬達加斯加而未到非洲大陸,它是熱帶亞洲廣佈種。石柑屬的分佈中心是亞洲的馬來西亞。此外,還有大藻日Pistia等7個泛熱帶和舊世界熱帶屬也出現在非洲,同樣,也是較為進化的屬。整個非洲的屬、種都不多,它既未成為天南星科的現代分佈中心,也不可能是天南星科的起源地。 [8] 
熱帶澳洲只有澳大利亞東北部至東南部才有天南星科植物,這裏共有5屬10種(Pothos3種,Rhaphidophora1種,Amorphophallus2種,Typhonium3種,和澳大利亞特有單種屬裸穗屬Gymnostachys);Pothos等4屬都是舊世界熱帶屬。裸穗Gymnostachys、acepa則是原始的營蒲亞科的成員,説明澳洲大陸天南星科區系的獨特性和古老性。營蒲亞科共有2個屬,另一屬營蒲屬Acorus廣佈於北温帶和熱帶亞洲,其中的原始種首蒲A.calamus的染色體數目是24、36、48,裸穗的染色體是48,有理由設想,裸穗屬是由營蒲屬演化而來的,是營蒲亞科較進化的屬。從而,認為澳大利亞仍然不是天南星科最早的發生中心。 [8] 
在印度半島,除丟屬於喜馬拉雅植物區系的東北部外,半島的廣大地域天南星科是十分貧乏的,僅有Anaphyllum等3個特有屬共含21種,凡是原始的類羣都不在這裏。 [8] 
熱帶亞洲除印度半島外獨有加個特有屬,包括石柑亞科、龜背竹亞科(II)的原始古老屬,擁有舊世界熱帶分佈的全部7個屬併為各該屬的分佈中心。前述的曹蒲屬的現代分佈型雖然屬北温帶,但由於分佈在歐洲和北美的營蒲都是不育三倍體,其二倍體型僅見於熱帶亞洲,至少應認為它是一個起源於亞洲熱帶的温帶屬。因此種種,熱帶亞洲不但是天南星科的現代分佈中心之一,而且是它的發源地。 [8] 
確切地説:天南星科起源地是歐亞古陸上亞洲的南緣地帶,而不是起源子古南大陸,更不是新世界。 [8] 
起源時期
一個起源於亞洲熱帶的科,今天已發展為散佈新舊大陸不同陸塊的世界性大科;有的屬和大多數亞科都能跨越重洋,分居在不同的海島和大陸,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例如CyrtosPerma等2屬可以同時分佈在熱帶亞洲、熱帶非洲和熱帶美洲;Scindapsus挑等5屬分佈在熱帶亞洲,也分佈在熱帶美洲;Pothos可以出現在舊世界的各大洲等等。這些分佈型表明,不但是歸世界各大陸塊之間,而且在新舊世界之間必定存在過聯繫,否則,天南星科的相應分佈就沒有可能。到現在為止,熱帶美洲和澳大利亞沒有任何共有屬,而且南美大陸的西部和澳大利亞東南的新喀里多尼亞、新西蘭等島嶼都沒有天南星科植物,説明南美與舊世界熱帶的聯繫並不是通過其西部的近鄰澳大利亞,而是由南美東部與非洲、亞洲發生聯繫。地史資料證明:南美洲是在白要紀末或第三紀之初從舊大陸西部脱離。如果天南星科從起源地向舊世界各大陸,進而向南美洲的遷移和擴散應在新、舊大陸完全脱離之前,即不晚於第三紀初。考慮到天南星科跨新舊大陸分佈的屬都不是最原始的亞科(I、II)成員,那麼天南星科的始祖類型,應該起源更早州再少不啤於晚白堊紀。 [8] 
生態環境
天南星科中最原始執平尹(草蒲亞科)和最進化的大漂亞科(IX)都是水生植物,加上水芋亞科(IV)共有三個水生的亞科,計7屬。其它亞科有20個水生屬,其中Hottarum等7屬是生長在河流中的河生植物,Draconticoides,Aglaodorum是潮水帶生長的鹹水植物,大部分屬是沼生或濕生屬,Jasarum等為沉水植物,而刺芋Lasia和Cryptocoryne的一些種生長在海水或內陸淡水環境中都很適宜。熱帶地區的天南星植物絕大部分是潮濕或沼澤林的草本成分,有少部分是附生藤本。分佈在熱帶非洲和地中海周圍子早地區的種類主要是林下的濕潤環境,真正的早生種類為數甚薇。似乎可得出結論:天南星科是在熱帶森林地區水域或沼澤中孕育起來的一個大家族,在系統發育過程中,形成了適應於陸地不同生態條件的新生類羣。 [8] 

