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香莢蘭

鎖定
台灣香莢蘭(Vanilla somae Hayata):草質攀援藤本,多節,節間長7-10釐米。葉互生,狹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厚肉質。花序生於葉腋,很短,通常具2花;花淡黃綠色或白綠色,唇瓣內表面為淡粉紅色和黃色,萼片與花瓣相似,橢圓狀倒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約4釐米,寬8-10毫米,先端外彎;唇瓣近基部與蕊柱邊緣合生成管,管的長度不及蕊柱長度的1/2,唇瓣前部擴大,略3裂,邊緣波狀。果實近圓柱狀,彎曲,有不明顯的3縱脊,長7-10釐米。花果期4-8月。 [1] 
產中國台灣 。生於林下或溪邊林下,海拔1200米以下。此種有栽培,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2] 
中文名
台灣香莢蘭
拉丁學名
Vanilla somae Hayata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天門冬目
蘭科
香莢蘭屬
台灣香莢蘭
保護級別
列入CITES附錄 Ⅱ

台灣香莢蘭形態特徵

台灣香莢蘭
台灣香莢蘭(3張)
台灣香莢蘭是草質攀援藤本植物,多節,節間長7-10釐米。葉互生,狹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0-20釐米,寬4-8釐米,厚肉質,先端漸尖,基部鈍並具很短的柄,稍具網脈。
花序生於葉腋,很短,通常具2花;花苞片近三角形,長1-1.5釐米;花梗和子房長4-5釐米;花淡黃綠色或白綠色,唇瓣內表面為淡粉紅色和黃色,唇盤中央深綠色並有黃白色附屬物,兩側有肉紅色脈紋,背面亦多少有紅色暈。
萼片與花瓣相似,橢圓狀倒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約4釐米,寬8-10毫米,先端外彎;唇瓣近基部與蕊柱邊緣合生成管,管的長度不及蕊柱長度的1/2,唇瓣前部擴大,略3裂,邊緣波狀;側裂片較大,內彎,使唇瓣呈喇叭狀;中裂片近三角形或圓形,上面有2列小柱狀乳突;唇盤中央具刷狀附屬物,附屬物由許多薄片呈扇狀相疊而成;蕊柱長2.8-3釐米,頂端具2個小翅;花葯頂生,藥帽肉質。果實近圓柱狀,彎曲,有不明顯的3縱脊,長7-10釐米。花果期4-8月。 [1] 

台灣香莢蘭產地生境

產中國台灣 (台北、花蓮、苗栗、高雄) 。生於林下或溪邊林下,海拔1200米以下。 [1] 

台灣香莢蘭生長習性

香莢蘭為攀緣性藤本、淺根植物,莖肥厚,每節生一片葉及一條氣生根;葉大,肉質,扁平;總狀花序生於葉腋;果實為肉質莢果狀,常稱之為豆莢。植後1.5年部分植株開花結莢,2.5年全面開花結莢,從開花到莢果成熟約需1年時間。果實成熟後需進行生香加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pH值為6.0-6.5之間為宜)。濕熱帶氣候,年降雨量1500-3500毫米(要求9個月雨季,3個月旱季),空氣濕度一般在75%以上,海拔1500米以下地區都適宜香莢蘭生長。生長適温為21-32℃之間,日照時數2473-2564小時,營養生長期遮蔭度為60%-70%,投產期遮蔭度為50%。

台灣香莢蘭栽培技術

台灣香莢蘭建立種植園

  1. 的選擇與規劃:要選擇近水源且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高、比較肥沃疏鬆的微酸性土壤;強風(颱風、大風)主風方向有良好屏障比較靜風的向陽緩坡地或平地,每30畝要有主防風林帶,每6畝要有副防風林帶。
  2. 蔭棚系統的建立:香莢蘭是藤本植物,需要有支柱攀緣,並要求適度的廕庇,測定結果表明50%-70%的廕庇度有利於香莢蘭的生長髮育。廕庇物有兩種,一種是廕庇,通過修建人工蔭棚的辦法(用遮光網)達到控制廕庇度的目的。這種方式需用水泥柱或石柱作為香莢蘭棚架或攀緣的支柱。另一種是活廕庇;可選擇天然樹木或人工種植的椰子、檳榔等作物為活支柱,以控制活支柱樹冠來調節種植園的廕庇度。 [3] 

