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中市潮州同鄉會

鎖定
一九四九年秋,大陸局勢逆轉,國民政府東遷台灣。忠於國府鄉親,隨政府撤退來台者,有數萬之眾,同鄉先進為聯絡鄉誼,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三巷十二號,租得一屋,作為鄉親聚會場所,翌年秋,鄉賢陳素(時任立法委員)、林作民諸先生 發起組織同鄉會。一九五一年十月,台北市同鄉會正式成立,會員有五百多人。
中文名
台中市潮州同鄉會
人    員
潮州同鄉
性    質
同鄉會
位    置
台中市

台中市潮州同鄉會發展歷史

台北市潮州同鄉會成立之初,自第一屆至第七屆,其組織是由會員大會選出理事九人,組成理事會;理事會再選出常務理事三人,輪流駐會,處理日常會務;另選出常務監事一人,監事二人,負責財務、庶務之監督。自第一屆至第五屆,理監事任期均為一年;第六屆起,任期改為二年。至第八屆,始設事理長,由潮州耆宿劉侯武先生任名名譽理事長,林國長先生任理事長。
一九六七年台北市改為院轄市,本會依夫定改為院轄市社團,原第十屆為改制後第一屆。自改制後第二屆起,理事增為二十五人,由理事中互選七人為常務理事,在七位常務理事中再先出一人為常務監事。陳素先生出任改制後第一、二屆理事長、任期仍為二年。至改制後第七屆開始,任期改為四年。

台中市潮州同鄉會會所籌建

同鄉會成立後,鄉賢蕭吉珊(時任國大代表)、劉侯武、林謨雄等先生,慷慨解囊,並遠赴泰國募款共募得新台幣數萬元,乃於台北市潮州街購得日式舊屋一棟(面積二二五平方公尺),作為會所。於1957年,因會所破舊,場地狹小,無法開展會務。鄉賢先進,倡議改建會所,乃成立“台北市潮州同鄉會改建委員會”,聘請鄉賢吳輝生(時任憲兵司令,陸軍中將),趙資香先生等九人為委員,並推舉劉侯武先生為主任委員,陳素、林國長先生副主任委員。以[集腋成裘,共襄盛舉]為訴求,林國長先生率先慨捐新台幣貳拾萬元,鄉親份份響應,捐款多者伍萬元,少則貳拾元。並得到泰國僑領張蘭臣、鄭弼臣;香港僑領廖寶珊、鄭植之等先生之大力捐助,共募得新台幣玖拾多萬元,一九六二年五月九日,四層鋼筋大廈破土動工,歷時近一年,一九六三年五月十四日舉行新廈落成啓用典禮。

台中市潮州同鄉會會務概況

本會以聯絡鄉親情誼、傳承潮州優良傳統文化為宗旨。目前會員多為軍公教退休人員。
與台灣各同鄉會一樣,面臨經費短缺,後繼管人兩人窘境,儘管經費短絀,創會至今,在服務方面,持續進行者計者:
1.每年春節舉行鄉親團拜,全體會員參加,並有摸彩及潮樂演奏助興。
2.每年重陽節,舉辦敬老餐會,七十歲以上鄉親及其隨伴人員參加。
3.每年春節前到各養老院慰問單身鄉親,並致贈慰問金。
4.每年發行[潮州文獻],免費分贈全體鄉親及海內外潮籍社團及本島各同鄉會。
5.每年頒發(助)學金一次。
6.協助鄉親尋找親朋,依法發給身份證明。
7.孤苦無依之單身鄉親之服務工作。
8.接待海內外來訪社團。

台中市潮州同鄉會發展方向

1、定期舉辦法籍青年聯誼活動,俾求本會會務及潮州傳統文化能永續發展,薪炎相傳(本屆理監事已有十多位學歷之年青鄉親加入)。
2、每年定期舉辦名雀職位(含名譽理事長、顧問、理事)鄉賢及台灣區六個潮州同鄉會理事長、總幹事餐敍,以擴大聯誼,加強交流。
3、為吸引年青鄉親加入,本會今後將以動態活動為主(預定舉辦潮州文化展覽一次)。
4、會所整修,去(二零零四)年耗資台幣百萬元,整修會所三、四樓及增添部分設備,將設法籌款,進行外牆整修。
5、視經費情形,加強三樓[國長堂]內部設施,使其成為一座具備教學、集會、展覽、娛樂之多功能廳堂。 6、擬訂本會人事、組織、財務等管理辦法,及其他各種規章,使人力、物力、財力能發揮最高效率,以服務鄉親為最高目標。
7、加強服務工作,對於年老孤苦無依之鄉親應適時協助與救濟。
8、建立資料中心,蒐集各地僑團刊物,及有關潮州文化,史地書刊為主要特色。
9、事理本會檔案,蒐集傑出鄉親行誼,為編纂會史作準備工作。
地址:台灣台北市潮州街二十二號四樓