天南星科形態特徵

天南星科
天南星科(2張)
草本植物,具塊莖或伸長的根莖;稀為攀援灌木或附生藤本,富含苦味水汁或乳汁。葉單1或少數,有時花後出現,通常基生,如莖生則為互生,二列或螺旋狀排列,葉柄基部或一部分鞘狀;葉片全緣時多為箭形、戟形,或掌狀、鳥足狀、羽狀或放射狀分裂;大都具網狀脈,稀具平行脈(如菖蒲屬Acorus)。
花小或微小,常極臭,排列為肉穗花序;花序外面有佛焰苞包圍。花兩性或單性。花單性時雌雄同株(同花序)或異株。雌雄同序者雌花居於花序的下部,雄花居於雌花羣之上。兩性花有花被或否。花被如存在則為2輪,花被片2枚或3枚,整齊或不整齊的覆瓦狀排列,常倒卵形,先端拱形內彎;稀合生成壇狀。雄蕊通常與花被片同數且與之對生分離;在無花被的花中;雄蕊2-4-8或多數,分離或合生為雄蕊柱;花葯2室,藥室對生或近對生,室孔縱長;花粉分離或集成條狀;花粉粒頭狀橢圓形或長圓形,光滑。假雄蕊(不育雄蕊)常存在;在雌花序中圍繞雌蕊(泉七屬Steudnera的一些種),有時單一、位於雌蕊下部(千年健屬Homalomena);在雌雄同序的情況下,有時多數位於雌花羣之上(犁頭尖屬Typhonium),或常合生成假雄蕊柱(如海芋屬Alocasia),但經常完全退廢,這時全部假雄蕊合生且與肉穗花序軸的上部形成海綿質的附屬器。子房上位或稀陷入肉穗花序軸內,1至多室,基底胎座頂生胎座中軸胎座側膜胎座胚珠直生、橫生或倒生,1至多數,內珠被之外常有外珠被,後者常於珠孔附近作流蘇狀(菖蒲屬),珠柄長或短;花柱不明顯,或伸長成線形或圓錐形,宿存或脱落;柱頭各式,全緣或分裂。
果為漿果,極稀緊密結合而為聚合果(隱棒花屬Cryptocoryne);種子1-多數,圓形、橢圓形、腎形或伸長,外種皮肉質,有的上部流蘇狀;內種皮光滑,有窩孔,具疣或肋狀條紋,種臍扁平或隆起,短或長。胚乳厚,肉質,貧乏或不存在。 [2] 

