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梭羅

鎖定
台灣梭羅(學名:Reevesia formosana)為梧桐科梭羅樹屬下的一個植物種。落葉中喬木,生長於台灣南部低海拔地區。葉片及枝條均被毛。每年清明節前後為其花季,放射狀的潔白花朵會轉為黃色,並散發出特殊清香。褐色木質蒴果,成熟後開裂,種子有翅可以遠飛。木材可制器具、刀鞘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台灣梭羅
拉丁學名
Reevesia formosan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錦葵目
梧桐科
梭羅樹屬
台灣梭羅
分佈區域
台灣
保護級別
近危(IUCN標準)、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近危 )

台灣梭羅形態特徵

台灣梭羅 台灣梭羅
落葉喬木,嫩枝密被淡黃色星狀短柔毛,後脱淨。葉橢圓狀矩圓形或卵狀矩圓形,薄革質,長3-6.5釐米,稀達10釐米,寬1.5-3釐米,頂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淺心形或短楔形,初被星狀柔毛,後無毛;葉柄長1-3釐米。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長4-5釐米,密被淡黃褐色短柔毛,花密集;花梗長2-3毫米;萼鐘形,長約5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4-5裂,裂片廣卵形,長約1毫米;花一瓣5片,廣匙形,淡黃白色,長約7毫米;雌雄蕊柄長約13毫米。蒴果倒卵形或倒卵狀圓球形;長2.5-3釐米,有5室和5條縱溝,略被毛;種子倒卵形,具翅,連翅長約2釐米,翅膜質,頂端略彎並急尖,褐色。花期4月。 [1] 

台灣梭羅生長環境

喜陽光充足和温暖環境,耐半陰,耐濕,土壤需排水良好、肥和深厚,冬季温度不低於-8℃。

台灣梭羅繁殖方法

主要用播種和扦插繁殖。播種,以春播為好,播後3-4周發芽,扦插,在初夏進行,成活率高,一般插後20-25天生根。

台灣梭羅栽培技術

成年樹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能安全過冬,但在低温持續時間過長時,枝葉會受凍,但翌春仍能萌發。小苗越冬需注意灌水,培土保護。早春在樹周圍開淺溝施肥,有利於萌發新葉和開花。初夏增施1次磷肥,以便種子飽滿充實。

台灣梭羅主要價值

梭羅樹為常綠的觀賞花木,白色密花盛開時,好似雪蓋滿樹,幽香宜人,是值得應用的優良綠化觀賞樹。
梭羅樹是一種在南亞和台灣海峽兩岸富有神話色彩的樹木,素有“仙樹”之稱。傳説摩耶夫人手扶梭羅樹生下佛組釋迦牟尼。神話中的梭羅樹並沒有給我留下多少印象,梭羅樹使我大開眼界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我去南京中山植物園開會,住植物園的招待所。該招待所因樓側有一株高大的梭羅樹而得名“梭羅賓館”。原產我國西南、華南的梭羅樹,在江南北端的南京,長成雄偉大樹,且冬季保持常綠,令人驚奇不已。驚奇之餘,我對引種者、栽培者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上海植物園早有引種栽培,雖比不上南京的樹大,但生長表現也很不錯。上海、南京已有個別苗圃在培育苗木。願這一“仙樹”早日在江南園林中放射奇光異彩。

台灣梭羅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2] 

台灣梭羅病蟲害

主要發生黑斑病和炭疽病,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蟲害有蚜蟲和介殼蟲危害,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