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鎖定
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浙江省臨海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台州灣北岸,居浙江和台州的沿海地理中心,是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中重要的物流港和能源資源儲運基地。
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前身為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2017年經浙江省政府批准設立為省級開發區。2021年6月,國務院批覆頭門港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並定名為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2] 
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72.95平方公里,以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為核心區,整合臨港新城、南洋、北洋、紅腳巖等託管區塊,輻射帶動臨海經濟開發區、醫化園區椒江區塊等擬託管區域發展。 [1-2] 
中文名
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所屬地區
浙江省臨海市
地理位置
浙江中部沿海、台州灣北岸
電話區號
0576
郵政編碼
317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火車站
頭門港站
車牌代碼
浙J

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歷史沿革

1998年,臨海市在川南設立沿海工業園區。
2001年,臨海市委市政府積極實施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和台州市主攻沿海戰略,作出“揮師東進,擁抱大海”的部署,堅定不移地開始實施沿海大開發。
2001年8月,經原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批准成立浙江省化學原料藥基地臨海園區,着手發展醫化產業。
2006年11月,臨海東部區塊管委會成立,統籌推進醫化園區和杜橋、上盤、桃渚三鎮建設。
2007年3月,組建頭門港區建設指揮部,正式拉開頭門港開發大幕。
2008年3月,台州港臨海港區建設管理委員會揭牌,全面啓動起步碼頭、疏港公路和北洋塗一期圍墾等三大工程建設。
2010年11月,省交通投資集團、台州市、臨海市三方簽約共同開發頭門港及臨港產業平台,頭門港公司接棒港口基礎設施建設。
2013年年底,臨海頭門港新區管委會成立,撤銷臨海東部區塊管委會和臨海港區管委會,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形成開發合力,頭門港開發建設駛入快車道。
2017年3月31日,頭門港經濟開發區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2017年8月9日,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正式掛牌成立。
2021年6月17日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2021年12月9日,經國務院批覆設立台州綜合保税區。 [1] 
2021年6月,經國務院同意,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2] 
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2張)
2022年2月28日,國家級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台州綜合保税區)授牌儀式舉行。 [3] 
2022年4月29日,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紀檢監察工作委員會正式揭牌。 [4] 

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域

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7.12平方公里為核心區(經國務院批准的核准規劃面積),整合臨港新城、南洋、北洋、紅腳巖等託管區塊,輻射帶動臨海經濟開發區、醫化園區椒江區塊等擬託管區域發展。 [1] 

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概況

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港產城灣一體化發展,以創建“浙江灣區經濟發展示範區”為目標,着力打造“海上絲路新門户、數字智造新高地、臨港新城大花園”,構建“雙循環”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積極培育醫藥、汽車兩大千億級產業,充分發揮“深水良港+廣闊腹地”兩大戰略性資源優勢,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對外開放水平潛力巨大,平台開放能級不斷提升,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中國(浙江)自貿區台州聯動創新區建設穩步推進,口岸開放、綜合保税區獲國務院正式批覆。園區產業特色鮮明,龍頭企業集聚明顯,是汽車製造和現代醫藥兩大產業的主要承載平台,吉利汽車生產基地擁有年產30萬台整車生產能力,帶動30家知名汽車配套企業落户,年產值達到400億元。醫化園區是國內主要的化學原料藥生產出口基地,2001年8月經原國家計委、經貿委批准設立浙江省化學原料藥基地臨海園區,也是省級經濟開發區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重要板塊,規劃面積為16.5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區面積約10平方公里,是國家首批循環化改造示範園區、浙江省唯一的現代醫藥製造模式轉型示範園區、省級生物醫藥高技術產業基地、浙江省可持續發展創新示範區、省級綠色安全製造信息化示範區。配套服務日益完善 ,形成日供水20萬噸、年焚燒處理危險固廢9萬噸、日處理工業污水處理規模 2.5萬噸的能力,供熱能力為 600 噸/小時。 [1] 

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產業鏈

截至2022年5月,醫化園區共入駐醫藥化工企業58家,投產49家、在建9家,規上企業40家,有20家醫藥企業是上市公司或控股子公司,5家企業列入擬上市公司。2021年,醫化園區實現產值253.4億元,同比增長18.7%。已形成了“中間體-原料藥-製劑”完整產業鏈,在抗心血管類、抗抑鬱症類、降糖類、抗病毒類、驅蟲類、氟苯化合物等多領域藥物的研發和生產上能力突出。華海藥業、仙琚製藥、永太科技基本上構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瑞博製藥、奧翔藥業等企業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原料藥優勢,與國際知名製藥巨頭合作,走“CDMO”定製研發生產模式,探索發展製劑業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