天南星科分佈範圍

天南星科
天南星科(5張)
天南星科產熱帶、亞熱帶及温帶地區,尤以熱帶分佈較多,佔百分之九十以上,中國國27屬183種:浙江11屬26種;温州8屬16種。最大的屬安祖瑞屬(Anthurium)500種,次為喜林芋屬(Philodendron)275種均產熱帶美洲、西印度羣島;天南星屬(Arisaema)150種產亞洲、北美洲;千年健屬(Homalonmena)140種,產熱帶美洲、南美洲;崖角藤屬(Rhaphidophora)100種,產印度、馬來半島;裂舌芋屬(Schismatoglottis)100種,產馬來西亞及我國南部;魔芋屬(Amorphophallus)99種,產全球熱帶、亞熱帶。此外,石柑子屬(Pothos)75種,產印度、馬來半島、馬達加斯加及我國南部;海芋屬(Alocasia)70種,產熱帶亞洲及中國南部。 [9] 
單種屬特有種熱帶地區尤為豐富,計有41屬,佔全科115屬的35%,計有:觀音蓮屬(Lysichiton)產温帶東亞;齊母生屬(Themsonia)產喜馬拉雅;足木芋屬(Podolasia)產馬來半島;高岡尼德屬(Gorgonidium)產馬來西亞;勃萊斯蒙屬(Plesmonium)產印度北部;棘莖芋屬(Rhiphiophallus)產印度南部;蓮蕊芋屬(Synantherias)產印度南部、錫南;擬麒麟葉屬(Epipremnopsis)產印度、馬來半島;擬歐南星屬(Ariopis)產印度、馬來半島;亮芋屬(Aglaodorum)產婆羅洲、蘇門達臘;阿帕蒂蒙屬(Apatemone)產婆羅洲;艾瑞達倫屬(Ariderum)產北婆羅洲;牛首蕊屬(Bucephalandra)產婆羅洲,雙蕊星屬(Diandriella)產新幾內亞;鑽諾發屬(Xenophya)產新幾內亞;擬阿茂瑞屬(Amauriella)產尼f3利亞;雜密卡屬(Zamiocnlcus)產熱帶東非;擬水芋屬(Callopsis)產熱帶東非;擬犁頭尖屬(Tythonodorum)產東非、馬達加斯加;客力草屬(Carlephylon)產馬達加斯加;穿孔葉屬(Rhektophyllum)產熱帶南非;原芋屬(Proterum)產塞舌耳羣島;擬龍草屬(Dracontoides)產巴西南部;奧臘西屬(Alloschemone)、漏岡尼屬(Mangonias)、基阿諾屬(Gearum)、無葉芋屬(Aphyllarum)均產巴西;蛇草屬(Ophione)、青苞屬(Chlorospatha)、擬汁果屬(Zomicarpella)、皿苞芋屬(Scaphispathe)產玻利維亞;愛濕芋屬(Philonotiobn)、常葉芋屬(Thaumatophyllum)產亞馬遜地區;奧昂蒂屬(Orontium)產北美洲;水芋屬(Calla)產北温帶美洲、歐洲;臭菘屬(Symplocarpus)產東亞、北美及我國東北;雙旋角花屬(Helicodiceros)產科西加;神足屬(Ambrosinia)產地中海區域,裸穗花屬(Gymnostachys)產澳洲東部。尚有14個屬為少種屬,每屬僅2種,刺芋屬(Lasia)產印度、馬來半島、中國南部;曲苞芋屬(C.anotanthus)產東印度、馬來半島、中國雲南、西藏;擬石柑子屬(Phthoidium)產印度、馬來半島、中國台灣;獨葉芋(Anaphyllum)產印度南部;合生蕊屬(Gamogyne)產馬來西亞;小開斯屬(Microcasia)產婆羅洲;膝狀足屬(Gonatopus)產熱帶非洲東部;假核草屬(Pseudohydrosme)產熱帶西非洲;蛇紋芋屬(Echidnium)產熱帶南美洲;佛焰苞蕊屬(Spathantheum)產玻利維亞;紫苞芋屬(Porphyrcspatha)產中美洲;椐蕊芋屬(Peltandra)產墨西哥、美國加州;孟垂查德屬(Montrichardia)產熱帶美洲、西印度羣島,還有龍木芋屬(Dracunculus)產歐嗾地中海區域。 [3] 

天南星科繁殖方法

繁殖是觀葉植物栽培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如進行商品性生產栽培,則牽涉到產品數量的多少和產品價值的高低。

天南星科常規繁殖技術

天南星科植物的常規繁殖方法有分株、扦插、壓條繁殖等。
分株繁殖
是常用的繁殖方法。花葉萬年青屬、廣東萬年青屬、喜林芋屬、觀音蓮屬、花葉芋屬、花燭屬等植物常用此方法繁殖。將母株基部的櫱芽、根莖或塊莖(觀音蓮屬和花葉芋屬植物具有塊莖)分割下來,另行培育成新植株。分株時間視環境條件而定,一般以3~4月氣温在20~23℃。時進行最為適宜。若能將室温保持在15~20℃,則可以在任何時候進行分株。容易分離者,用手順勢撕開;不易分離者,可用小刀或利剪切開。分離的子株須附有較完整的根部。
扦插繁殖
是利用枝條為插穗進行繁殖,也是一種常用方法.苞葉芋屬、台果芋屬、龜背竹屬、喜林芋屬、麒麟葉屬、崖角藤屬、花燭屬等植物常用此方法進行繁殖。可在生長期剪取當年生、發育充實、無病蟲害的半木質化嫩枝或在早春、晚秋休眠期,剪取1~2年生老枝為插穗。
壓條繁殖
是將未脱離母體的枝條,在接近地面處堆土或將枝條壓人土中,待其生根後,再把它從母體上分離上盆而成為獨立新植株。如舍果芋屬、麒麟葉屬、龜背竹屬的植物。
除了以上3種無性繁殖方法以外,一些易開花結果的品種還可採用播種繁殖,如花燭、觀音蓮、麒麟葉、龜背竹等。由於觀葉植物多為盆栽,不易開花,或開花而不結果,又因播種繁殖出來的個體分化較大,多不能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或成為與親本完全不同的後代,所以一般不採用播種繁殖,只有在用無性繁殖不易成活時,或為了培育新品種的情況下才採用。

