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北路協

鎖定
台灣北路協設置於1733年,前身為台灣北路營,是台灣清治時期,掌管台灣台南以北的軍事機構。北路協隸屬台灣鎮管轄,官署設於彰化,而主官為副將。清治初期,台灣於台南以北,大多為平埔族勢力範圍之未開墾荒地,因為台灣北路協除了是台灣台南以北的最高軍事單位,也象徵了漢人開墾的勢力範圍拓展。分為中營、左營、右營的北路兵力,約維持在三千官兵上下,而轄區高達三百公里以上,範圍從台北到嘉義,涵蓋了四分之三的台灣西邊陸地。
中文名
台灣北路協
國    籍
中國
地    點
台灣
設置時間
1733年

台灣北路協配置及駐守地

北路協中營
如以19世紀之同治光緒年間為例,其詳細配置為:
北路協中營(即本來之台灣北路營配置)
駐守地
彰化,為北路協中樞,並設副將一員、及都司、千總、把總,各一或數名,而其所屬戰兵547、守兵663。較為特殊的是,北路協之前身北路營總部本設置諸羅(今嘉義),不過因為轄區距離調配等因素,北路協總部改設於彰化,也為早期台灣中部開墾的重要因素。
平均兵力約750餘名,其中,尚有空缺468,另外,七百五十餘名守兵之中,又有172名調防埔里社名,存營與汛防者114名。
北路協左營
配置信息 駐防諸羅,後稱嘉義營。配置:參將一員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各一或數名。而其所戰力則約為戰兵520、守兵612名
計兵694名。不過實際存營或汛防者約234名。
北路協右營
北路協右營:駐防竹塹(新竹),後稱竹塹營。而其所屬則有遊擊、守備一員、千總三員、把總六員
計兵535名。除挑裁革故未補者三百二十八名,實在存營及汛防者二百零七名。

台灣北路協歷任副將

歷任台灣北路協副將
馬驥
張世英
張世英
劉奇偉
王介福
蔡攀龍
福蘭泰
陳大恩
董金鳳
海隆阿
盧植(清)
英林
羅卓
明祥
徐廷榮
王萬邦
趙裕福
葉長春
葉長春
曾玉明
曾玉明
曾元福
林珠

台灣北路協先前機關

台灣北路營 台灣重要軍事單位
1733年-1895年 後繼機關:
台灣守備混成旅團
(第一、第二旅團)(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