台灣香莢蘭定植

在温度較高的季節定植香莢蘭有利於生根發芽,中國南方熱帶地區適宜定植季節為4-5月和9-10月。種苗採用0.5米-1.0米長的壯蔓切口消毒,定植時,用手指在攀緣柱的兩邊各劃一條2釐米-3釐米的淺溝,將苗平放於淺溝內,蓋上1釐米-2釐米椰糠、雜草葉、稻草等覆蓋物,苗頂端指向攀緣柱,露出葉片和切口處一個莖節,防治爛苗,莖蔓頂端用細繩輕輕固定在攀緣柱上,以便憑藉氣生根攀緣生長。合理密植有利於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適宜的株行距為1.2米X 1.6米,雙苗定植,每畝600株左右,當作花卉種植時密植可達1000株以上。 [3] 

台灣香莢蘭覆蓋

香莢蘭的根系主要集中在5釐米厚的土表層,用椰糠、稻草或雜草進行根際覆蓋,有利於香莢蘭的生長髮育。

台灣香莢蘭田間管理

  1. 水、肥管理:香莢蘭對水濕條件的要求因生育期不同而異。營養生長期要保持較高的濕度,生殖生長期要相對乾旱,有利花芽分化,授粉後果莢迅速生長。高温季節應增加供水量以促進果莢生長,在果莢成熟期也要相對乾旱,利於果莢成熟。適量施肥對香莢蘭是有利的。每年需施5-6次腐熟的有機肥(塘泥或表土25%+74%牛糞+1%過磷酸鈣)或其他經無害化處理腐熟的農家肥。施肥量根據土壤肥力而定。香莢蘭的根外追肥同樣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每月2-3次。
  2. 綁蔓與修剪:種植後新長出的藤蔓要及時用繩子將蔓莖綁在支柱上,使其向上攀緣,到達攀緣架後將其纏繞於鐵線上,顯環狀生長。一般在每年11月下旬或12月初對成齡香莢蘭園進行全面修剪,剪除陳年老蔓及弱病蔓,同時摘去莖蔓頂端4-5個莖蔓節,長度約40釐米-50釐米,並將打頂後30-45天內的萌芽及時全面抹除,控制植株營養生長,誘導花芽分化,促進花芽萌發。
  3. 除草、起畦、田間清潔:一般每月一次。
  4. 廕庇樹的修剪和防風林的管理。 [3] 

台灣香莢蘭人工授粉

在熱帶地區3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為香莢蘭開花期。香莢蘭花由於結構特殊,自然授粉率僅為1-3%左右,因此必須進行人工授粉才能結莢。香莢蘭花在清晨5:00左右開始開放,中午12:00時開始閉合。所以授粉應在當天6:00-12:00時完成,最好在當天上午11:00以前完成授粉。授粉方法簡單易學,容易掌握,熟練工人每人每天可授1000~1500朵花左右,人工授粉成功率可達94%以上。 [3] 

台灣香莢蘭病蟲防治

台灣香莢蘭根(莖)腐病

是香莢蘭最主要的病害。在低温、多雨的季節最易發生,其病原菌為香莢蘭尖鐮孢。病菌一般從傷口侵入,但多為侵染氣生根和地下不定根。嚴重時蔓延到莖部,導致根和莖蔓腐爛,最後萎蔫死亡。
防治方法:加強種植園管理,堆肥要腐熟。排除積水,控制土壤含水量,保持通風透光。田間操作時避免機械損傷,每4天檢查一次,發現病株,及時處理並噴灑農藥。 [3] 

台灣香莢蘭細菌性軟腐病

系近幾年來發現的一種病害。在潮濕地,病害擴展迅速,幾天內就可使全葉軟腐塌萎,其病原菌很容易通過傷口侵入。
防治辦法:田間管理過程中儘量避免機械損傷。雨季來臨前,全面噴施保護劑(每月一次)。雨後及時清除病。 [3] 

台灣香莢蘭炭疽病

侵染葉、莖蔓、根以及果莢,引起葉斑、莖斑、根腐和落莢。種植過密、連續降雨、排水不良以及過度廕庇均易發生此病。
防治辦法:加強種植園管理,施足肥料,排除積水,保持通風透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選晴天剪除重病葉,並清除地面病殘組織集中燒燬,以減少侵襲來源。發病初期可噴灑農藥。 [3] 

台灣香莢蘭主要價值

主要用於製造冰淇淋、巧克力、利口酒等食品的配香原料;還可用於化妝品業、煙草,發酵和裝飾品業上;同時可作藥用,其果莢有催欲、滋補和興奮作用,具有強心、補腦、健胃、解毒、驅風、增強肌肉力量的功效,作芳香型神經系統興奮劑和補腎藥,用來治療癔病、憂鬱症、陽痿,虛熱和風濕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