天南星科組織培養技術

採用常規繁殖方法繁殖係數低,受氣候、季節和土地等環境條件限制,母株利用率低,費工費時,成本較高.組織培養技術則不受以上限制,有助於從已有的品種中獲得無病毒植株,防止植物由於大量感染引起產量和質量下降。並可在短期內迅速增加繁殖率,一年可擴增幾十萬至幾百萬倍。這項技術還可用於育種,促進新品種的選育。組織培養技術已在天南星科植物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
天南星科 天南星科
離體快速繁殖
天南星科植物的離體培養快速繁殖的途徑常是通過器官發生、產生愈傷組織再誘導發生芽和根,或培養的組織直接誘導發生芽和根。常被用來做外植體的器官有頂芽、側芽、葉片、葉柄、莖段等.李文安等。研究了12個品種的花葉芋,發現大葉型品種“葉片、小葉型品種以葉柄做外植體為佳,經愈傷組織分化出芽,長成再生植株.利用哥倫比亞安祖花的胚和少數成年植株的幼嫩部分可誘導形成愈傷組織,並分化形成植株,並於1975年開始在生產上採用。利用葉片和葉柄的還有廣東萬年青、綠蘿、綠巨人、麒麟葉等品種。千年健、白鶴芋、合果芋、蔓綠絨、馬蹄蓮、龜背竹等常用莖尖或莖段為外植體進行快速繁殖。
天南星科植物離體繁殖常用的培養基是MS及其改良培養基。誘導愈傷組織常加入低濃度的生長素和較高濃度的細胞分裂素,如5~6mg/L BA和0~0.1mg/L NAA有利於蔓綠絨的莖段形成愈傷組織,琴葉樹藤的嫩莖用2mg/LBA和0.2mg/L NAA即可誘導出芽。芽的分化與增殖常需要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相互配合使用,如海芋的叢生芽增殖培養基添加4~5mg/LBA+0.2~0.5mg/L NAA,增殖率較高,並不斷有苗長出 ,甚至有些品種只需細胞分裂素即可正常增殖,如廣東萬年青、彩葉芋、馬蹄蓮、安祖花。天南星科植物生根較易,培養基中可降低無機鹽濃度,以利於根的分化,如深紅蔓綠絨用I2MS加20g/L蔗糖和0.2~0.5mg/L NAA,花葉萬年青以1/2MS+0.5 mg/LNAA效果較好,亮白花葉芋用I/2MS加0.1 mg/L BA和1mg/LNAA,龜背竹用1/2MS加0.5mg/LNAA和2g/L的活性炭。 [4] 

天南星科下級分類

菖蒲族 Trib. Acoreae Engl.,花燭族 Trib. Anthurieae Engl.,天南星族 Trib. Areae Engl.,水芋族 Trib. Calleae Engl.,芋族 Trib. Colocasieae Engl.,花葉萬年青族 Trib. Dieffenbachieae Engl.,臭菘族 Trib. Dracontieae Hutch.,刺芋族 Trib. Lasieae Engl.,龜背竹族 Trib. Monstereae Engl.,喜林芋族 Trib. Philodendreae Schott,大薸族 Trib. Pistieae Hutch.,石柑族 Trib. Pothoeae Engl.,磨芋族 Trib. Pythonieae Benth. et Hook. f.,千年健族 Trib. Richardieae Schott。 [2] 

