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蜥虎

鎖定
台灣蜥虎(拉丁學名:Hemidactylus stejnegeri)為壁虎科蜥虎屬的爬行動物,是台灣的特有物種。分佈於台灣本島,其標本採集自台灣花蓮郊外温泉的一座舊木屋的牆上及天花板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花蓮。
中文名
台灣蜥虎
拉丁學名
Hemidactylus stejneger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亞    目
蜥蜴亞目
壁虎科
蜥虎屬

台灣蜥虎形態特徵

體極扁平。外側一對頦片不相接,與下唇鱗間有小鱗隔開。尾的開始部具側鋸齒。為全雌性三倍體孤雌生殖種羣,3n=56。
形態 根據文獻記載。
體中等大小,成體頭體長48.6-59.6mm,吻長7.2mm,眼徑3.7mm,鼻間距1.6mm。吻很長,吻端圓。吻鱗四邊形,寬約為長的五分之三,背中央有深缺刻;鼻孔位於吻鱗、第一上唇鱗、上鼻鱗及3枚後鼻鱗之間,兩上鼻鱗間有一縱列2小鱗,眶間鱗46枚。上唇鱗14枚,下唇鱗11-12枚。頦鱗三角形,明顯大於鄰接的唇鱗。頦片兩對,內側一對較大,互相接並各與第一下唇鱗相接;外側一對彼此分開,與下唇鱗間亦由小鱗隔開。與體背鱗片相比較,吻部鱗片較擴大,體背面及側面鱗片很小,粒狀,無擴大的疣鱗,體腹面鱗片大而扁平,菱形;體中部117個鱗列。指、趾長,中等擴張,整個下表面均具攀瓣,2-8個亞末端攀瓣分裂為二或具深缺刻,餘完整。指、趾末端均具爪,爪在擴大部上伸出。腳的指骨式為2-3-3-4-2;趾I-II間無蹼,III-IV間稍具;3-4列稍擴大的肛前鱗幾乎達股部末端,鱗上無孔但有凹陷。從腋到鼠蹊部或後肢的後緣無皮膚褶;尾基兩側無大trt鱗;尾極扁平,開始部分具側鋸齒,再生尾的側鋸齒較弱或缺乏。尾下有一縱列寬大於長的鱗板。
生活時,背部底色為灰棕黃色,吻部稍暗,身體及四肢上具不清晰的乳白色斑點,尾末的四分之三部位約有11條不清晰的灰色橫帶。頭、體、尾的腹面及四肢的大部分乳白色;趾下灰色,攀瓣的色較暗,液浸標本背部底色變淡,身上的斑點條紋不清晰。 [1] 

台灣蜥虎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1]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台灣蜥虎物種分佈

國內分佈 台灣
國外分佈 菲律賓(呂宋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