天南星科常見觀賞植物

天南星科植物在萌生觀賞植物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常見的有12個屬:
(1)花葉萬年青屬(Dieffenbachia)又稱黛粉葉屬,屬多年生常綠亞灌木。莖粗壯商立,高可達1.5m。葉柔韌肥潤,全緣,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常簇生莖頂端,葉面夾雜白色或黃色的斑點、斑塊,是高雅的觀葉植物。小型品種可作盆景或盆栽,大型品種可用作地面綠化。常見的栽培品種有黛粉葉(D. Piceta Schott)、乳斑黛粉葉(D. picta cv. Memoria)、大王黛粉葉(D. amoena cv. Tropic Snow)等。
(2)廣東萬年青屬(Aglaonema)又稱粗肋草屬、亮絲草屬,本屬與黛粉葉屬植物近似,但株型較小,為中、小型種,株高多在50一60cm。分佈於非洲熱帶、印度、馬來西亞的多雨林區,單葉全緣,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具鞘狀長柄。葉綠色,常有銀灰色或其它色彩的斑紋。葉片清秀,樸素高雅,四季常青.適於用小型容器栽培,或插植於盛水的玻璃容器中進行水培,是室內裝飾的佳品。常見的栽培品種有斑馬萬年青(A. pictureevTricolor)、自柄亮絲草(A. commutatum cv. Pseudobraeteatum)、銀王亮絲草(A. crispum Nicols)、銀後亮絲草(A. crispum cv. SilverQueen)等。
(3)合果芋屬(Syngonium)原產美洲熱帶雨林。蔓生性強,莖節處易生氣根攀附。葉形變化很大,幼葉基之裂片左右兩側常有小型耳垂狀小葉.葉脈由葉基至葉端,整齊而平等伸展,而形成緣脈。植株四季常青,耐陰性強,適應普通居室的環境條件。容易栽培管理,生長健壯,色澤淡雅,為室內盆栽的重要觀葉植物。適於中小盆栽植,矮化為叢生植株,綠化室內外環境。常見的栽培品種有合果芋(S. podophyllum Schott)、自蝶合果芋(S. podophylum var. albolineatum Engl)、銀葉合果芋(S. podophyllumev. Silverknight)、五指合果芋(S. podophyllumev. PinkButterfly)等。
(4)喜林芋屬(Philodendron)又稱蔓綠絨屬、喜樹蕉屬,大多產於南美地區,多屬藤本。葉鞘頂部常為舌狀,葉片較肥厚,橢圓形,頂部尖,基部心形,邊緣有不規則淺裂。節間有氣根,攀附力強.觀賞部位主要是多樣化的葉形和葉色,適宜種植在公園、水濱、棚架等處作立體綠化,也適於作室內裝飾.常見的栽培品種有春羽(P. selloum C.koch)、紅柄蔓綠絨(P.erubescens C. koch etAugustin)、圓葉蔓綠絨(P. panduriforme Kunth)、絨葉蔓綠絨(P. melanochrysumLinden et Andre)、立葉蔓綠絨(P. erubescens cv. Red Emerald)等。
(5)崖角藤屬(Rhaphidophora)原產印度尼西亞羣島,為常綠半木質藤本,莖粗壯,多分枝,具氣生根.葉耐陰力強,為美化居室的優良材料,可作柱式種植或掛壁,也可作插花襯料或吊盆栽植常見栽培品種有石壁楓(R. hongkongensis Schott)、裂葉崖角藤(R. decursivaSchott)。
(6)苞葉芋屬(Spathipyllum)又稱白掌屬、白鶴芋屬,原產美洲熱帶地區,因其佛焰花序形似一隻白鶴,故名白鶴芋,同時又象一隻手掌,故又名白掌.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莖短小或無莖.葉長圓形或披針形,有長尖,長20-50cm。為觀葉兼觀花的植物.該屬植物較耐陰,是優良的室內觀賞植物。常見栽培品種有綠巨人(S. floribundum Green Gigant)、白鶴芋(S.floribundum cv. Clevelandii)、苞葉芋(S. floribundum N.e.Br)、大銀苞芋(S. floribundumcv. Maura Loa)。
(7)龜背竹屬(Monstera)又稱龜背芋屬,原產於墨西哥、哥斯達黎加等中美和南美洲地區。屬大型草質或半術質藤本,大部分種類白莖發生氣根,攀附於它物,以蔓性或半蔓性生長。葉型變化大,葉兩側不對稱,全緣或羽狀裂,有的種類在中脈兩側有穿孔。龜背竹葉大形奇,長勢豪邁,是著名的觀葉植物,通常用於盆栽室內觀葉。在華南地區可露地栽培,用於毛石牆垣,攀附於巖壁、大型假山、樹幹、棚架,別具熱帶情趣。常見品種有龜背竹(M. deliciosaLiebm.)和斑葉龜背竹(M. obliqua Walp.)。
(8)海芋屬(Alocasia)又稱觀音蓮屬,原產亞洲熱帶地區及美洲,為多年生常綠大型草本植物。葉形多種,有盾形、箭形、戟形、心形及卵形等,葉片肥大,晶瑩可鑑,形成風格獨特的觀葉植物。小株可用作一般盆栽,供居室陳列。大株可盆栽或地栽作園林佈景,形態宏偉,極富熱帶風光。廣東地區栽培的品種有黑葉觀音蓮(A. indica Schott)和大葉觀音蓮(A. macrorrhiza Schott)。
(9)花燭屬(Anthurium)又稱安世蓮屬、安祖花屬,原產美洲熱帶地區,大多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燭種類的名稱大都以其佛焰苞鮮豔的色彩和奇特的形狀而定其俗名。一般在夏季開花,如栽培條件良好,可全年經常開花。觀賞時間可長達兩個月或更長時間。栽培觀賞的花燭通常可分為美花種和美葉種美花種的品種有花燭(A. andraenum Lind.)和火鶴花(A. scherzerianum Schott);美葉種的品種有水晶花燭(A. crystalIinum Lind. et Andre.)、長葉花燭(A. bakeri Hook. f)和深裂花燭(A. variabile Kunth)。
(10)花葉芋屬(Caladium)又稱彩葉芋屬,原產美洲熱帶地區,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50cm,葉長心形,葉片大小差異較人,葉柄細長,葉面具綠、紅、粉、白、褐等色斑,色彩豐富豔麗,是家居、公共場所美化的極好觀葉植物。托葉芋適合盆栽,常見的品種有二色花葉芋(C. bicolor Vent.)、銀斑芋(C. hortulanumcv. Candidum)、白鷺花葉芋(C. humboldtiiSchott)和紅浪花葉芋(C. bicolor cv. Attala)等。
(11)馬蹄蓮屬(Zaniedeschia)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原產非洲熱帶地區及南非,生長在夏季乾枯的沼澤地。具肉質的根狀莖,葉形有多種,視種類而不同佛焰苞的邊緣似馬蹄,形態如漏斗,樸素高雅,有紅、黃、白等色,有些還具有斑點,為春秋兩季園林中的特有素材。馬蹄蓮除用作切花、盆花外,還可紮成花束、花籃和花圈,也是花壇或花徑的材料。常見的品種有銀星馬蹄蓮(Z. albo-malulata Baill.)、紅花馬蹄蓮(Z. rehmannii Engl.)、黃花馬蹄蓮(Z. elliottiana Engl.)等。
(12)麒麟葉屬(Epipremnum)又稱拎樹藤屬,為常綠半木質大型藤本植物,攀緣性強,可作垂直綠化材料,富有熱帶風光,也可盆栽作室內觀葉。常見的栽培品種有綠蘿(E. aureumBunt.)、麒麟葉(E. pinnatum Schott)。 [4] 

天南星科主要價值

天南星科藥用價值

1. 藥用天南星科植物的有效化學成分
天南星科各屬植物中含有生物鹼、揮發油、皂甙、氨基酸、胺類、甾醇類等十餘種成分。其中生物鹼多分佈於臭松屬、魔芋屬、花葉芋屬、天南星屬、半夏屬、犁尖頭屬;魔芋屬、芋屬植物中含三萜類與甾醇類皂甙;揮發油在菖蒲屬含量最高;胺類成分如胍基丁胺、異戊胺主要分佈魔芋屬中;天南星屬、半夏屬、犁尖頭屬植物尚有甾醇類成分與多種氨基酸。
2. 藥用天南星科植物的主要功效
天南星科植物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如,菖蒲能開竅化痰,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緩解平滑肌痙攣。用於神志不清、慢性氣管炎、腹脹疼痛、腸炎等症。動物試驗具有抗菌的作用。其揮發油具平喘、降壓與抗病毒的作用。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瘀散結。根據炮製的不同,其功效也不相同,如姜半夏善於降逆止嘔,清半夏長於化痰,法半夏偏重於燥濕健脾,竹瀝半夏可以化痰清熱,半夏曲能化痰消食,生半夏能消腫散結。白附子的乾燥塊莖習稱“禹白附”主要用於風痰壅盛、口眼歪斜、破傷風、偏頭痛、瘰癘痰核、毒蛇咬傷等。水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頭尖的乾燥塊莖,具有燥濕、化痰作用,用於咳嗽痰多支氣管炎等症。

天南星科食用價值

天南星科 天南星科
天南星科植物作為食品具有很高的醫療、保健價值。以魔芋和香芋為例,魔芋塊莖含豐富粗蛋白質,7種必需氨基酸,其中能降低血壓的精氨酸比馬鈴薯高;魔芋塊莖中的鎂、鈣、鐵、鉀、鈉、錳、銅等元素都比馬鈴薯高;魔芋含糖量為16.4%,其中D-甘露糖佔總糖的34.2%,甘露聚糖能擴張毛細血管、興奮腸管、降低血壓和膽同醇,是抑制人體肥胖的理想藥物,有利於防治冠心病;魔芋的膨脹係數達80~100倍,消化吸收慢,易給人吃飽的感覺,又沒有吸收過多的熱量,有助於肥胖者和糖尿病者控制飲食,是理想的低熱低脂保健食品。同時,魔芋是在腸中消化,能清除腸壁上的廢物,對防治便秘很有效。
此外,浙江省人民醫院的研究還證明,常食魔芋食品,可以減肥並消除臉上雀斑。香芋含有豐富澱粉、粗纖維、粗蛋白、還原糖、多種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尤其是鈣和硒的含量非常高。硒可預防老年性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白內障、糖尿病等;對肌體免疫機能的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的增加均有一定作用,並可預防結腸癌。此外香芋還能舒筋活絡、祛風濕、止痛、消炎散腫、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風濕性腰腿痛、類風濕性關節炎、胃痛、胃腸炎症等,是集蔬菜、糧食、藥膳於一體的稀有名貴食物。

天南星科觀賞價值

天南星科植物多屬草本,葉基出或莖生,葉有全綠色。或有斑點,或有彩色,花排列肉穗花序,為一佛焰苞片所包。佛焰苞常具彩色。
該科觀賞植物主要屬:
①蔓綠絨屬,又稱喜林芋,有200多個栽培品種,如紅寶石、綠寶石、紫公主、紅帝王、奧麗多等;
②白鶴芋屬,又稱苞葉芋,白掌,有100多個栽培品種,如綠巨人、香水白掌、巨型白掌、神燈白掌等;
③花葉萬年青屬,又稱黛粉葉,有30多個栽培品種,如瑪麗安萬年青、火星萬年青、閃金萬年青、美國萬年青、大王粉黛萬年青等;
④花燭屬,又稱紅掌、安祖花、紅鶴芋、火鶴芋、紅苞芋,有200多個栽培品種,如觀葉花燭、精英紅掌、亞利桑那紅掌等;
⑤廣東萬年青屬,又稱亮絲草,有50多個栽培品種;
⑥馬蹄蓮屬,又稱水芋,觀音蓮,有30多個栽培品種;
⑦花葉芋屬,又稱彩葉芋,有50多個栽培品種;
⑧海芋屬,有60一70個栽培品種;
⑨合果芋屬,又稱白蝴蝶,有50多個栽培品種;
⑩年健屬,又稱翡翠寶石,有20多個栽培品種。

天南星科工業用途

許多天南星科植物還是工業生產中的重要原料。如以魔芋粉、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等為原料,通過在聚合物中引入非離子基團,從而製得吸水率高且耐鹽性強的樹脂,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衞生材料、農林園藝、化學蓄冷(熱)劑、脱水劑、食品保鮮劑、防水塗料和複合吸水材料等方面,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物質。以香芋為原料的加丁除了澱粉加工、酸奶加工、麪包和糖果等外,香芋澱粉經過變性後還可成為紡織行業的漿紗原料,香芋渣因為含有豐富纖維素也可以製作蚊香。 [5] 
參考資料
  • 1.    郭尚敬, 冀蘆莎, 胡鵬. (2010). 天南星科植物的研究進展. 全國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學術研討會.
  • 2.    天南星科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3.    黃威廉. (2014). 天南星科植物族屬分類及地理分佈. 貴州科學, 32(2), 1-9.
  • 4.    黃玉源, 張施君. (2002). 天南星科觀賞植物重要品種及其繁育技術.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15(4), 54-59.
  • 5.    馬獻池. (2011). 天南星科植物資源開發及利用. 農技服務, 28(4), 542-542.
  • 6.    唐義富主編. 園藝植物識別與應用[M]. 2013 199頁
  • 7.    重慶縉雲山天南星科植物調查及園林應用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2-06-14]
  • 8.    天南星科的生態地理和起源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2-06-14]
  • 9.    丁炳揚、金川 主編.《温州植物誌第五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7年02月:第2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